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当代信息革命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领着全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 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 , 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共同选择 。为及时抓住信息革命的历史机遇 , 进一步加快“智慧镇江”建设 , 全面提升城市信息化综合水平 , 带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 , 指导我市2011-2015年信息化建设 , 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 特制定本规划 。
基本介绍中文名: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时间:2011年
地点:镇江市
性质:规划管理
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一)信息化建设具备良好基础“十一五”期间 , 我市在信息网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套用、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都取得较大进展 , 信息化整体水平显着提高 。1.信息化水平显着提高根据《江苏省地区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报告(2010)》 , 2009年 , 我市信息化水平总指数为69.1 , 比“十五”期末提高14.4;网际网路宽频接入用户普及率为51.7% , 比“十五”期末提高35.3个百分点;自然村宽频普及率达100% , 比“十五”期末提高80个百分点 , 每百户居民计算机拥有量为60.7台 , 比“十五”期末增长57.7%;每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为340部 , 比“十五”期末增长70%;公共服务网上办事项数为230 , 比“十五”期末增长了651%;具备计算机套用能力的人口比重为41.3% , 比“十五”期末提高33个百分点 。2.信息化套用全面普及全市已建立起一个技术先进、覆盖面广、基本适应信息化需要的现代信息基础网路 , 在全国率先构建了统一的社区“三网融合”光纤到户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 获得“全国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套用项目”和“全国数字社区示範工程”称号 , 创造了“三网融合镇江模式” 。全国首箇中国网际网路套用创新基地在我市挂牌 , 启动了集政府公共服务、社会事业服务、商业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市民卡工程 , 全市各企事业单位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 , 政府及各部门网站进行了整合与外包 , 建立了全市政务电子身份认证中心 , 建成了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 。公共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已建成 , 卫生、交通、工商、民政、国土、规划、物价、档案、安全生产、质量监督等行业均已实现信息化管理 , “数字城管”顺利开通;建成对公安业务数据高度集成的警务综合信息系统 , 我市成为全国科技强警示範城市;财税库银系统得到全面升级改造 , 社会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并进一步按国家标準改造 , 区域卫生综合服务系统正在推进;教育网路实现了“校校通” , 多媒体教学套用基本普及;在全省率先实施了电子口岸系统 , 实现网上通关审批、物流商务服务 , 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高;2006年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城市 , 2009年顺利完成了试点建设工作 , 构建了市级农村信息化服务中心、辖市(区)农村信息化服务分中心、乡(镇)信息服务站、行政村公共上网点四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组织体系 , 组建了谘询专家、信息员、农民经纪人三支近千人的服务队伍 , 建成了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公共平台(新农村致福网) , 通过信息大篷车等多种方式开展信息化技能培训 。3.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2010年全市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85亿元 , 比“十五”期末增长了417%;信息产业增加值136.1亿元 , 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0% , 比“十五”期末提高4.2个百分点 。电子产品製造业实现销售282亿元 , 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03亿元 , 其中软体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3亿元 , 是“十五”期末的10倍 , 列全省第四 。建成了江苏(镇江)软体园、江苏(镇江)太阳能光伏产业园、江苏(镇江)绿色照明产业园三个省级园区 , 软体产业载体面积达增加了125万平方米 , 组建了省级软体人才培训基地等多家人才培养机构 。4.信息化环境不断最佳化根据市政府机构改革的情况 , 调整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成员 , 建立了信息安全联席会议制度;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数字镇江”建设的意见》、《关于打造百亿级软体园区的实施意见》、《镇江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档案;扩大了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 , 设立了软体业扶持专项资金;全市上下对信息化发展工作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5.信息化发展尚有不足“十一五”期间 , 我市信息化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 , 需要进一步改善 。一是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 信息化投入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位列全省第8 , 远低于平均水平 。二是信息化套用层次不高 , 信息化技术的整体套用水平仍然处于办公信息处理等较低的层面 。