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管


电子管

文章插图
电子管【电子管】电子管,是一种最早期的电信号放大器件 。被封闭在玻璃容器(一般为玻璃管)中的阴极电子发射部分、控制栅极、加速栅极、阳极(屏极)引线被焊在管基上 。利用电场对真空中的控制栅极注入电子调製信号,并在阳极获得对信号放大或反馈振荡后的不同参数信号数据 。早期套用于电视机、收音机扩音机等电子产品中,近年来逐渐被半导体材料製作的放大器和积体电路取代,但目前在一些高保真的音响器材中,仍然使用低噪声、稳定係数高的电子管作为音频功率放大器件(香港人称使用电子管功率放大器为“胆机”) 。
基本介绍中文名:电子管 真空管
表示方法:字母“V”或“VE”表示
缺点:体积大、功耗大、发热厉害
优点:电子管负载能力强
内部结构1.电子管的阴极阴极是用来放射电子的部件, 分为氧化物阴极和碳化钍钨阴极 。一般来说氧化物阴极是旁热式的, 它是利用专门的灯丝对涂有氧化钡等阴极体加热, 进行热电子放射 。寿命一般在1000 ~ 3000 小时 。碳化钍钨阴极一般都是直热式的,通过加热即可产生热电子放射, 所以它既是灯丝又是阴极 。理论上碳化钍钨阴极比氧化物阴极寿命长得多, 一般在2000 ~ 10000 小时以上 。大功率发射管套用最为广泛的是碳化钍钨阴极, 氧化物阴极一般在输出功率为1kW 以下的发射管中套用 。近年来採用网状阴极的大功率发射管较多 。网状阴极是用较细的钍钨丝做成圆筒状, 其优点是:1)由于它用很多根钍钨丝编成, 所以导流係数较大 。2)易于实现较小的阴栅间距, 有利于提高跨导 。3)由于灯丝是网状结构, 单根灯丝的电流较小, 局部磁场较弱, 从而阴极电流所产生的交流声也较小 。2.电子管的栅极电子管的栅极根据它们在管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分为一栅、二栅, 有时也称为控制栅、帘栅 。第一栅的主要作用是控制阴极电流, 二栅的作用是禁止板极对第一栅的影响 。栅极结构关係到本身的机械强度和散热效果, 关係到管子可否稳定工作 。为了减小电子的渡越时间, 栅阴间距作的很短甚至不到1mm , 因此厂商多採用机械强度高、导热係数高、辐射係数好以及溶点高的材料来做栅极, 以闭免在很小的间距下发生热碰极 。一栅和二栅应严格对栅, 这样帘栅对电子截获小, 可减小帘栅耗, 改善电流分配提高性线 。3.电子管的阳极阳极是收集阴极发射出来的大部分电子的电极 。电子管工作时, 由于电子管轰击板极表面, 以及其它电极的热辐射, 在板极产生大量热能, 因其板极的耗散功率密度是每平方厘米几十瓦到几百瓦, 这样大的功率密度採用自然辐射或传导的冷却已不能胜任 。故须採用强制冷却方式 。常用的有风冷、水冷和蒸发冷却等 。引脚识别电子管引脚
电子管

文章插图
电子管脚的识别基本单位缩写1.灯丝电压:V;2.灯丝电流:mA;
电子管

文章插图
电子管3.阳极电压:V;4.阳极电流:mA;5.栅极电压:V;6.栅极电流:mA;7.阴极接入电阻:Ω;8.输出功率:W;9.跨导:mA/v;10.内阻: kΩ 。发展历史1883年,发明大王托马斯·爱迪生正在为寻找电灯泡最佳灯丝材料,曾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 。他在真空电灯泡内部碳丝附近安装了一小截铜丝,希望铜丝能阻止碳丝蒸发 。但是他失败了,他无意中发现,没有连线在电路里的铜丝,却因接收到碳丝发射的热电子产生了微弱的电流 。当时爱迪生正潜心研究城市电力系统,没重视这个现象 。但他为这一发现申请了专利,并命名为“爱迪生效应” 。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二极体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的手下诞生了,这使爱迪生效应具有了实用价值 。弗莱明也为此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 。1906年,美国发明家德福雷斯特(De Forest Lee),在二极体的灯丝和板极之间巧妙地加了一个栅板,从而发明了第一只真空三极体.1947年,美国物理学家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三人合作发明了电晶体——一种三个支点的半导体固体元件.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的手下诞生了 。弗莱明为此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 。人类第一只电子管的诞生,标誌着世界从此进入了电子时代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用1.8万只电子管,占地170m*2,重30t,耗电150k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