羝羊

羝羊【词目】羝羊
【拼音】dī yáng
【羝羊】【释义】公羊 。亦作“牴羊” 。
词语【词目】羝羊【拼音】dī yáng【释义】1、公羊 。《周易·大壮》:“羝羊触藩,羸其角 。不能退,不能遂 。”《史记·秦本纪》:“襄公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乃用駵驹、黄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畤 。”唐 孟浩然《寄赵正字》诗:“高鸟能择木,羝羊漫触藩 。”宋 王令 《上邵宝文》:“进壮羝羊触,行屯乘马班 。”章炳麟《哀陆军学生》:“进退道穷,羝羊絓棘 。”2、公羊 。亦作“牴羊” 。《史记·封禅书》:“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皞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駵驹、黄牛、牴羊各一云 。”典故隋朝侯白《启颜录》记载一个关于“卖羝羊”的笑话 。故事讲了有人用猕猴来偷偷的换走书生卖的羝羊,书生未发觉 。详见词目“痴人卖羊” 。【原文】梁时有一书生,性痴而微有词辩,不曾识羊 。有人饷其一羝羊,乃绳系项,牵入市卖之 。得价不多,频卖不售 。市人知其痴钝,众乃以猕猴来换之 。书生既见猕猴,还谓是其旧羊,惟怪其无角,面目顿改 。又见猕猴手脚不住,只言市人捩去其角,然为猕猴头上无疮痕,不可为验,遂隐忍不言 。乃牵猕猴归家而咏曰:“吾有一奇兽,能肥亦能瘦 。向者宁馨膻,今来尔许臭 。数回牵入市,三朝卖不售 。头上失却皂荚子,面孔即作橘皮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