三是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 , “信息孤岛”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四是信息产业规模偏小 , 位列全省第8 , 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仍然低于全省总体水平 。(二)信息化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实现后发先至 , 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 , 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服从大局 , 顺应信息化发展新的趋势 , 在把握趋势中寻求突破 , 在实现突破中增创优势 。1.国际环境面临新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在持续 , 全球经济复甦将要经历一个缓慢而又曲折的过程 , 后危机时代世界範围内经济结构面临较大调整 。为了儘快走出危机 , 世界各国纷纷加大科技投入特别是信息技术研发和套用 , 抢占未来经济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更趋激烈 。2.前沿技术引起新浪潮随着信息网路技术和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 , 智慧型感测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移动网际网路等前沿信息技术的兴起将改变人类传统的经济运行和社会生活方式 , 在全世界範围内掀起新的一轮信息技术和经济浪潮 。3.两化融合走出新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不仅指出必须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 , 而且鲜明提出了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新道路 。“五化并举 , 两化融合”新思想的提出 , 概括了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 , 将信息化再一次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 并指明了今后一个历史时期信息化的重点之所在 。同时也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内需市场和发展机遇 。4.全面发展进入新时期国家在电子商务、农村信息化、製造业信息化等领域开展一系列的信息化试点建设工作 , 加快推进“三网”融合 , 同时把信息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 并出台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进一步鼓励软体产业和积体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推进光纤宽频网路建设的意见》等指导档案 。我省即将出台《江苏省信息化条例》 , 增加了现代服务业(软体)引导资金 , 开展了企业信息化示範工程、系列智慧型领域示範工程等建设工作 , 并把感测网产业、软体产业列入六大新兴产业 , 出台了相应发展规划 。全国上下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套用和信息产业发展 , 信息化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以“智慧镇江”为目标统筹信息化建设工作 , 坚持走“两化融合”的道路 , 切实将信息化作为我市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战略;深化信息技术套用 , 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 , 推进数位化进程 , 促进智慧型化套用 , 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 推动信息化新农村建设 , 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 实现我市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科学发展 , 惠及于民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 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 , 以人为本 , 统筹兼顾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以便民服务为宗旨 , 让市民真正享受到信息化的成果和实惠 。——集约建设 , 资源共享 。加强引导 , 着力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公共信息系统的集约建设 , 加快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交换 , 促进网路融合和系统互联互通 , 不断提高信息化的整体质量与效益 。——自主创新 , 深化套用 。大力推进技术和套用创新 , 坚持信息化试点和示範工程建设 , 走具有镇江特色的信息化建设道路 。务求实效 , 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区域和群体中的普遍套用 。——保障安全 , 最佳化环境 。坚持积极防御与综合防範相结合 , 始终把信息安全放在与信息化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 , 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和推进机制 , 强化政策、标準的引导与规範作用 。(三)发展目标“十二五”期末 , 信息化总体水平位于全国中等城市前列 。信息网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 满足日益增长的套用需求;全社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明显提高;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广泛套用 , 城市管理与运行的效率明显提升 , 信息化成为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 , 市民普遍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 信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较为成熟的城市信息化运作和数据共享交换运行机制 。“十二五”期末 , 全市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1.信息化水平总指数达到85 , 同比提高15.9;2.网际网路宽频接入用户普及率达到70% , 同比提高18.3个百分点;3.无线宽频信号覆盖面达到100%;4.每百户居民计算机拥有量达到80台 , 同比增加32%;5.具备计算机套用能力的人口比重达到70% , 同比提高28.7个百分点;6.