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规曹随


萧规曹随

文章插图
萧规曹随萧规曹随 , 读音xiāo guī cáo suí , 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 , 死后 , 曹参做了宰相 , 仍照着实行 。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
【萧规曹随】出自《史记·曹相国世家》:“参代何为汉相国 , 举事无所变更 , 一遵萧何约束 。”汉·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 , 留侯画策 。”
基本介绍中文名:萧规曹随
所属学科:文学
所属领域:词语
词性:形容词
属性:四字成语
辞彙信息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近义: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一如既往、衣钵相承反义:兴利除弊、破旧立新、朝令夕改、除旧布新、革故鼎新成语典故典故背景汉朝刚刚建立时 , 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 迫切需要休养生息 , 发展经济 。萧何顺应民意 , 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人民生产的积极措施 。到了曹参当丞相的时候 , 大的社会环境还是如此 , 因此曹参审时度势 , 採取“无为而治”的策略 , 遂留下了“萧规曹随"的佳话 。版本原文惠帝二年 , 萧何卒 , 参闻之 , 告舍人:“趣治行 , 吾将入相 。”居无何 , 使者果召参 。参始微时 , 与萧何善 , 及为将相 , 有却 。至何且死 , 所推贤唯参 。参代何为汉相国 , 举事无所变更 , 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史:木诎①于文辞 , 重厚长者 , 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 , 辄斥去之 。日夜饮醇酒 。卿大夫已②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 , 来者毕欲有言 。至者 , 参辄饮以醇酒 , 间之 , 欲有所言 , 复饮之 , 醉而后去 , 终莫得开说 , 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 。吏舍日饮歌呼 , 从吏恶之 , 无如之何 , 乃请参游园中 , 闻吏醉歌呼 , 从吏幸相国召案之 , 乃反取酒张坐饮 , 亦歌呼与相应和 。参见人之有细过 , 专掩匿覆盖之 , 府中无事 。参子窋③为中大夫 。惠帝怪相国不治事 。窋既洗沐归 , 间侍 , 自从其所谏参 。参怒 , 而笞窋二百 , 曰:“趣入侍 , 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至朝时 , 惠帝让参日:“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 。”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日:“君似不及也 。”参曰:“陛下言之是也 。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 , 法令既明 , 今陛下垂拱 , 参等守职 , 遵而勿失 , 不亦可乎?”惠帝曰:“善 , 君休矣!”(以上参考资料:)原文今译惠帝二年 , 萧何死了 , 曹参听说了这个讯息 , 告诉舍人:“赶快治办行装 , 我将要进入国都当相国 。”待了没有几天 , 使臣果然召曹参回去 。曹参当初地位卑微时 , 跟萧何友好 , 等到做了将军、相国 , 两人有了隔阂 。到萧何将死的时候 , 所推荐的贤相只有曹参 。曹参接替萧何做汉朝的相国 , 所有的事务都没有改变的 , 完全遵守萧何制定的规约 。选拔郡和封国的官吏:呆板而言语钝拙、忠厚的长者 , 就召来任命为丞相史;说话雕琢、严酷苛刻、想竭力追求名声的官吏 , 就斥退赶走他 。日夜喝醇厚的酒 。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见到曹参不做事 , 来的人都想说话 。来到的人 , 曹参就把醇厚的酒给他们喝 , 一有空 , 官员们想要有话说 , 曹参又让他们喝酒 , 喝醉以后才离开 , 始终不能进说 , 认为这是常规 。