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阙

庙阙【庙阙】庙阙 , 阙 , 是建筑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的两个对称建筑物 。古时“缺”字和“阙” 字通用 , 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 。阙的用途表示大门 , 城阙还可以登临了望 , 因此也有把“阙” , 称为“观”的 。宫阙和城阙因置在交通要道上 , 统治阶级常常把封建王朝的法令 。布告悬挂在上面 , 昭示国人 。
基本介绍中文名:庙阙
别称:庙缺
用途:庙门
最早出现时间:周代
中国最早的庙阙---嵩岳三阙据《诗经》记载 , 这种建筑物早在周代就有了 。我国保存下来最早的是汉代石阙 , 四川、山东和河南等地都有 , 但在建筑时间上以嵩岳三阙为最早 。其中启母阙和少室阙建于东汉延光二年(123年) , 太室阙建于 东汉元初五年(118年) , 此三阙被称为中国最古老的庙前神道阙 。太室阙 , 位于太室山南麓中岳庙前500米的中轴线上 , 通高3.96米 , 两阙间距6.75米 。启母阙是启母庙前的神道阙 , 位于登封市城北3公里万岁峰下的阳坡上 , 现存高度 3.55米 。少室阙是少室庙前的神道阙 , 位于登封市城西北6公里少室山东麓 , 高3.72 米 。三阙建筑结构基本相同 , 均是凿石砌成 , 东西对称 , 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 组成 , 每阙又分正阙和子阙 。正阙高 , 子阙低 , 正阙在内 , 子阙在外 。正阙为“四阿” 顶 , 子阙紧靠正阙 , 顶为半“四阿”式 , 顶刻仿木构建筑 , 有正脊、垂脊、瓦垄、瓦 当和檐下椽 。阙身用长方形石块垒砌 , 壁上均刻有篆隶体题额和阙铭 , 并以石块为单 位饰剔地浅浮雕画像 , 三阙共有170余幅 。画像生动逼真 , 浑朴古拙 , 气势深沉 , 有 重要价值 , 1960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