公众信息化认知与满意度达到80% , 同比提高8.2个百分点;7.信息产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1600亿元 , 同比增加233%;其中软体和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达到800亿元 , 同比增加294%;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0% , 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8.工业企业套用信息技术开展设计、生产、管理的比例达到90% , 套用电子商务的企业比例达到60% 。主要任务(一)深度推进两化融合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工业的融合渗透 , 优先发展软体业、电子製造业等新兴信息产业 , 重点突破智慧型感测网产业 , 通过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产业 , 促进节能降耗 , 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 , 全面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 促进经济结构最佳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1.优先发展新兴信息产业一是持续保持软体业跨越式发展 。重点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电力电气製造等生产性、服务性领域的套用软体 , 大力发展汽车电子、数位化仪器仪表、现代装备等领域的嵌入式软体 , 积极发展通信、金融、动漫游戏等行业套用软体;加快软体外包体系发展 , 扩大软体出口和外包规模 。二是培植软体和信息服务新型业态 。实施“云神工程” , 建设云计算中心 , 组建云计算服务企业 , 从基础架构云、平台云和软体套用云三个层次 , 带动云计算产业链的发展 , 全力打造云计算产业基地 , 到2015年 , 云计算产业规模力争达到500亿元 。同时培育网路娱乐、数字动漫、物流信息服务等新型业态 。三是加快区域电子製造产业集聚 。重点发展积体电路设计和製造产业、绿色照明产业、数字仪器仪表产业、军工电子产业 ,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 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落户 , 重点培育龙头骨干企业 。四是加快载体建设 。建设1个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区、2个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1个省级重点软体园、3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个省级电子信息特色园区 。2.重点突破智慧型感测网产业加强感测节点技术、感测节点组网与协同处理技术、感测网系统集成技术、感测网套用抽象及标準化技术等核心技术研究 , 重点突破智慧型电力控制技术、智慧型船舶控制技术、智慧型医护技术、智慧型家居技术等关键技术 。大力发展智慧卡、晶片、感测器等核心产品 , 打造智慧旅游、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慧型电网、智慧型农业、智慧型家居等特色感测产业 , 并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感测产业示範工程 , 为感测网的套用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市场环境 , 培育完整的市场套用服务体系 。在示範先行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套用推广 , 实现由点到面 , 推动全市智慧型感测网产业持续发展 。3.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 , 推动工业信息化 。重点在装备製造、绿色化工、特种金属、纺织服装、造纸、食品等产业加强信息技术套用 , 促使传统设计製造及工艺技术变革 , 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 , 提升生产效率;通过促进信息产品与传统产品的融合 , 以及信息技术在新产品中的广泛套用 , 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附加值;建设完善光伏产业、五金工具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 通过网路技术构建产业信息网路 , 加强企业间的资源互补、商务合作能力 , 提升我市经济的整体运转效率和竞争力 。4.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建设两化融合示範、试点企业 , 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智慧财产权、信息化套用水平较高的骨干企业群 。通过示範带动作用 , 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套用能力 , 推进信息技术与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经营管理、採购行销全面融合 , 提升产品信息技术含量 , 提高生产过程智慧型化水平 , 提升企业竞争力 , 提高企业综合服务水平 。建设综合性政企沟通信息平台 , 帮助广大企业及时充分了解政策法规、重要活动等信息 。建立企业间信息链 , 合理调配企业资源 , 提升供应链运转效率和竞争力 。5.大力推进电子商务普及套用建设社会信用联合徵信体系、电子商务CA认证中心 , 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向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个人(B2C)、个人对个人(C2C)等方式多元化发展 , 完善电子商务支撑、服务、监管体系 。以我市特色产业为依託 , 建设国际眼镜、五金工具、工程电器等特色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鼓励中小企业积极运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 开展线上销售、採购等生产经营活动;支持大学生及自由职业者利用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网路创业 。6.信息技术推进节能降耗减排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实现工艺最佳化、物耗降低 , 从而达到节能降耗减排的效果 , 提高市场竞争力 。重点在高能耗行业推动能源管理信息化 , 在高排放行业推动排放控制信息化 , 通过改进传统行业的生产、管理、排放流程 , 提高控制过程自动化、精细化 ,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 降低污染排放 。