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矿务局

井陉矿务局井陉煤矿创办于1898年 。井陉县人张凤起呈请县署稟直隶总督批准,嗣后张凤起同德人亨内肯(C.von Henneken)订立合办契约,成立“井陉矿务公司”,资本各25万两 。未几,北洋大臣袁世凯将该矿收为官有,与亨内肯订立官商合办契约,设立“井陉矿务局” 。始建于1912年,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 。
【井陉矿务局】2019年4月12日,入选由中国科协调宣部主办,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共同承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 。
基本介绍中文名:井陉矿务局
创办于:1898年
位于:河北省井陉县境
分类:机构
简介所辖煤田位于河北省井陉县境 。东南距正太铁路微水车站12公里,有支线通达矿区,交通便利 。煤质含硫低,可炼优质焦,曾闻名海外 。地图位置历史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人回国,合办契约作废 。1922年直隶省政府与德商重订契约,资本总额为450万元 。1937年“七七”事变,矿区为日本所占,并实行军事管理,更名“兴中公司井陉采炭所” 。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党政府接收,改名“井陉煤矿公司” 。1947年井陉解放,由晋察冀边区政府接收 。1949年同阳泉合併,组织“井阳煤业公司” 。同年又改称井阳矿务局 。1949年以后,成立河北井陉矿务局,着手恢复和改建被日本破坏殆尽的矿区,三十多年,仍保持着百万吨以上的生产水平 。1981年产量215万吨 。荣誉2019年4月12日,入选由中国科协调宣部主办,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共同承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 。主要遗存:段家楼群:总经理办公大楼(西大楼)、小姐楼、服务娱乐楼、总工程师楼、公子楼等七座德式风格建筑;正丰矿:1 号井、老井架、汽绞车房、电绞车房、电厂机组车间、仓库、皇冠水塔等;地道、北斜井巷道;凤山站、上游型1178 号蒸汽机车;历史照片 。入选理由:井陉矿是我国最早兴建的近代煤矿之一,石家庄地区第一口机械化开採矿井,有“北方最良之煤田”“百年煤都”“开国第一矿”的美誉;1916 年就成为全国十大矿厂之一,其使用的机器设备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在全国首先使用“黄土充填採煤法”,这种採煤法一直沿用到解放初期,发明连锁支架短壁工作面採煤法;井陉煤矿在石门建立的石门炼焦厂是中国第一家炼焦厂,生产出中国第一批优质焦炭,是当时国内唯一一家使用机炉炼焦并提炼各项副产品,并能够达到日出焦炭百吨的企业,也是当时石家庄唯一一座重工业企业;第一个掌握利用煤矿瓦斯製造化肥技术的企业;老井架是国内仅存的机械化开採木质井架,皇冠水塔是河北省内唯一一处具有整体德式风格的、德国进口建材的大型工业建筑;段家楼是石家庄地区保存完好、规模最大的欧式建筑群,是西洋建筑与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相结合的建筑艺术珍品,建材中暖气片、瓷砖等都从德国进口,堪称中国近现代煤炭工业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井陉煤矿系石家庄地区工业文明的摇篮,“先有井陉矿,后有石家庄”;新中国煤炭工业早期的人才基地,先后抽调了4500 余名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参与7 个省区8 个大型煤矿的开发建设,承担和支援了多项国内和国际亚、非、欧友好国家的项目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