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邦国际钢琴比赛( 二 )


萧邦国际钢琴比赛

文章插图
第五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 傅聪第六至十届1960年举行的第六届比赛 , 成就了夺得冠军的义大利人毛里奇奥·波利尼(Maurizio Pollini)钢琴演奏大师之路 。1965年举行了第七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 , 获得第一名的是当今享誉乐坛的阿根廷女钢琴家马尔塔·阿格里齐 (Martha Argerich) 。自幼学琴 , 师从多是名门:古尔达、李帕蒂夫人、马格罗夫、阿殊肯纳齐、米开朗杰里等都曾是她的老师 。早在1957年她还获得过布索尼和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等奖 。第八届比赛于1970年举行 , 获第—名的是美国的奥尔森(Garrick Ohlsson) , 这是美国人在这项比赛中第—次取得这样好的名次 。在这次比赛中得奖后 , 他先后和奥曼迪、小泽征尔等合作在欧美各地演出 。EMI出版过他演奏萧邦《夜曲和前奏曲》、《波兰舞曲和幻想曲》两张专辑 。第九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在1975年举行 , 冠军得主是波兰的钢琴家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Krystian Zimerman) 。这是波兰人在哈拉谢维奇之后相隔了20年才再次在这个固定在华沙举行的比赛中夺得第—名 , 他时年18岁 , 颇得“欧洲音乐总监”卡拉扬的赏识 。第十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在1980年举行 。这届比赛的第一名由一位叫邓泰新(Dang Thai Son)的越南人获得 。这是亚洲人第一次夺得这项桂冠 。第十一至十五届1985年举行的第十一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中 , 冠军得主是前苏联的布宁(Stanis Lav Bunin) , 他同时还获得了“波兰舞曲”和“协奏曲”特别奖 。由于这次比赛通过卫星向全世界作现场直播 , 因而使他的名声远扬 。1990年举行的第十二届比赛没有出现耀眼的新星 , 却开了另—个先例 , 就是比赛结果没有一人令评审们满意 , 使冠军空缺 。获得第二名的是美国人肯纳(Kevin Kenner) 。他1963午出生于加利福尼亚的科罗拉多 , 生活在德国的汉诺瓦 。他同时还获得了这次比赛的“波兰舞曲特别奖” 。1995年举行的第十三届比赛同样由于参赛者水平原因出现头名空缺 。第二名由法国的菲利浦·丘西亚诺(Philippe Giusiano)和俄罗斯的阿列克谢·苏尔塔诺夫(Alexei Sultanov)并列获得 。首奖空缺终于在2000年的第十四届比赛被打破 。来自中国的李云迪结束金奖连续空缺两届、长达15年的沉寂 , 一举夺冠 , 成为开赛73年来首位获第一名的中国人 。他同时也获得了大波兰舞曲最佳演奏奖 。出生于1982年10月7日的李云迪在比赛期间度过了自己的18岁生日 , 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冠军得主 。李云迪的演奏端庄典雅、技巧卓越 , 对音色层次和对作品整体性的完美掌控 , 在乐团精湛的配合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当最后一个音符的迴响淹没在如潮的掌声中 , 观众全部起立为李云迪喝彩 , 评审们也十分罕见地鼓起掌 。以音乐的民族着称的波兰人被这箇中国男孩征服了 , 由23位来自世界各地音乐权威组成的评审团被他的才华征服了 。
萧邦国际钢琴比赛

文章插图
第十四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 李云迪第十五届比赛举行于2005年10月 , 波兰的拉法尔·布莱哈奇(Rafal Blechacz)技压群雄夺得桂冠 , 这是自1975年齐默尔曼之后再次由波兰人赢得这项荣誉 。布莱哈奇出生于1985年 , 正在波兰比得哥什尔音乐学院学习 , 他在比赛中还囊括了最佳玛祖卡、最佳波兰舞曲和最佳协奏曲三个特别奖 。第十六至二十届第十六届金奖得主尤利安娜·阿芙蒂耶娃(Юлианна Авдеева)是一位俄国钢琴家 , 1985年7月3日出生于莫斯科 , 5岁开始习琴 , 后进入格尼辛音乐院进修 , 毕业后留校任教 。她也曾获得2002年的阿图尔·鲁宾斯坦国际青年钢琴纪念大赛冠军 。历届获奖者比赛的首五届一直都由波兰及苏联的参赛者雄霸冠军宝座 。之后乐坛百花齐放 , 世界各地都有不少参赛者得以入选决赛 。以下为历届决赛的得奖者部分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