(二)加强信息资源整合 , 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加强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 , 建设基础资料库 , 推动跨部门业务协同 , 加快完善电子政务网路平台和应急指挥体系建设 , 着力推进政府服务信息化 , 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 提高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 。1.加强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整合各部门、各行业已有的市民信息资源、空间地理信息资源、经济信息资源、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城市视频监控信息资源等分散资源 , 建设统一、规範的信息资源中心;建立有效的源头(城市社区和农村行政村)数据採集机制 , 不断完善人口、法人、巨观经济、空间地理四大基础资料库建设 。进一步加强行业基础资料库建设 。加强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 , 实现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智慧型城市管理 。2.完善电子政务网路平台建设进一步建设和完善覆盖市、辖市(区)的电子政务外网网路平台 , 延伸到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及农村(社区) , 互联互通各地、各部门办公网路 , 与省电子政务外网网路实现对接 , 为各级政务部门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网路服务 。依託电子政务网路建设便民服务平台、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监察平台、干部勤政廉政信息管理系统、网路舆情监控管理系统等政务管理平台 , 不断提高政府运行效率 。3.全面提升信息化行政能力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为目的 , 加强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业务信息化系统建设 , 全面建设横向覆盖所有部门 , 纵向覆盖基层机构 , 内部覆盖每个办公室的公文流转系统 。推进行政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档案电子化、会议网路化 , 推动电子认证、电子印章、数字签名等信息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套用 , 加强跨部门协同办公和联合行政;全面整合政府服务 , 通过网门户站提供“一站式”政府服务 。4.提高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公共资源管理信息化 。全面提升“数位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 加强无线通信、GPS定位、感测网技术的套用 , 提高实时监控、信息处理、智慧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完善规划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 建设“金土工程” , 提高地下管线资源、国土资源、房产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 实现全市公共资源的数位化、网路化、精细化、智慧型化管理 。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 。整合公安套用系统和信息资源 , 构建公安信息“大平台” , 增强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 深化科技强警示範工程建设 。建设交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 加强交通智慧型控制、监控定位、指挥调度信息化管理能力 。建设危险源预警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系统、重大事故处理指挥平台 。通过全面的信息化套用 , 保障“平安镇江”建设 。金融财政税收信息化 。完成金融IC卡试点建设 , 推动电子钱包商业套用;完成“金财工程”二期建设和综合治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 建立信息关联、数据加工、信息分析等套用机制 , 加强金融部门、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业务协作水平 , 提高金融业务网路化、虚拟化程度 , 提高徵税效率和财政收入 。环境保护信息化 。初步建成以数据中心为核心的综合套用平台 , 实现环境信息的数位化管理;建设环境监测信息系统 , 通过污染源远程监控系统 , 对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 实现有效管理 。5.推进应急指挥平台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各专业部门的专项应急指挥设施和资源 , 建立健全固定、机动、现场三大互联互通、灵敏快捷的指挥系统和信息平台 , 并与部队、武警等指挥设施实行应急联动 , 与各地、各部门的应急指挥系统对接 , 形成以市应急指挥平台为中心 , 以辖市(区)级应急指挥平台为节点的全市综合应急指挥平台体系 , 并做好与省级综合应急指挥平台体系的对接 。(三)重点实施信息惠民 ,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从不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出发 , 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 , 不断提升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为民服务水平 , 提高市民对信息化建设的满意度 。1.推进社会事业信息化教育信息化 。学校普及无线上网 , 实现“班班通” , 所有班级均能开展多媒体教学 , 建设镇江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 完善网路远程教学平台 。卫生信息化 。完善电子病历、健康档案资料库建设 , 构建覆盖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急救、妇幼保健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路直报系统 。建立和完善智慧健康服务平台 , 建成标準统一、功能完善、数据共享、互联互通、高效快捷、安全可靠的全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 。社会保障信息化 。建设网路互联、信息共享、安全可靠、全市统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网路 , 建设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五险合一”资料库 , 建设与全国互联互通的“金保工程” 。体育信息化 。