福建省明溪县景区 玉虚洞


福建省明溪县景区 玉虚洞

文章插图
玉虚洞(福建省明溪县景区)【福建省明溪县景区 玉虚洞】风景旅游区,有位于距福建省三明市明明溪县县城2.5公里处,为喀斯特地貌的玉虚洞和位于陕西省洛南县城以北27.5公里石门镇罗家沟的玉虚洞,它是秦岭支脉逶迤东南而成的一个哈斯特地貌溶洞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玉虚洞
地理位置:福建省三明市明明溪县县城
占地面积:150平方米
地貌类型:喀斯特
简介玉虚洞,距县城2.5公里处,为喀斯特地貌 。开发始于宋开宝二年,迄今已有1200多年 。在明溪县北郊二公里黄坡山下 。相传古时这里龙蛇作祟被玉虚仙翁镇服得名 。玉虚洞分为明洞、暗洞、外景三个游览点 。明洞前有“观音殿”,面积约150平方米,由三根天然石柱支撑 。洞口有明代镌刻“玉虚洞天”、“玉虚仙洞”、“玉宇天浆”等擘窠大字 。洞口下方新建檐歇山式天柱阁 。洞内有天泉、斗狮、龟石、步丹台等十几景 。后为“桃华洞”,广容千人,岩石晶莹、色彩斑斓,有佛头岩、祥云岩、隐鹊岩、跃鱼石等十几景 。其中虚鸣窍最妙,用芦扫轻拍即发出巨响 。洞壁四周有历代文人墨客题咏的摩崖石刻近百处 。暗洞有电灯照明,内钟乳倒悬,有龟蛇入洞、雄鹰守洞等景 。外景奇岩怪石,石径盘旋曲折,直通岩顶,半山和岩顶有亭供游人休息 。岩下泉水汩汩,有花圃、梅园、杜鹃园、棕榈园、茶馆,供观赏和休息 。历史悠久,又有徐霞客在此驻足畅游,将滴水岩与玉华洞称为“武夷三绝” 。古今游人络绎不绝,是我县风景秀丽的自然旅游胜地 。
福建省明溪县景区 玉虚洞

文章插图
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曾经游览过 。1931年——1934年红军也在此设立战地医院 。十多年来红军战地医院是我县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也是红色旅游胜地 。2005年10月被省列为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传说传说,古时洞内为龙蛇所踞,作祟扰民,被玉虚仙翁降服,故名 。又称滴水岩 。明文学家、有“后七子”之称的宗臣在《游滴水岩记》中称“此岩之奇,天奇之也” 。天柱阁为滴水岩之一胜景 。明溪玉虚洞于1992年10月列为福建省第三批风景名胜区 。玉虚洞分明洞和暗洞 。明洞之内光线璀璨,映照着嵯峨诡谲的怪石,蔚为奇观 。观音殿 洞穴面积约100多平方米,由左、中、右三根天然石柱匀称地支撑着,内有天泉,“斗狮”、“龟石”、“蜂窝”、步月台等10多个景观 。后为桃花洞,可容千人,石色晶莹斑斓,有仙桥、佛头岩、祥云岩、隐鹊岩、晃石、跃鲤石等景观,其中“天鼓”和“虚鸣窍”最妙,用芦扫轻拍,即发出巨响,经久不绝 。暗洞因地因景安装各色彩灯照明投影,内有镇鲤石、“龟蛇入洞”、一线天、沉溪、天河、“仙人床”、“洞底日月”等景致 。洞内外有宋以来摩崖石刻近百处,还残留着40多个碑座 。洞内全部游程只要20分钟,是难得的景观集约型岩洞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所编《天下名山游记》,收有写福建山水的游记8篇,其中《游滴水岩记》是明代文学家、有“后七子”之称的宗臣的作品 。宗在文中称:“此岩之奇,天奇之也” 。观音殿左侧建有振衣亭,洞顶建有望月亭 。桃花洞 在观音殿之后,可容千人 。洞中岩石晶莹斑斓 。其中妙景“天鼓”和“虚鸣窍”均以击石生音而得名 。游客用芦帚轻拍,即能发出巨响,经久不绝 。尚有仙桥、佛头岩、祥云岩、隐鹊岩、晃石、跃鲤石等景观 。洞穴幽深晦暗,故按景安装各种彩灯,用以照明并烘托气氛 。一线天 洞底日月 仙人床 均按岩形石势喻物取名 。镇鲤石 “龟蛇入洞” 均以石形与吉祥物龟、蛇、鲤等相肖而取名,盎然有趣,引发游兴 。沉溪 天河 均以洞中水流之势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