相国官邸的后园靠近官员的住处 , 官员每天饮酒唱歌呼喊 , 曹参的随从侍吏厌恶他们 , 但不能对他们怎幺样 , 就请曹参到园中游玩 , 听见官员酒醉唱歌呼喊 , 随从侍吏希望相国召来他们制止他们 , 曹参竟反而取来酒设座唱起来 , 也唱歌呼喊跟他们彼此呼应唱和 。曹参见到别人有小过错 , 一心给隐藏遮盖 , 相府中没发生过事 。曹参的儿子曹窋任中大夫 , 惠帝责怪相国不治理国事 。曹窋休假(洗沐:古时指官员休假)以后回去了 , 乘机进言 , 按照惠帝的话劝谏曹参 。曹参愤怒 , 用竹板打了曹窋二百下 , 说:“赶快入朝侍奉皇帝 , 天下的事不是你应当谈论的 。”到了朝拜时 , 惠帝责备曹参说:“为什幺给曹窋处罚呢?先前是我让他劝谏你的 。”曹参摘下帽子谢罪说:“陛下自己考察和高皇帝比哪一个圣明英武?”皇上说:“我怎幺敢与先帝比呢!”曹参又说:“陛下看我的能力和萧何比哪一个更强?”皇上说:“你好像赶不上萧何 。”曹参说:“陛下说的正确 。况且高皇帝和萧何平定天下 , 法令已经明确 , 现在陛下垂衣拱手(指无为而治) , 我这样一类人恪守职责 , 遵循前代之法不要丢失 , 不也可以吗?”惠帝说:“好 , 你歇着去吧 。”典故故事刚即位的汉惠帝看到曹丞相一天到晚都请人喝酒聊天 , 好像根本就不用心为他治理国家似的 。惠帝感到很纳闷 , 又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 只以为是曹相国嫌他太年轻了 , 看不起他 , 所以就不愿意尽心尽力来辅佐他 。惠帝左想右想总感到心里没底 , 有些着急 。有一天 , 惠帝就对在朝廷担任中大夫的曹窑(曹参的儿子)说:“你休假回家时 , 碰到机会就顺便试着问问你父亲 , 你就说:‘高祖刚死不久 , 现在的皇上又年轻 , 还没有治理朝政的经验 , 正要丞相多加辅佐 , 共同来把国事处理好 。可是现在您身为丞相 , 却整天与人喝酒闲聊 , 一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政务;二不过问朝廷大事 , 要是这样长此下去 , 您怎幺能治理好国家和安抚百姓呢?’你问完后 , 看你父亲怎幺回答 , 回来后你告诉我一声 。不过你千万别说是我让你去问他的 。”曹窑接受了皇帝的旨意 , 休假日回家 , 找了个机会 , 一边侍候他父亲 , 一边按照汉惠帝的旨意跟他父亲闲谈 , 并规劝了曹参一番 。曹参听了他儿子的话后 , 大发脾气 , 大骂曹窑说:“你小子懂什幺朝政 , 这些事是该你说的呢?还是该你管的呢?你还不赶快给我回宫去侍候皇上 。”一边骂一边拿起板子把儿子狠狠地打了一顿 。曹窑遭了父亲的打骂后 , 垂头丧气的回到宫中 , 并向汉惠帝大诉委屈 。惠帝听了后就更加感到莫明其妙了 , 不知道曹参为什幺会发那幺大的火 。第二天下了朝 , 汉惠帝把曹参留下 , 责备他说:“你为什幺要责打曹窑呢?他说的那些话是我的意思 , 也是我让他去规劝你的 。”曹参听了惠帝的话后 , 立即摘帽 , 跪在地下不断叩头谢罪 。汉惠帝叫他起来后 , 又说:“你有什幺想法 , 请照直说吧!”曹参想了一下就大胆地回答惠帝说:“请陛下好好地想想 , 您跟先帝相比 , 谁更贤明英武呢?”惠帝立即说:“我怎幺敢和先帝相提并论呢?”曹参又问:“陛下看我的德才跟萧何相国相比 , 谁强呢?”汉惠帝笑着说:“我看你好像是不如萧相国 。”曹参接过惠帝的话说:“陛下说得非常正确 。既然您的贤能不如先帝 , 我的德才又比不上萧相国 , 那幺先帝与萧相国在统一天下以后 , 陆续制定了许多明确而又完备的法令 , 在执行中又都是卓有成效的 , 难道我们还能制定出超过他们的法令规章来吗?”接着他又诚恳地对惠帝说:“现在陛下是继承守业 , 而不是在创业 , 因此 , 我们这些做大臣的 , 就更应该遵照先帝遗愿 , 谨慎从事 , 恪守职责 。对已经制定并执行过的法令规章 , 就更不应该乱加改动 , 而只能是遵照执行 。我现在这样照章办事不是很好吗?”汉惠帝听了曹参的解释后说:“我明白了 , 你不必再说了!”曹参在朝廷任丞相三年 , 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 , 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 , 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 。他死后 , 百姓们编了一首歌谣称颂他说:“萧何定法律 , 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 , 遵守不偏离 。施政贵清静 , 百姓心欢喜 。”史称“萧规曹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