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法律制度
文章插图
贷款法律制度【贷款法律制度】贷款法律制度是各种旨在调节贷款关係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总称 。贷款法律制度通过规定贷款主体、贷款流程和监管机构等有关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成文规定,以达到调节信贷关係、增进经济交往和最终促进经济活动有序发展之目的 。
基本介绍中文名:贷款法律制度
批准:银监会
施行:1996年8月1日
借款人:资金融机构取得贷款的法人
贷款介绍贷款通则的调整对象 。(1)贷款通则,贷款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资产业务,是指经银监会批准的金融机构,以社会公众为借款对象,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出借的货币资金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6年8月1日颁布和当即施行的《贷款通则》,对所有的金融机构贷款行为均有规範意义 。(2)贷款人.是指在我国境内依法成立的经营贷款业务的中资金融机构,不包括中外合资经营的金融机构和外商独资经营的金融机构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资银行逐步开放人民币存贷业务,外资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将归另外的专门的法律调整,不属于本法规的调整对象;而非金融机构的公司和个人则无权经营贷款业务,也不属于本法规的调整对象 。(3)借款人,是指从经营贷款业务的中资金融机构取得贷款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 。不包括向境外金融机构借款的借款人,也不包括向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借款的借款人 。(4)贷款,是指贷款人对借款人提供的并按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的货币资金,包括人民币和外币两类货币,不包括其他有价证券,如股票、债券、提单、仓单和未到期的票据等有价证券,也不包括向借款人提供的任何有形或无形资产 。(5)管理监督机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和银监法的规定,所有的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均由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监管,所以贷款的监督管理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及其在各省市设定的分支机构 。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对金融机构的贷款是否违反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是否有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认定,对金融机构的贷款活动拥有一定程度的监控权 。贷款种类 。(1)贷款方式.包括自营贷款、委託贷款和特定贷款三种方式,前面介绍商业银行的业务时已经介绍,此处从略 。(2)贷款期限,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三种期限(详见前述“商业银行的业务”内容) 。(3)贷款担保方式,包括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三种贷款担保方式,在商业银行业务中已经有所介绍,此处从略 。贷款的期限与利率 。(1)贷款的期限,其中自营贷款的期限最长不能超过10年,贷款用途有必要超过10年的,应当报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备案 。票据贴现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贴现期限为从贴现之日起至票据到期之日止 。(2)贷款展期 。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的,应当在期满之日前,向贷款人申请贷款展期 。借款人的贷款属于保证贷款、抵押贷款或质押贷款的,应当由保证人、抵押人和质押人出具同意贷款展期的书面证明,在原借款契约中对此情况已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 。短期贷款的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中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长期贷款的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3年,但国家对某些重大项目另有规定的除外 。不能展期的情况,如借款人未申请展期或展期申请未被批准的,其贷款从到期日次日起,转入逾期贷款账户 。(3)贷款的利率及利息的计收 。贷款人应当按照央行规定的贷款利率的上下限,确定每笔贷款的利率,并在借款契约中记载清楚 。贷款管理的特别规定 。(1)建立贷款主办行制度,借款人应按规定与其基本账户行建立贷款主办行的关係,借款人发生企业分立、股份制改造、重大项目建设等涉及信贷资金使用和安全的重大经济活动,事先应当徵求主办行的意见 。(2)主办行不包资金,但应当按规定有计画地对借款人提供贷款,为借款人提供必要的信息谘询,以及各种金融代理服务 。(3)银团贷款应当确定一个贷款牵头行并签订银团贷款协定,明确各贷款人的权利义务,共同评审贷款项目,牵头行应当按照协定确定的比例监督贷款的偿还 。(4)各级行政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供销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其他基金会,不得经营存贷款等金融业务;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 。(5)贷款人发放异地贷款或者接受异地存款,应当报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当地分支机构备案,以利于国家对巨观资金流向的掌握和监控 。贷款主体借款人(1)借款人的法律地位 。