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鹹丰县下辖镇 曲江镇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鹹丰县下辖镇 曲江镇

文章插图
曲江镇(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鹹丰县下辖镇)【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鹹丰县下辖镇 曲江镇】鹹丰县辖镇,位于县城西南15公里 。东北与高乐山镇相接,西北与唐崖镇隔河(唐崖河)相望,西南与甲马池镇相邻,东南与来凤县接壤,全镇国土总面积196平方公里 。湖北S232省道(椒石线)、湖北S89(恩黔高速)、G5515(张南高速)贯穿全境,是连线渝、川重要通道 。占全县总面积7.6%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曲江镇
外文名称:Qujiang Toen
别名:丁寨乡
行政区类别:乡镇
所属地区:湖北·恩施·鹹丰
下辖地区:曲江等21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曲江村
电话区号:0718
邮政区码:445603
地理位置:县城西南
面积:193平方千米
人口:30290(2005年)
方言:西南官话-荆宜片-恩施话
气候条件: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着名景点:川洞田园、十字路风雨凉桥、秦国镛故居
火车站:鹹丰站(在建中)
车牌代码:鄂Q
区划代码:422826106
主要民族:土家族、苗族、汉族、蒙古族等
建制沿革1950年1月属鹹丰县第二区 。1952年12月属第九区 。1958年隶属城关公社 。1975年撤区并社,原丁寨、黄泥塘、十字路三个小公社合併为丁寨公社 。1984年撤社建区,原甲马池辖区湾田划入,此后辖区不变 。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鹹丰县下辖镇 曲江镇

文章插图
撤乡设镇1996年撤区并乡,设立县辖丁寨乡,面积193平方千米,人口3万人,辖曲江、魏家堡、渔塘坪、土地坪、天上坪、杨家寨、十字路、马家楼、高滩、土落坪、春沟、高山羊、唐家沟、黄泥塘、万家坝、桐子园、沙子坝、高坡、湾田、渔泉口、岩口21个行政村 。2018年7月30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鹹丰县撤销丁寨乡,设立曲江镇,以原丁寨乡的行政区域为曲江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曲江 。行政区划全镇下辖21个村委会:春沟、高坡、高山羊、高滩、黄泥塘、马家楼、曲江、沙子坝、十字路、唐家沟、天上坪、桐子园、土地坪、土落坪、湾田、万家坝、魏家堡、岩口、杨家寨、渔泉口、渔塘坪 。地理地貌地势东南高、西南低 。高山、二高山占总面积70%以上,平地分布在曲江和野猫河流域两岸,占20%左右 。海拔1600米以上的高山有东南部的天上坪,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4公里,是鹹、来两县界山 。二高山主要是土地坪、大茅坡、马家楼、高山羊,山顶平秃,土地呈斜坡、槽状,略高于低山 。平坝主要有湾田、杨家寨、万家坝、黄泥塘等,除湾田外,严重缺水 。最高点天上坪山羊坨,海拔1680米;最低点在黄泥塘青龙嘴下唐崖河畔,海拔510米 。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鹹丰县下辖镇 曲江镇

文章插图
曲江田园风光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鹹丰县下辖镇 曲江镇

文章插图
曲江镇景色地理位置位于县城西南13公里 。距离黔江武陵山机场36公里,黔江火车站41公里;距恩施火车站118公里,恩施许家坪机场118公里 。气候特徵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5℃-17℃,极高气温37.6℃,极低气温-12℃;多年平均降雨量1320毫米,无霜期240天左右,日照时数1300小时以上,相对湿度80%左右 。植物资源林业用地17.7万亩,占国土总面积67%,活立木蓄积38万立方米 。其中:有林地面积11.5万亩,灌木林地4.3万亩,未成林造林地l.9万亩 。2000~2005年,实施退耕还林26973亩,其中坡耕地还林14774亩,宜林荒山造林12311亩 。森林覆盖率66% 。有木本植物100多科、300多属、近2000种 。珍稀木本植物5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有银杏、水杉等8种,同家二级保护树种有鹅掌楸、水青树、香果树、榉木、峨眉含笑等30种 。动物资源省级以上保护陆生野生动物45种,其中兽类15种,鸟类28种,两栖爬行类15种 。矿藏资源土壤主要为黄棕壤、水稻土、黄壤,其次为石灰土、紫色土、潮土等土类 。矿产主要有煤、重晶石、石灰石、铁矿、硅矿和铜矿等 。其中煤矿资源量大质优,远销重庆、武汉等地 。水文大小溪流26条,流域面积160平方公里 。高滩河源于十字路与来凤县交界处东岭坳山脚下,经唐家沟、十字路流入野猫河与曲江汇合,长13公里,常年流量2m3/s;支流有小河、土乐坪河、向家边沟、春沟 。曲江源于甲马池镇羊蹄界侯家河,全长31.5公里,经筒车坝入境,流经湾田、渔塘坪、曲江村,在野猫河与高滩河汇合,氽人川洞,流量4 m3/s ;支流有向家沟、老黄沟、温泉口、小河沟等 。野猫河属曲江支流 。源于高滩龙洞湾,在天星孔上游1公里处汇入曲江,辰13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5m3/s 。曲江河、野猫河从西南、东南汇于西北,氽人天心孔 。经断明峡复出,流入唐崖河,可开发水能8万千瓦 。人口民族共9150户30290人,乡村劳动力15369人(2005年) 。主要民族有土家族、苗族、汉族、蒙古族、侗族、回族等,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 。政治综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 10256万元,财政收入655万元,其中国税收入52.96万元 。财政供给人员94人,年工资总额132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1742元;劳动力转移输出3700人,务工收入400余万元 。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000万元,人均储存330元 。第一产业1986年后,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扩大蔬菜、菸叶种植,调减粮食种植面积,农业结构日趋合理 。90年代后期,蔬菜产业渐成规模,年均种植8000亩以上,是县城重要蔬菜供应地,产品远销湖南、重庆等地 。2005年,粮食、油菜产量分别为13380吨、402吨,烤菸6500亩、800余吨 。畜牧业以生猪、牛、羊、家禽养殖为大宗,有养猪大户116户,牛羊养殖大户5户;当年生猪出栏31726头,仔猪出栏72330头,牛存栏3700头,家禽出笼46635只 。据2005年统计年报,常用耕地面积32530亩,其中水田11921亩、旱地18568亩,园地2041亩 。第二产业工业以採矿、竹木加工和建材为主 。有黑林口、世纪通、杨家寨等煤矿企业4户,年生产原煤8.5万吨;有佳德木业有限公司、吉华木业公司等竹木加工企业2户,年加工木材1400立方米 。全年工业总产值1491万元,利税219万元 。建有丁寨、断明峡2座水电站,装机7800千瓦 。第三产业城乡贸易市场活跃,2005年有个体工商户442户,从业人口957人,集贸市场成交额300万元 。十字路水上娱乐场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 。文化事业有业余文艺团队14个,文艺骨干210人,全年开展文艺活动150多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