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城隍庙


永宁城隍庙

文章插图
永宁城隍庙【永宁城隍庙】永宁城隍庙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古时建城必有城隍,故为永宁卫城的同期建筑 。城隍作为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据有关资料考证,原永宁城隍庙规模仅限于现有的后殿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永宁城隍庙
地理位置:福建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
简介永宁城隍庙座落在福建石狮市永宁南门与小东门之间,为永宁至今保留较完整的一座古寺庙 。该庙居高临下,放眼远眺,深沪湾历历在望,故有背五虎(山)而面金狮(深沪山)之称 。其以气势之雄伟,庙貌之壮观,被誉为“永宁福地”,反映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庙宇始建永宁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道光十五年(1835)经由乡贤蔡名标发动各方善信,捐资进行扩建 。清·光绪年间,再由港边村乡贤佘马堆前往菲律宾,向乡侨筹募资金加以整修、挺高门楼,方形成今日之大观 。建筑特点永宁城隍庙座北朝南,建筑面积1407平方米,占地2800平方米 。以中轴线为基準,由门楼、前殿、戏台、拜亭、主殿、和左右厢房组成 。主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殿前有檐楼,抬梁式木结构 。前后殿均为重檐歇山式屋顶,余为单檐歇山顶 。
永宁城隍庙

文章插图
庙中除供奉城隍爷外,尚有二十四司、四大将、三夫人、役吏差官近百尊神像,俨然一派封建王朝州府衙门的缩影,是闽南地区少有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城隍庙 。永宁城隍庙建筑艺术结构严整、精美 。其书法、联文、木雕、石雕、砖刻均出自明、清高手 。门楼两侧的“雷厉”“风行”四个石刻大字,书法遒劲、端庄大气,令人讚叹不已 。拜亭两侧的清代石雕狮子栩栩如生,雕工精湛,堪称石雕精品 。庙内尚保存道光重修碑记、碑序各一方,对研究清代闽台关係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由于永宁城隍庙建筑之恢宏,规制之完备,在福建省同类建筑中具有典型代表性,且在闽南、台湾及东南亚地区有较大的影响 。1996年2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列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庙内供奉隍庙主殿除祀奉城隍外,左右奉祀有城隍夫人、阎罗王、天妃及广泽尊王等尊神,城隍像前还祀有文武两位判官 。左边的判官手里拿着“生死薄”,右边判官手里拿着“善恶薄”,显示出城隍庙所供奉的是管理亡魂的神灵,是“剪恶除凶”之神 。右侧的判官俗称武判,通常由古代英烈担任,如伍子胥、张巡、许远等历代名将,左边的判官俗称文判,这位文判的俗身,是唐代名臣颜真卿,他刚正不阿,讨伐安禄山叛乱有功,封鲁郡公,道教封他为“北极驱邪左判官” 。一位凡界的忠烈之士,牺牲后成为冥界的仙官吏,不能不说是中国道教趋向于世俗化的历史安排 。
永宁城隍庙