借款人应当是经工商局核准登记的企业、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或者是具有我国国籍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2)借款条件 。借款人申请贷款,应当具备产品有市场、生产经营有效益、不挤占挪用信贷资金、恪守信用等基本条件 。(3)借款人的权利:①可以自主向主办银行或其他银行的经办机构申请贷款,并依前述条件取得贷款 。②有权按照借款契约的规定取得全部贷款,并在契约规定的使用範围内自主地使用贷款,银行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借款人留存一部分贷款资金在本行,也不得提前扣除利息 。③有权向贷款人的上级行、央行和银监会反映、举报有关情况 。④有权拒绝借款契约以外的附加条件,例如贷款行或贷款具体经办人向借款人索取金钱、财物或免费服务等好处、回扣,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回报等 。⑤在徵得贷款人的同意后,有权向第三人转让返还贷款的债务 。(4)借款人的义务:①应当如实提供贷款人要求的各种资料,包括自己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资产情况的财务报告,其中年度报告须经适格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本单位或本人在所有银行的开户账号及存款余额情况,就涉及贷款的运用和资金的安全情况,积极地配合银行调查、审查和检查 。借款人是自然人的须提供有效身份证明和有关资信证明 。②在尚未还清贷款前,应当接受银行对其使用信贷资金的情况和有关生产经营、财务活动的审查 。③应当按照借款契约规定的用途使用贷款,不经贷款人的书面批准,不得擅自改变贷款的用途 。④应当按照借款契约约定的时间和条件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⑤将偿还贷款义务的一部分或全部转让给第三人前,应当取得贷款人的书面同意 。⑥遇到有危及贷款人债权安全的不正常情况时,应当及时通知贷款人,同时採取各种必要的措施保全受到危险或威胁的财产 。(5)对借款人的限制:①借款人不得同时向同一辖区的贷款人的不同分支机构分别借款 。②告知义务 。借款人不得向贷款人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有关生产经营的情况,以防止借款人利用虚假的生产经营资料借得与自己的偿还能力不相称的借款,影响金融机构的资金安全 。③借款人不得利用贷款从事股本权益性的投资,除了国家另有规定的少数情况之外,我国公司法和有关企业法和企业登记制度都明确规定,当事人成立公司或其他企业(包括作为公司企业的股东),必须要有法定最低限额的注册资金,在登记时,这些资金须附上有关银行及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验资证明 。④借款人不得利用贷款在有价证券、期货方面进行投机性的经营活动 。⑤除依法取得经营房地产资格的借款人之外 。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用贷款从事房地产业务;依法取得房地产经营业务资格的借款人,不得用贷款从事房地产投机 。⑥借款人不得套取贷款用于借贷谋取非法收入,《贷款通则》规定借款人不得作为中间商在原贷款价格(利率)上再加价转让,抬高融资市场利率,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⑦借款人不得违反国家外?[管理的规定,使用外汇贷款,在我国的人民币尚未完全实现可自由兑换前,国家仍然要对外汇资金实行监管及对从业(外汇)机构进行资格限制,用来保证国家外汇资金流向有序和安全 。贷款人(1)贷款人的资格,《贷款通则》第21条规定,贷款人必须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经营贷款业务,持有银监会颁发的《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或《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 。(2)贷款人的主要权利:①贷款人要求借款申请人提供与借款有关的资信资料,供判断贷款风险之用;根据借款人的条件,决定贷与不贷,以及贷款的金额、期限和利率等 。②贷款人在贷款前和贷款期限里了解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活动,按照借款契约约定的条件从借款人的账户中划收贷款本金和利息,无须在划收款项前与借款人协商和办理其他配合还款的手续 。③当借款人未能履行借款契约规定的义务时,贷款人有权依照契约的约定,要求借款人提前归还贷款,或停止支付借款人尚未使用的贷款 。在贷款将受到或已经受到损失时,可依照借款契约的约定,採取适当的措施以使贷款免受损失,包括要求提前收回贷款、冻结尚未使用的贷款、冻结借款人的账户,直至提出财产保全和返还贷款的民事诉讼 。(3)贷款人的主要义务:①金融机构应当公布经营贷款的种类、期限和利率,公开贷款审查的资信条件的内容和发放贷款的具体条件,并向借款人提供各种谘询 。②贷款人应当及时审议借款人的贷款申请,明确答覆申请人是否同意贷款 。贷款人对申请短期贷款的审议答覆时间不得超过1个月,对中期、长期贷款申请的答覆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③贷款人对借款人的债务、财务及有关的生产经营情况应当予以保密,这些情况属于商业秘密,但是对有关机构的合法调查则应配合,告以有关情况 。(4)对贷款人的限制:①贷款的发放必须严格遵循商业银行法第39条关于资产负债比例的规定,即贷款人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25%,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贷款人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 。②不得发放人情贷款 。商业银行法第40条规定,不得向关係人发放信用贷款,向关係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不得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以维护公平交易和自身的资金安全 。