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月亮照常升起


红月亮照常升起

文章插图
红月亮照常升起【红月亮照常升起】《红月亮照常升起》 是郎云根据着名作家关仁山的同名小说 改编的一部电影,讲述了在农民外出打工的时代大潮下,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陶丽去回到家乡,把在学校学到的先进的农业管理知识和科技手段运用到家乡生产中的故事 。
基本介绍导演:马惠武
编剧:郎云
主演:李晓红,村里
製片人:阎晓明
出品公司:电影频道节目中心
中文名:红月亮照常升起
出品时间:2001年
製片地区:中国大陆
类型:剧情
片长:91分钟
上映时间:2001年
对白语言:河南方言
色彩:彩色
改编:根据关仁山同名小说改编
剧情介绍陶立的家在冀中平原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农业大学毕业后,她和同学小芸回到了家乡,决心完成构建生态农业的梦想 。为了共同的目标,陶立和小芸抛开了与杜高的感情纠葛 。在她们的精心培育下,新研製的稻种终于成长了起来 。绿油油的秧苗使她们看到了金色的希望 。转眼间插秧的季节到了,村里所有的剩余劳动力,都被调动了起来,陶立的梦想在时间的交错中开始逐步地实现着 。稚嫩的秧苗已经变成了丰硕的稻穀,估计亩产大概有七百六十公斤 。丰收在即,在大米的销售去向上,陶立和小芸发生了矛盾 。陶立不顾小芸的阻拦,一个人到省城推销,结果遇到了麻烦 。在陶立万分悲愤之时,小芸来到了陶立身边,两姐妹终于又抱在了一起 。通过两人的努力,她们抓住机会与韩国金狮会社建立了合作关係,新产品终于打开了销路 。一些没有入股的村民,为了多点收入,在侯二的带领下找到陶立,要求把他们的大米也贴上新产品“红苹果”的标籤销售,遭到了陶立的拒绝 。疯狂的村民丧失了理智,大打出手……新的一年到了,爷爷改变了对孙女陶立的看法,剑青和陶立的爱情也有了结果 。杜高要即将回国,并打算和小芸结婚 。村民们意识到,生态农业是必由之路,村里所有的剩余土地全都被陶立包了下来 。“红苹果”公司成立了!生产力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扩大了再生产的空间,她们初步实现了生态农业园区所具备的规模化、生产化、市场化的目标 。一切都像梦一样,成功的喜悦并没有让陶立忘掉将来更广阔的土地,当新一代的农民改变原始生产方式,面对高科技挑战的时候,他们将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 。影评郎云从《二嫫》开始写农村,直至今天的《红月亮照常升起》、《天之脊》 。他说自己其实就是写农村生活的,因为对农民情有独钟 。郎云先是“下放”和父母去“五七干校”,再是随学校到农村插队,这样前前后后在农村呆了12年,这中间曾因遭遇不公而失魂落魄,是农民收留并保护了他 。所以直到现在,郎云的很多情感与记忆都与农村相关 。《红月亮照常升起》从农村普遍的外出打工、土地流转说起,写两个从农村出来的农大毕业生在农民外出打工的热潮中回到家乡,把在学校学到的具有大农业思想的管理意识和科技手段运用到家乡生产中的故事 。郎云当然不只是把关仁山的小说转换为电影形式,更在其中寄予了自己“大农业”的概念与构想 。他在为拍摄《红月亮照常升起》而深入生活的过程中访问了很多农民,了解到土地的投入产出比是农民不安心于土地的根本原因,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惟一出路是以规模化生产来替代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使农业生产工业化,农业产品货币化 。这些在《红月亮照常升起》中都有表现和反映 。郎云以为:中国的农业还要经历一个痛苦的发展过程,而在农民的观念、文化问题还没有同步解决的情况下,土地就是要拱手相让给有知识有文化的“城里人”或是接受了高等教育又经受了“城市洗礼”的回乡知识青年 。《红月亮照常升起》就以两个这样的回乡知青在家乡创业作了一次“大农业”的初步尝试——她们把土地从农民手中买下来,以现代意识和科学技术把土地成片开发,把粮食种成“拳头产品”,成功地打向市场,使土地的最大利用价值被有效地开发出来 。如果说郎云的《中国桥》是写了“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国企改革”,那幺《红月亮照常升起》写的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农业改革” 。郎云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和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国家,在农民身上体现着更为浓重的传统文化影响,这使得新思想、新观念很难涉足 。不过在农村观念还相对落后、思想也相对陈旧的情况下,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和入世的大背景已不容置疑地将农业问题日益显现——美国的粮食运到天津、唐山的港口才只几毛钱一斤,那幺中国的农业靠什幺去和人家竞争?郎云要把这样的思考继续下去 。他在“基本解决了生计问题”后对自己有这样的考虑——要特别地关注农民,要把更多时间花在农村题材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