建设智慧型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体育会展中心 , 加大信息技术在承办高水平比赛中的套用 , 推进以全民健身中心、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等为重点的体育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 推广全民健身中心IC卡和自动化管理平台建设 , 建立覆盖各辖市区的国民体质监测网路系统 , 完善市民体质健康状况电子档案库 , 推进业余训练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 , 健全运动员训练、管理、监控系统 , 全面提升体育事业信息化水平 。2.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文化信息化 。深入推进以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档案馆等为重点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 发展数字广播、数位电视、数字电影、数字档案、移动电视、网路视频、流媒体等新兴文化业态 , 加快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 营造文明和谐的民众网路文化环境 。社区信息化 。构建四级社区服务体系 , 整合流动人口、出租房、物业服务等各类基础信息 , 满足社区管理、民政服务、计生信息、劳动保障等业务实时数据交换的要求 , 实现全市社区网路内部使用单位既相互独立又网路共享、实时数据传输的功能 。服务业信息化 。通过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 , 打造现代服务业 。以网路和信息技术为主要依託 , 提高服务业的服务能力和运营效率 , 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 , 促进服务业管理方式从粗放型向精确化转变 。加快发展网路增值服务、电子金融、专业信息服务、谘询中介等新型信息服务业 。3.提高市民卡套用水平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宗旨 , 以智慧型积体电路卡为载体 , 提供政府公共服务、社会事业服务及商业金融服务三大类套用 , 具备社会保障、公共运输、旅游、卫生、门禁、电子支付等便民服务功能 , 实现“一卡多用 , 一卡通用”和“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 , 全面提升我市的社会信息化和智慧型服务水平 。到2012年发卡总量达到城乡全覆盖(近300万张) , 并将部分套用扩展到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互联互通 。不断扩展市民卡便民服务功能 , 将镇江市民卡建设为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综合服务平台和具有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试点工程 , 成为镇江城市名片和市民第二张身份证 。4.实施智慧旅游工程面向游客、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 , 建设起“智慧旅游感知体系、智慧旅游云服务平台、智慧旅游运营中心、智慧旅游产业联盟、智慧旅游产业基地”的智慧旅游框架 。通过重点项目及相应示範项目的建设 , 推动智慧旅游在全国範围内的低成本推广 , 为行业提供普遍的资源感知能力 , 有序整合各类旅游资源 , 提高旅游产业中各主体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业务运作效率 , 改善国内旅游体验 , 增强国内旅游企业竞争力 , 提升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能力 , 加速推进全国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与共同发展 。(四)深化涉农技术套用 , 建设信息化新农村深化信息技术在农村生产、经营、生活等各领域的有效套用 ,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 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 提升农民信息化素质 , 建设社会主义信息化新农村 。1.信息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广泛套用现代信息技术 , 快速、有效地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 , 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丰富信息渠道及时发布和预测农产品供需、价格变化 , 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加强信息技术套用 , 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信息传播 , 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 降低生产成本;建设数字农业大棚 , 提升蔬菜大棚的生产和管理效率;完善农产品销售信息平台 , 提高农产品交易效率和效益;推广小型工厂化精準农业模式 , 加强GIS、感测等技术套用 , 研究和开发精準农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 建设精準农业示範基地 。2.信息化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充分利用农业信息平台资源 , 推动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 , 满足农民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加快农村数位电视网和宽频网际网路建设 , 製作农民喜闻乐见的广播电视节目、电子出版物 ,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积极建设农村网页和农民信箱 , 促进信息交流 。切实加强信息服务组织建设 , 充分发挥基层各农村信息服务组织的作用 , 完善信息服务体系 。3.信息化提升新型农民素质充分结合信息大篷车流动培训、信息点自助学习和网路远程教育 , 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培训力度 , 丰富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 提升农民使用计算机和网际网路的能力 , 提高农民使用信息化手段获取生产、生活信息的能力 , 逐步带动农民信息化意识与水平的整体提高 ,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五)合理建设基础设施 , 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应对信息通信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套用需求的不断增长 , 深化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集约建设 , 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在城市新一轮发展中的合理布局和配套建设 , 形成无所不在、高速互联、业务融合的新型信息通信服务网路 。