③发现借款人有如下情况之一的,事实上已经构成或即将构成对贷款人资产安全的侵犯或威胁时,不得发放贷款:不具备借款人的资格和条件的,借款人生产经营的产品和投资项目是国家明文规定禁止的,借款人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的,借款人的建设项目应当报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而未取得批准档案的,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或投资项目未取得环保部门许可的,借款人在实行承包、租赁、联营、合併(兼併)、合作、分立、产权有偿转让、股份制改造等体制变更过程中,未清偿原有贷款债务、落实原有贷款债务或提供相应担保的,以及借款人有严重违法行为的 。④未经中国银监会批准,不得对自然人发放外币币种的贷款 。⑤金融机构的自营贷款和特定贷款,除按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计收利息之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委託贷款,除了按照央行规定收取手续费之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⑥贷款人不得给借款人垫付资金,在贷款前后都不能以贷款人的自有资金充填贷款资产,但是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贷款流程贷款申请及审批 。(1)贷款申请 。借款人需要贷款,应当向主办银行或其他银行的经办机构直接提出申请,申请书中应当包括借款金额、借款用途、偿还能力及还款方式等基本内容 。(2)信用评估 。贷款人应当根据借款人的领导者的素质、经济实力、资金结构、履约情况、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等评估项目,评定借款人的信用等级 。(3)贷款调查及审批 。贷款人受理借款人的申请后,应当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以及借款的合法性、安全性、效益性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抵押物、质物、保证人的情况,测定贷款的风险度 。在经过上述的调查之后,贷款人根据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贷款管理制度,对调查人员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实、评定,複测贷款风险度,提出审查意见,按规定的程式和许可权批准贷款申请 。借款契约的履行 。(1)借款契约 。贷款人所有贷出的款项均应签订借款契约,契约中至少应当包括借款种类、借款用途、借款金额、利率、还款期限、还款方式等基本内容,还应当详细列出借款人和借款人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和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2)担保契约 。保证贷款应当由保证人与贷款人签订保证契约,或保证人在借款契约上载明与贷款人协商一致的保证条款,加盖保证人的公章(私章),并由保证人或其法定代表人、授权代理人签署姓名 。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应当由抵押人、出质人与贷款人签订抵押契约或质押契约,依法需要办理登记的,不得省略登记程式 。(3)贷款运营 。贷款人应当按照借款契约的约定,按时及按批发放贷款 。无论因何原因,贷款人不按契约约定按期发放贷款的,应偿付违约金;借款人不按契约约定的条件使用贷款的,也应偿付违约金 。(4)贷后检查及收回贷款 。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后,应当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契约的情况及借款人的经营状况进行追蹤调查和检查 。在期限届满时,及时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 。借款人应当按照借款契约规定的时间足额归还贷款本息 。不良贷款的监管 。(1)《贷款通则》第34条指出,不良贷款是指呆账贷款、呆滞贷款和逾期贷款 。其中呆账贷款是指按财政部有关规定确认为无法偿还,而列为呆账的贷款;呆滞贷款是指按财政部有关规定,逾期(含展期后到期)超过2年仍未归还的贷款,或虽未逾期或逾期不满规定年限但生产经营已经终止、项目已经停建的贷款(不含呆账贷款);逾期贷款是指借款契约约定到期(含展期后到期)未归还的贷款(不含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 。(2)贷款质量等级 。按照巴塞尔协定关于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等级和中国人民银行法信贷资产分类的规定,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5类,后三级次级、可疑和损失资产为不良资产 。(3)不良贷款的登记 。不良贷款由会计、信贷部门提供数据,由稽核部门负责审核并按规定的许可权认定,贷款人应当按季度填报不良贷款情况表,在报送上级部门的同时,报送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当地的分支机构 。(4)不良贷款的考核 。金融机构的呆账贷款、呆滞贷款、逾期贷款不得超过中国银监会和央行规定的比例,金融机构应当对所属的分支机构下达考核呆账贷款、呆滞贷款和逾期贷款的具体指标,以督促各部门防範贷款风险 。(5)不良贷款的催收和呆账贷款的沖销 。金融机构的信贷部门负责对不良贷款的催收,稽核部门负责对催收情况的检查 。金融机构必须按照有关金融法规规定提取呆账準备金,并按照呆账沖销的条件和程式沖销呆账贷款 。未经国务院批准,金融机构不得豁免借款人偿还贷款的义务;未经国务院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令贷款人豁免借款人偿还贷款的义务 。贷款债权保全和清偿的管理 。(1)贷款债权不因借款人单方面行为消灭 。借款人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借兼併、破产或者股份制改造等机会和方法逃避贷款债务,不得借承包、租赁等方法逃避贷款人的信贷监管和偿还贷款本息的义务 。(2)债权重组 。当借款人尚未偿还贷款前,贷款人有权参与处于兼併、破产或股份制改造过程中的有关借款人的债务重组活动,参加借款人的清算或债权人会议,中心围绕如何要求借款人偿还贷款本息,落实有关偿还债务的具体事项并达成书面协定 。
- 硬笔书法等级考试制度
- 法律专业学生求职攻略
- 学霸君退款后还得还贷款吗
- 中华大典法律典刑法分典
- 小额抵押贷款
- 法律诉讼费用险
- 军官服役制度
- 制度管理
- 古代皇位继承有什么制度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