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岳古民居


上岳古民居

文章插图
上岳古民居【上岳古民居】上岳古民居位于广东佛冈县龙山镇上岳村,始建于南宋,盛于明清,距今已超过720年的历史 。2006年被评为“广东最美丽乡村示範点”,2008年列入广东首批古村落,现正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标準规划整治 。有村民4000多人 。占地面积约45000平方米的古建筑群气势恢宏,保存相当完好 。全村由十八“里”组成,建筑风格有着浓郁的岭南风情,全村共有37幢108座古民居,其建筑风格皆是青砖到顶、有围墙,山墙是耳形,叫锅耳楼,屋檐耳边刻有各种图案 。村四面建有东楼、西楼、南楼、北楼 。它担负着监测和抵抗外来盗匪侵犯的任务 。
基本介绍中文名:上岳古民居
位置:广东佛冈县龙山镇上岳村
朝代:南宋
荣誉:“广东最美丽乡村示範点”
基本介绍
上岳古民居

文章插图
上岳古民居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上岳村的特色缘自于上岳古民居 。位于上岳村委会横围片村,占地面积约四万五千平方米 。该古民居建筑风格属于明清岭南派,建筑群布局清晰,严谨,错落有致,气势恢宏,保存完好 。整个古民居建筑由十八“里”组成,共有37幢108座古民居,每幢民居均雕樑画栋,墙壁绘画各具特色 。建筑物均青砖到顶,山墙为耳形,屋檐耳边刻有各种图案 。从远处望,可以看见五六十个锅耳式防火墙和硬山顶整齐排列,十分壮观 。
上岳古民居

文章插图
古民居古村历史民安上岳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末年 。这里的传统民居保存得相当完整 。整个村落大约长200米,纵深50米 。这个小村落聚居着朱姓宗族6000多人 。从他们的族谱可以看出,这个家族的太祖是南宋抗元名将朱文焕(朱熹第6代孙),至今已传到第32代 。这个家族在南宋末年跟随宋恭帝南逃,兵乱之中选择了这个宁静偏僻的地方安居到今日 。根据《广东通志》和《清远县誌》记载,帝祥兴年间(1278年),朱文焕抗击元兵于北江,孤军固守于清远、英德交界处的旧横石,虽然身负重伤,仍然击鼓指挥抗敌,鏖战2天2夜,最后壮烈殉国 。其后人避乱于广州,经100多年后,朱文焕第六代孙子英公迁徙到上岳村繁衍生息 。至今已经有32代6500多人 。历史坐标上岳村以背靠岳山而得名,是佛冈县龙山镇下辖的行政村,村内有上岳古围村,为全省保存较好的清代锅耳楼古建筑群 。上岳古围村始建于元末明初,鼎盛于清代,是南宋抗元名将朱文焕后裔的居住地 。上岳古围村背山面水,外有青山环绕,内按风水布局建设,体现生态和谐的特点 。现保留的古民居共37幢108座,以“里”为居住单元的结构布局,全村有十八个里,十八口水塘分布各里 。村内建筑多数为砖木结构,屋顶以硬山式为主,覆灰瓦,清一色青砖砌的清水墙和锅耳墙,俗称“锅耳楼” 。每座建筑都有两个天井,房间设有窗户,以助通风和採光 。民居整体布局规範、整齐、统一,有典型的屋院建筑特色,建筑工艺别致 。2008年10月,上岳古围村被省文联、省民协认定为广东省首批古村落 。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特色村” 。2010年7月,被国家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2年,被省文物局评定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民风民俗抢花炮
上岳古民居

文章插图
每逢正月十七,各个“里”的村民门就要聚集在一起抢“花炮” 。“花炮”编上编号,分为头炮、二炮、24炮、尾炮,还有其他一些小炮 。抢到头炮后会带来吉祥、兴旺 。神工戏每隔6年的秋收后,上岳村的村民们要请戏班来唱戏,称为“神工戏” 。有庆祝丰收,感谢神灵,祈祷来年再获丰收的寓意,同时村民们还实行斋戒,举办赈济贫穷的活动 。祭井神上岳村至今还保留着祭井文化,每逢节气祭日时,上岳村的村民们都要到井边拜祭井神 。为了祭祀方便,村民还在井旁设立神龛 。这种祭井文化在全国已经十分罕见 。上中下归仁里上岳村主要有十八里(注: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其中相连在一起的上归仁里、中归仁里、下归仁里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群,一个里有一个门楼,门楼的门匾乍看没什幺特别,细看就令人啧啧称奇了,首个是“归”,第二、第三个“归”字分别少了一横、一撇 。听村民的介绍,三个归仁里约建于乾隆年间,由于建造时间不一,古人想出这个法子来区分 。房屋山墙则是有名的锅耳墙 。因其形状与菜锅的手柄相似得名 。在元明清时代,锅耳墙并非由百姓随意建造,拥有功名的人才有此资格 。官位大小决定锅耳的高低,有的锅耳墙在额角上雕龙画凤,可见屋主当年的地位显赫 。民间还流传一种说法:修锅耳墙可以保佑子孙当官,蕴涵富贵吉祥丰衣足食 。锅耳墙后又称为“鳌头墙”,有“独占鳌头”的寓意 。下归仁里的泗美楼,亦称银庄,是村里最坚固的建筑 。外墙厚实,大门是与门廊齐高的铁栅 。若是遇到战乱或盗匪,大门一关,谁也奈何不了 。沿堂屋的木梯子上到二楼,墙上正面侧面各两个方孔,通过方孔能环视全村,既是观察敌情的了望口,防御外袭的射击口,又能通风透气 。而银庄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村中91岁的陈奶奶讲,抗日战争期间,村民们因为担心银庄楼层太高成为日军轰炸的目标,把顶层拆掉了 。百年不竭的古井村里的三口古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井水至今源源不竭,清爽甘甜 。这完全取决于古井上窄下宽的特殊结构,形如现代的灯泡 。在南方炙热的气候下,这样的结构使井水不易迅速蒸发,又可保持井水的温度 。百年前的村民竟有如此巧妙的创造力,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听老人家讲,他们平时洗衣做饭,沖凉泡茶全都用这古井打上来的水 。多少年过去了,古村上下物是人非,但古井仍在,井水仍甜 。从外地回来过节的上岳村人,都会打一杯井水,一饮而尽,以解思乡之情 。遭遇毁坏损毁2013年4月2日的一场12级强风裹挟冰雹席捲佛冈县汤塘、龙山两镇,不少古树都被拔根、吹倒,上岳古民居也难倖免 。据该村初步统计,古建筑群共倒塌房屋5间,房顶“龙船脊”毁坏近30个,“锅耳”毁坏40多个,瓦面毁坏不计其数,部分古建筑虽未倒塌,但墙面已经倾斜,面临倒塌的危险 。整个古建筑群大部分房屋都受到损害 。修缮为了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2013年4月10日,县文物管理部门已组织力量,投入灾后自救工作 。同时,规划、住建等部门已介入古民居抢救加固维修保护工作 。交通指南距佛冈县城16公里,有省道经过,交通方便 。驾车从广州市沿京珠告诉往北行到佛冈县汤塘出入口转上106国道,然后往广州方向行驶至龙山镇,再转入县道376线,前行15分钟即到达古民居 。广州市为出发点,全程时间大约1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