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二陵


南唐二陵

文章插图
南唐二陵南唐二陵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南麓,包括李昪及其皇后的钦陵和李璟及其皇后钟氏的顺陵,是五代十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 。于1950至1951年由南京博物院组织发掘,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南唐二陵相距约100米,均依山为陵,冈阜环抱,形势甚佳 。由南唐江文尉和韩熙载设计 。东为钦陵,西为顺陵,二陵均为砖结构多室墓,早年多次遭到盗掘,但陵墓建筑完整 。前者刻字填金,标明了陵名及下葬年代,后者有数以百计的男女宫中侍从俑、舞俑以及各种动物俑,为南方唐宋墓中所罕见 。
【南唐二陵】南唐二陵发掘有600多件文物出土,其中玉哀册、陶俑等尤为珍贵 。玉哀册记录了封建帝后的祭文,也是判定墓主身份的主要依据 。为研究五代十国时期的帝王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南唐二陵
地理位置: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祖堂山南麓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9:00-16:30
景点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票价格:15元
着名景点:李昪钦陵 李璟顺陵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南京
建议游玩时间:2-3小时
陵墓建筑钦陵钦陵是五代南唐先主李昪(bian)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南郊祖堂山西南麓 。钦陵建于南唐保大元年(943),封土堆直径约30米,高约5米 。陵南向,全长21.48米,宽10.45米,高5.3米 。有前、中、后 3室,两侧侧室各 5间,平面皆呈长方形 。前室长4.50米,宽3.85米;中室长 4.56米,宽 4.45米;后室长6.03米,宽5.90米,皆砖石仿木结构 。前中两室青砖砌筑,后室青石砌筑,穹窿顶结构 。中室北壁中部上方有青石横额,浮雕双龙戏珠,下方左右柱壁各置一尊足踩祥云、披甲持剑的石刻浮雕武士像,相貌威严,神态逼真,令人望而生畏 。原像均敷金涂彩 。墓门和3个主室的壁上砌凿倚柱、阑额、立枋、斗栱等装饰,上墁泥浆,石灰粉刷,并绘製彩画 。彩画有朱红、赤黄、赭、石青、石绿等颜色,用工笔描绘缠枝牡丹、宝相花、海石榴花及柿蒂纹、仰覆莲纹等花卉纹饰 。后室顶部绘彩色天象图,地面石板上刻凿象徵江河行地蜿蜒浅槽,中部有 6块石板组成棺床 。棺床座侧浮雕舞龙 8条,并刻缠枝海石榴花纹 。钦陵的地下宫殿全长21米,分三进,中间通道有三个主室,两侧共有10个侧室,均雕樑画栋 。前两进为砖砌仿木结构;后进全以青条石建筑,规模最大 。石门楣上浮雕的双龙戏珠,神采飞动 。门两侧石壁浮雕的武士虽然披甲戴盔,足登祥云,却过于肥腴,一副懒散的样子 。这些浮雕刚出土时,涂金彩绘还光彩熠熠 。石棺周围浮雕着龙纹,是安放先主和宋氏皇后棺木的地方 。墓室顶部绘有日月星辰,地面青石板上凿刻着江河大地 。顺陵顺陵建于北宋建陵二年 (961),全长 21.90米,宽10.12米,高5.42米 。布局与结构和钦陵雷同而较为简朴 。全部是砖结构,没有天象和河川图象,也没有石刻浮雕等装饰 。二陵遗物,有哀册玉片、各种宫廷人物形象的陶俑和漆木、铜铁、陶瓷器 。哀册玉片是判定墓主的主要依据,陶瓷片可作为研究五代瓷的标本 。
南唐二陵

文章插图
顺陵顺陵是五代南唐李璟的陵墓,它位于钦陵西侧约百米处 。陵墓规制略简 。李景颇具文学才华,他的词绮艳婉约,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等佳句至今为人称颂 。南唐二陵是在1950年才发现的,因年代久远,地面建筑早已不存 。地宫虽在宋代就有人盗掘过,但仍出土了陶俑、瓷器、玉哀册等600多件珍贵文物 。陵墓规模南唐二陵是五代十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包括五代南唐先主李昪及其妻宋氏的"钦陵"和中主李璟及其妻钟氏的"顺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