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


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

文章插图
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 位于格林威治,创建于1635年 。学员都是现役海军军官中优秀而有培养前途的初级和中级军官 。
基本介绍中文名: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
英文名:GreenWich College
创建时间:1635年
类别:军校
所属地区:英国 伦敦郊外的格林威治
简介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GreenWich College),因座落在伦敦郊外的格林威治而得名 。学院原为国王行宫,英法战争期间改为伤兵养病院,1871年改建为海军学院,每年所需经费约2万5千余英镑 。该学院位于格林威治,创建于1635年 。学员都是现役海军军官中优秀而有培养前途的初级和中级军官 。结构学院内部分四个区,左上区为教室;右上区于悬挂历代海军将领的画像、着名海战画等,纳尔逊的画像即收藏与此;右区楼下为餐厅、教堂;左区楼下为模型陈列室,“数百年所造船式皆在其中” 。培养目标该院培养高、中级指挥军官及技术军官,主要负责海军参谋业务训练和核技术训练 。现没有海军参谋班(亦称海军参谋学院)、基本参谋业务班、水兵晋升军官训练班和核科学技术班 。(l)基本参谋业务班 。对25岁左右的海军上尉军官进行基本参谋业务训练,每期12周 。(2)海军参谋班 。学员为有晋升希望的少校军官,年龄在30岁至35岁之间,毕业后担任国防部参谋人员或其他海军基地司令部的参谋人员 。学习时间每期为6个半月,大致分4 个阶段:个人自学阶段(4周);参谋业务学习阶段(4周);防务哲学,包括英国的国家利益和外交、国防政策、国标环境对英国国家利益的影响(5周);研究英军陆、海、空军情况阶段(13周) 。其中有一段时间和陆军、空军参谋学院药学员一起进行三军联合作战图上作业 。每期招生60人,内有英海军军官40人,陆、空军军官及国防部文职官员各2人,其他国家学员14人 。(3)核科学技术班 。备有研究和训练用反应堆、计算机及其他辅助设备,训练与海军核计画有关的军官和文职官员 。每年训练学员250人 。课程学院教授的学科分为数学、格致、炮台、机器、外语等 。该院拥有不少博士学位的名教授,如爱德华教授是核动力专家,参加过英国核潜艇的研究设计 。学院还根据需要,从其他地方大学临时聘请有关的教授兼课 。中国学员中国政府早期派遣的海军留学生大都就学于此,其中较为着名的有萨镇冰、严复、方伯谦、何心川、林永升(刘步蟾,林泰曾等其余留学生直接赴舰实习,未入该校),曾在此学习军舰驾驶和学习海军战役战术的地方 。中国首批海军留学生于1877年在此留下珍贵的历史照片,相中有罗丰禄,黄建勛、林永升、林泰曾、刘步蟾、方伯谦、严复、蒋超英、叶祖珪、萨镇冰、林颖启、何心川、江懋祉 。该照片收藏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资料室 。其它曾进入学院深造的中国近代着名海军将领还包括:陈寿彭(《新译中国江海险要图志》22 卷译者)、郑滋樨(曾任军事委员会兵工署长兼代海军军械处处长)、李鼎新(曾任北洋政府时期海军总长)、沈寿堃(曾任北京政府海军部高等顾问,补授海军中将)、卢东阁(曾任海军总司令部作战处处长)、邓兆祥(曾任「重庆」号舰长)、刘荣霖(曾任「重庆」号海洋舰副舰长)、吴建安(曾海军总司令部科长、「惠安」号军舰舰长 。)等。历史从1890年起创办的格林威治大学,在1873至1998年期间是以「海军大学」之姿闻名于世,英国的王储查里斯王子曾经在这儿就读过 。其前身是建造在18世纪英国皇家军械库遗址上的英国第二所工程技术学校-- 乌威治多科技术学院 。迈德维校区(medway campus)位于狄更斯故居所在的肯特郡,曾经是英国皇家海军军官训练基地,也是格林威治大学原来的主校区 。迈德维校区的这座讲堂是原英国皇家海军学院遗留下来的,它完整地保留了当时讲堂的原貌,桅桿与铁矛构成的学院徽标以及木雕的帆船和战舰让人依稀闪现当年英国海军的辉煌 。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大部份的建筑,现在已经谢绝参观,但大家可以来到免费开放的华丽彩绘厅(Painted Hall)多巴洛克风格的装饰 。油画彩绘大厅,便是旧皇家海军学院 (Old Royal Naval College) 的一部分 。在1805年,着名英国将军纳尔逊(Lord Nelson)的遗体在埋葬于圣保罗大教堂之前,曾放置在这个美丽的房间内 。时至今日,皇家海军依然会每年在这里举办纪念纳尔逊的话动 。现状天文台所在的格林威治园区,包括旧皇家海军学院原址,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指定为世界遗产(World Heritage Site) 。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于上世纪末迁出,原址改为格林威治大学(University of Greenwich),另有三一音乐学院(Trinity College of Music)在此授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