1.推动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 , 高标準、集约化建设信息基础设施 , 避免重複投资 , 提高信息管道、无线电频率等资源的利用率 , 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水平 。建设面向全市信息系统的城市级数据中心 , 推动各类数据归集汇总;建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 形成数据交换与共享机制 , 推动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互联互通和共享 , 实现跨部门业务协同服务 。通过数据的统一管理、挖掘分析 , 为信息资源配置最佳化提供决策依据 。支持虚拟化技术、云管理、云存储、云中间件以及云安全等云计算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 鼓励传统软体企业运用云计算技术 , 进行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再创新 , 加快研发基于云计算平台的软体产品 , 建设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 , 探索软体服务化的新型商业模式 , 形成覆盖各套用领域的云计算解决方案 , 提升软体和信息服务业的产业竞争力 。2.构建全面覆盖的信息高速网路一是大力发展下一代网际网路 。发展规模更大、接入终端种类和数量更多、网路套用更广泛、传输速度更快、使用更安全、运行更稳定、管理更高效的下一代网际网路 , 推动IPv6网路协定套用 。二是全面建设新一代宽频移动无线通信网 。运用先进的无线宽频技术标準 , 建成覆盖全市的移动通信室外网路和覆盖公共运输场所、休闲娱乐场所、商务场所的无线宽频室区域网路络 , 建成全面覆盖的高速无线宽频网路 。三是普及光纤到户 , 推动宽频通信网路、电话网路、数位电视网路的三网融合 。3.推广三网融合镇江模式在我市原有光纤到户三网融合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 , 推广三网融合镇江模式 。进一步在我市新建小区整合各类网路资源 , 推动“最后一公里”的电话网、电视网、网际网路三合为一;逐步对已建小区的各类网路进行改造 , 建立通信网路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维护的体系 。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 增加丰富的信息服务内容 , 满足人民民众对信息化生活不断增长的需求 。4.全面打造“无线城市”一是丰富移动办公和生活方式 。推动基于无线宽频网路的行政办公、公共服务、商业套用 , 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语音、视频、图像、电子邮件、移动上网等完善的功能 , 提升大众对信息化环境的满意程度 。二是启动地面数位电视广播网建设并完善数字移动电视网 。建设并不断丰富无线数位电视信号源 , 以公车为重点推广移动电视接收设备 , 丰富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手持设备无线数位电视信号接收方式 , 构建完善的数字移动电视网 。三是加强无线电管理 。统筹新颁频率规划 , 大力发展数字对讲机 。开展行业台站核查 , 建立健全行业无线电管理组织 。实施重点工程和项目频率跟蹤服务 , 优先保障台站设定 。加快智慧型综合无线电监测网建设 , 建成无线电频谱监测分中心 。完善监测站点布局 , 进行系统设备的改造升级 , 加强重点区域覆盖 , 提升机动监测能力 。配备高端设备 , 增强对複杂信号的监测分析能力 。完善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 , 适应频率台站管理、无线电监测、电磁兼容分析、地理信息等套用系统 , 实现业务数据和管理信息的安全共享 。(六)完善信息安全体系 , 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 , 加强信息安全领导 , 强化制度建设和组织保障 , 完善信息安全体系;加大信息安全投入 , 加强人才引进培养 , 完善和提高信息安全技术套用 , 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 维持城市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1.完善信息安全体系深入开展信息安全教育 , 加强信息安全宣传 , 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完善信息安全联席会议制度 , 强化信息安全责任机制和协调联动机制建设 , 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 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 , 形成齐抓共管整体合力 。加强信息安全专业队伍建设 , 全面落实政务信息系统和重点行业信息系统安全检查监管、风险评估与等级保护制度 。2.加强信息安全设施建设以基础信息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为重点 , 加大信息安全设施投入 , 加强技术防护手段建设 , 建立市级容灾备份中心和部分重要信息系统同省异地备份中心 , 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防瘫痪、防病毒、防攻击等防护能力 , 提高抗毁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 。3.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城市数字证书认证中心和密钥管理中心 , 建立面向社会、互联互通的电子认证体系 , 建立集风险评估、等级保护、安全测评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安全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市级信息安全预警监测平台 , 完善信息安全应急保障体系 , 提高信息安全防护、监控应急和打击网路犯罪的能力 。保障措施(一)加强行政推动和管理体系保障完善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体系 , 进一步加强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巨观调控 , 加大行政推动力度 , 积极做好各重点系统、重点项目的建设规划和实施 。加强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 , 指导信息化巨观决策 , 加强信息化发展形势监测和统计分析 , 制定信息化发展年度计画 , 及时调整信息化发展目标 , 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需要 , 做到总体控制 , 动态协调 。完善市和辖市(区)两级的信息化组织管理体制 , 完善信息化工作责任制和配套职能 ,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信息化综合管理体系 。