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葬


岩葬

文章插图
岩葬【岩葬】岩葬是我国彝族和壮族等少数民族一种葬俗 。岩葬在我们中国南方分布的地域十分广阔,延续的时间也很长 。因而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代,这些岩葬的安葬场所、它们的形制、它们的丧葬礼仪习俗、以及使用这些葬俗的民族集团本身的文化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并形成了种类纷繁、形形色色的岩葬 。由于年代的久远,许多使用岩葬的民族相继离开了他们原来聚居的地区,有的民族更是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 。所以这些千年的古蹟更令人感到扑朔迷离、神秘莫测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岩葬
分布区域:古代中国
风俗人群:西南少数民族、其他民族也有发现
方式:山岩葬尸
特点岩葬的共同之处是用山岩来处理尸体,主要特点是将尸体葬在悬崖峭壁之上或葬悬崖峭壁的洞穴岩腹之中 。
岩葬

文章插图
研究对于岩葬从古至今人们在对它们进行锲而不捨的孜孜探索中,也是各执已见,看法纷纭,而对于这种葬俗的命名也是多种多样,不下二三十种 。在古代,有将它们称为“棺”的,例如悬棺、沉香棺、铁棺等等;有将它们称为“船”的,例如架壑船、仙船、龙船、敝艇等等;有将它们称为“函”的,例如仙骨函、仙函等等;有将它们称为“葬”的,例如仙人葬、鬼葬山、葬堂等等;也有将它们称为“洞”的,例如蛮子洞、蛮洞、僚洞等等;还有将它们称为兵书匣、风箱、亲家殿的…”等等 。到了近现代,学者们在对这类葬俗进行研究讨论时也採用了各种不同的命名,例如悬棺葬、岩棺葬、崖葬、崖棺葬、幽崖葬、崖洞葬、崖墓、崖穴墓、崔圹、岩洞葬、架壑船、横穴墓等等 。其实所有的这类葬俗都可以称为“岩葬”,因为它完全不同于那种用水处理尸体的水葬、用火处理尸体的火葬、用风处理尸体的风葬、用鸟食处理尸体的天葬、用人食处理尸体的人腹葬,也完全不同于中国汉族人传统的土葬 。土葬是用土处理尸体,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最终将尸体用土埋入地下,土是放置尸体的场所,土是死者的归宿 。分类在岩葬中还可以分为三种大的不同类型,这就是崖葬、崖墓葬和岩洞葬 。使用这三种不同类型岩葬的人类集团不但存在着葬俗上的差异,而且在文化和民族归属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崖葬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将尸体安葬在悬崖峭壁上的葬俗,所以也有人将这种崖葬称为“悬棺葬” 。这种葬俗有一个突出的特点,这就是将安葬的场所基本上都选择在岩石山体的悬崖峭壁上,而这些悬崖峭壁又基本上都是面临江河 。崖洞葬这种安葬的方法是将死者安放在悬崖峭壁上的天然崖洞的洞口一带 。在悬崖峭壁的下面,当我们翘首仰望时,一般是可以看见盛尸的木棺 。对于这种放棺的洞穴,有时候要稍微加以修整,这主要是将洞的底部垒筑填平,或者加设木槓,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放置木棺 。崖缘葬崖缘就是指悬崖峭壁的边缘 。这种安葬的方法是将死者安放在悬崖峭壁上的天然崖缝中,或者安放在由天然岩石层理自然形成的狭长平台形状的崖阴和崖墩上 。当我们在悬崖峭壁的下面翘首仰望时,这些木棺基本上都可以看得见 。当然,它们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这些崖缝和崖墩有的也要稍微加以填塞、架木和修整,主要的目的也是为了能更好地放置木棺 。龛穴葬这种安葬的方法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一个龛穴,它的大小宽窄一般都是仅能放下一具木棺,而且在悬崖峭壁的下面就可以望见木棺 。龛穴葬的龛穴又可分为横穴和竖穴两种 。横穴就是可以横着放置木棺的龛穴 。这种葬法可能是从崖缘葬中发展而来的 。最初,人们只是寻找那些可以完全放置木棺的崖缘 。后来,人们又利用那些摹本上可以放置木棺的崖缘,井稍微向崖壁内加以开凿修整,使它完全可以放置木棺 。最后,人们乾脆就在悬崖峭壁上完全用人工开凿龛穴,用以放置木棺,从而大大增加了可以利用的悬崖峭壁的範围 。这大概就是从崖缘葬发展到横穴的龛穴葬的主要过程吧 。竖穴就是可以直着放置木棺的龛穴,有的穴是口小腹大,宛如一千口袋 。它的大小有的是仅能放置一具木棺,有的稍大一些而可以放置二三具木棺 。当我们在悬崖峭壁的下面翘首仰望时,有的仅能容一具木棺的竖穴可以望见木棺的一端,但多数的竖穴都是望不见木棺的 。这种形式的崖葬的出现,可能是受到了崖墓的影响 。悬棺葬这种安葬的方法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孔,钉入木桩,再在木桩上放置木棺,一般是在23个木桩上放置一具木棺 。因此,人们也将这种葬法称为“崖桩葬” 。我们站在悬崖峭壁的下面可以望见木棺的底部,这是真正的“悬棺而葬” 。这种葬法可能也是从崖缘葬发展而来 。最初,人们只是寻找那种理想的崖缝而直接放棺 。后来,人们又在崖缝间填塞架木,用以放置木棺 。最后,人们乾脆就直接在崖壁上凿孔打桩,用来放置木棺了 。崖墓葬是将人死后葬在崖墓中 。而一般所说的崖墓,就是在山崖的壁面以90度角向山腹内开凿成墓室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墓穴 。这种墓穴的规模有大有小,相差悬殊,墓穴的形式也有各种差异,但总的来说它们都是仿照人们生前的居室、宅院而开凿的 。崖墓有的是开凿在十米或数十米高的悬崖峭壁上,也有的是开凿在缓缓的山坡上 。崖墓基本上都是选择在以砂岩构成的山体上开凿 。彝族岩葬一是将棺木葬在岩洞里,洞口用石头砌起来;二是将骨灰用陶器装着放在岩洞里;三是把棺木安放在岩洞里,洞里放上生活用具,生产工具,禽兽等作陪葬 。因为彝族的祖先曾住在岩洞里,岩葬是为了死者灵魂能与祖先相会 。罗免乡糯支村有一大毕摩家的祖先就是这样安葬的,当地还有《岩葬经》 。此实为二次葬的複合葬法 。而凉山彝族古时也行岩葬,一般由毕摩查经推算,认为死者该岩葬就岩葬 。【壮族岩葬】岩葬,就是人死之后,不埋入士,而是敛尸入棺,在悬崖峭壁土凿孔插桩置放棺木;或是在悬崖上凿洞,纳棺其中;或就岩石的裂隙和天然岩洞,将棺木抬进去,凌空悬置 。广西西部地区石山耸立,岩洞遍布,所以,当地壮族多选在下临江河的悬崖峭壁上的天然岩洞入葬逝者 。岩葬棺木多为圆木,剖开为二,然后挖空而成,也有用六块木板镶成长方体的 。壮族岩葬的起源年代大约在东汉时期,直到民国七年还在部分壮族地区流行,大部分的壮族岩葬主要是明、清时期的 。古代壮族为耗费这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将棺木悬于峭壁上的岩洞中,是由壮族经济生活与宗教信仰所决定的 。考古资料证明,在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低,壮族先民多是居住在岩洞里,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人死之后仍与活着的人一样进行生产与生活,同样要衣、食、住、行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岩葬就和人类居住的岩洞联繫在一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