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仪街道


正仪街道

文章插图
正仪街道【正仪街道】正仪镇位于江苏省崑山市西郊,阳澄湖东南岸,是崑山三宝之一併蒂莲的故乡和崑曲的发源地之一,又是江南鱼米之乡 。据考古证实,正仪是一座具有6000多年文明史的古镇 。
基本介绍中文名:正仪街道
古称:鹿埜、星溪、信义
地位:6000多年文明史的古镇
名誉:并蒂莲的故乡和崑曲的发源地之一
简介正仪古镇,人杰地灵,历来文化气息浓厚,书法名家辈出 。仪明清两代,就出过擅长书法的举人40多名 。20世纪30年代,又出了钱大钧和李肖白两位着名书法家 。正仪镇民间书法扎实,底蕴深厚,尤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引起多方关注 。1996年8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书法艺术之乡" 。历史古称:鹿埜、星溪、信义梁天监六年(507),分娄县,设信义县,治所设于此,始称信义 。区域划分宣统三年(1911),信义镇东至九里桥,接本县寒区26图界;西至界浦与元和县分界;南至吴淞江与崑山县分界;北至大方潭村,接本县收区17图界;东南至南星渎镇,接本县闰区15图界;西南至南莘田村与元和县分界;东北至唐泾村寒区4图界;西北至阳澄湖与元和县分界;共辖6区28图294圩 。民国元年(1912),新阳县併入崑山,朱塘改称真义乡,属崑山县管辖 。民国18年,试行区、乡(镇)村制,正义乡与南星乡并为第八区 。民国23年改称第七区,并按百户以上村庄为乡,百户以上集市为镇的规定,真义始称镇,第七区辖真义、南星渎两镇及绰墩、高墟、白渔潭、式庄6个乡镇 。民国36年,正义镇划归张浦区 。同年9月撤销区级建制,正义为县属乡 。1949年7月,崑山县人民政府成立,建立区、乡(镇)人民政府,设正仪区,辖正仪、高墟、南星、城南(小潭、乐港2村)4乡 。1950年,正仪区辖正仪、镇南、式庄、新南、绰墩、吴淞、黄泥、沽塘、新北、新东10个乡镇,下设95个行政村 。1951年6月,原城郊区的东荡、澞西、澞东、路南、路北5个乡划入正仪区,原正仪区的黄泥乡划归巴城区;吴淞乡划入张浦区 。1954年,原城郊区的大渔、城北、广福3个乡划入正仪区,全区共18个乡(镇)176个行政村 。1956年3月,正仪与巴城合併为环城区 。9月,撤区并乡,正仪改为乡,辖31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9月,成立正仪人民公社,政社合一,取消村建制,辖29个生产大队 。1959年划出荣亭大队归崑山县农场(今崑山县稻麦原种场);火炬、灯塔、新丰3个大队划归城南人民公社 。1962年,经过调整,正仪人民公社有32个大队,其中有渔业、副业2个大队 。1965年,西燕大队併入联合大队,副业大队撤销,形成现在的区域範围 。1983年6月,恢复乡村建制 。正仪乡以生产大队为基础,建立30个行政村,辖319个生产队 。翌年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1988年,改乡建置为镇建置,下辖30个村民委员会(行政村),1个镇居民委员会 。2003年,撤销正仪镇,娄江南入玉山镇;娄江北归巴城镇,设巴城镇正仪街道以及高新区吴淞江工业园旧镇名由来相传春秋时期,吴王寿梦好猎,在娄地(今玉山镇)筑有城邑,豢鹿狩猎,后称“鹿城” 。正仪位于城西,雅称“鹿埜”(野) 。东晋年间,有星陨于今镇区宅西汤家桥北,“旋化为石,水涸露石,石色白而微青”,因有“星溪”、“星湄”之称 。梁天监六年(507),分娄县为信义县,县治在今正仪镇境,又称“信义” 。信义集市旧在娄江南岸,称贞里(今燕桥浜村),清乾隆、嘉靖年间,尚有石街遗蹟可寻,后移北岸航头(今正仪镇区),故信义亦名航头,今农村老人仍称正仪为航头 。明万曆三十九年(1611),重建盛安桥故名真义桥,因有真义之称 。此外见于文字记载的又有精义、正谊、进义、精谊等写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