增强信息化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职能 , 促进各行业、各单位的信息部门交流合作 , 加强纵向和横向信息化工作的协同配合 。(二)加强政策法规和标準体系建设加强有助于信息产业发展、创新能力提升、信息技术套用的政策配套 , 制定加快软体产业、智慧型感测网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公共信息系统管理、信息基础设施规划等方面法规规範的制定和实施 , 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在信息安全、无线电管理、电子商务等领域建立相对完善的执法监管体系 , 提升协同监管能力 。建立健全信息化法规体系 , 保障信息化推进的法制化、制度化 。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标準 , 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参与制订国际和国家信息技术及套用相关标準;围绕本市信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套用、信息资源开发共享等需要 , 组织制订市民卡技术标準、城市级信息共享交换数据标準等相关配套标準 , 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在标準制定中的组织协调作用 , 推动制订联合企业标準 , 建立标準符合性测试和评估机制 , 培育相关服务机构 。(三)加强政府引导和社会资金投入适当增加财政性资金投入规模 , 重点投向公共性、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建设和工作推进;社会服务性项目通过“政府引导 , 市场化运作”的模式 , 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信息化建设 , 提高信息化投入的收益;商业盈利性项目坚持以社会资金投入为主 , 积极鼓励民间资本、社会法人资本、境外资本在国家政策允许的範围内进入信息市场;编制信息产业、信息化项目等投资指南 , 引导各类资本投向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区域 。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性拨款和低息贷款 , 充分发挥各级部门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支持作用 。建立风险投资机制 , 鼓励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创新发展 。适应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新要求 , 多渠道筹措信息化建设资金 , 逐步向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方向转变 。(四)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培养积极支持建设信息产品製造、软体开发、信息安全、测试测评等各类信息化研究基地和研发中心 , 研发核心技术 , 并在信息化建设中推广套用 。加大信息技术领域智慧财产权保护力度 , 建立有利于信息技术创新的智慧财产权保护体系 。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产品和服务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环境 , 在信息社会建设过程中 , 以政府採购为槓桿 , 优先採用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软硬体产品和服务 , 拓展自主创新成果的市场空间 , 促进其产业化 。加强信息化试点示範建设工作 。鼓励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开展各类信息化试点示範 , 不断完善信息化试点示範的配套政策和管理措施 , 鼓励探索 , 促进试点示範成为一种规範、有力的信息化推进工作手段 。(五)加强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工作 。建立信息化人才战略高地 , 完善人才引进配套政策 , 面向信息技术套用领域进一步实施“331”人才引进计画 , 吸引高端信息化人才落户我市 。充分发挥我市高校优势 , 加强校企合作 , 建立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 , 引进和发展信息化培训机构 , 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 。加强信息化支撑团队建设 , 建立完善我市信息化谘询专家库 。加强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 培养基层信息化推广带头人 。支持信息化行业组织发挥好行业服务、行业自律以及维护行业合法权益等作用 。鼓励其在信息化标準制定、教育培训、宣传推广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扩大信息服务平台作用 , 加强在我市範围以外的套用 , 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信息化服务体系 。全力提升餐饮、住宿、娱乐等后勤保障服务能力 , 为信息化人才引进提供配套服务 。(六)加强宣传普及和对外交流合作加大宣传和普及力度 。提高全民信息化套用能力 , 政府引导 , 发动社会力量 , 採取多种形式和手段 , 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市民信息化培训 。加强信息化的宣传普及工作 , 推动全社会对信息化推进的关注、支持和参与 。支持建立面向大众的信息化体验中心 , 使更多的市民有机会接触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技术、学习信息技术和套用信息技术 。积极发展国内外信息化交流与合作 。不断加强与“长三角”兄弟城市以及国外先进城市的信息化交流与合作 , 扩大与国内外企业、教育科研机构的信息化项目开发与合作 , 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 , 完善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不同层面的区域合作机制 ,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数字认证、智慧卡套用、网际网路交换、无线电监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口岸物流、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区域联动 , 促进信息系统互联和信息资源共享 。
- 梦见和人发生争执好不好
- 批腻子步骤和方法有哪些
- 肉和韭菜可以一起吃吗
- 清洗地暖怎么清洗
- 翡翠和金子一起戴会怎样
- 风信子的花语和寓意有哪些
- 净值型和非净值有哪些不同
- 翡翠的分类和等级划分
- 新郎胸花有什么由来和寓意
- 藤蔓读音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