文章插图
大殿右侧的砖雕极为罕见,砖壁上雕麒麟,麒麟是传说中的神兽、与龙、龟、凤并称四灵 。《礼记》上说:“麒麟体信厚,凤知治乱,龟兆吉祥,龙能变化,故谓四灵 。麒麟古称仁兽也是祥瑞的徵兆 。也有人说这只兽神是“獬豸(xie zhi)” 。传说这种动物能辨曲直邪佞(ning),古代把獬豸作为司法官员的衣冠装饰以表示公正 。城隍素称监察人间善恶正邪,獬豸作为城隍庙的装饰构件,再贴切不过了 。墙雕上还有一只猴子爬在树上拿着一根捅蜂窝,形象生动有趣,此外还有鹤、凤、灵芝等 。浮雕採用象徵寓意的民间传统艺术手法 。如猴子、蜜蜂,谐音“封侯”,鹤、灵芝寓意“福禄长寿” 。总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砖雕的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工艺的发展历史,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我们从城隍庙的建筑模式不难看出,规制完全依照阴间衙门的形式,城隍庙中所设定的等级分明的主神、佐神、隶役等,俨然形成一套完整的阴间王朝的官吏系统 。分香石狮台湾永宁城隍庙与石狮及台湾鹿港城隍庙有着特殊渊源 。据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攻陷永宁城,百姓纷纷出逃,有王、陈、洪、何、商等十余姓居民逃往石狮,永宁城隍神像被一商姓信士背负到石狮,遂将其供奉起来 。迨至万曆二十年(1592)于石狮券内(今宽仁街)建城隍庙崇祀 。每年古历五月二十八日城隍爷生日,石狮善男信女都到永宁进香 。石狮城隍庙有一对联:“鳌城香火分来久,狮地风云拂去多”记载了这一渊源 。永宁城隍庙分支台湾鹿港则另有一段故事 。明清期间,永宁与台湾商业往来频繁,永宁商家定居在鹿港、漳化者众多 。至今鹿港镇仍有泉州街、永宁街等街名 。时有永宁一高姓商家在鹿港开设“日兴”商行,专营大陆土产,规模颇大 。有一次商行失窃,损失惨重 。但案发多时未能侦破,高姓商人正为此烦恼之时,有人建议请家乡永宁城隍爷渡海来台断案 。高姓商人听从此议,遂返回永宁请城隍爷过水到台湾 。果然一到鹿港,贼人心生惧怕,不多日便自往投案,献出赃物 。自此永宁城隍在台湾声名远播,每年城隍爷诞辰之日,台湾乡亲即到永宁大做寿庆 。数年后,并于鹿港为永宁城隍爷建了庙宇(鳌亭宫) 。近几年来,海峡两岸气氛缓和,闽台两地宗教文化渐趋活跃,台湾同胞组团前来永宁进香者犹多 。民间传说在晋江沿海一带流传着永宁城隍显圣保民的故事 。传说清代某年的某一天,200多条渔船出海捕鱼,忽然迎面来了一条小船,船上站着一个老汉,大声叫到:“我乃永宁忠佑侯,特来指点,颱风将至,请速速返航,免遭不测 。”渔民听后,纷纷回航进港,不一会,果然天色骤变,颱风呼啸,暴雨成灾,200多条渔船因避港及时,安然无恙 。后渔民流传:“永宁城隍显威灵,警报颱风事是真,渔船返航安无恙,众夸忠佑保渔民“ 。自此之后,泉州、晋江、石狮等地众善信设坛奉祀永宁城隍,每年还派人至永宁城隍焚香敬奉,并多处分炉,依例于五月二十八城隍生日,组团到永宁祖庙求安祈福 。讲到城隍分灵,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呢 。当年民间为争田地、水源常引发大规模的械斗 。有一年,石狮两村庄又因田地、水源起纠纷,双方出动大批人马,準备大干一场,县令派役差来调解,可是效果不大,眼看一场大战不可避免 。这时有外地的善信从永宁城隍迎香经过此地 。械斗双方见此迎香队伍,纷纷放下手中兇器,向城隍分身烧香磕头,县令看到这种景象,灵机一动就利用这尊神明顺利解决了乱子 。永宁城隍的香火自此盛极 。为将地境平安,故将永宁城隍分炉石狮 。海内外影响600多年来,永宁城隍庙香火绵延不断,除石狮、鹿港两地城隍外,分灵各地的城隍也不在少数,如在晋江安海的青石、山仔、桥头万宝殿、陈埭的塘头、锦尚(厝上)、惠安的崇武、东园以及南安的水头郑厝等地,还有台湾的台南、台中、嘉义、金门等地 。至于永宁城隍随着华侨远居海外而分灵国外者也不乏其数,如泰国的未卡城、新加坡柏城街,以及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缅甸等华人聚集的地方 。多年来,在海内外善信的支持下,永宁城隍庙进行全面维修,使古庙新姿焕发,成为我市一个环境优美的旅游景点,永宁城隍庙正以其独特的人文风貌和秀丽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海内外的朝圣者和观光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