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责任论


中国经济责任论

文章插图
中国经济责任论【中国经济责任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政府及时果断地採取一系列应对危机冲击、刺激经济成长的政策措施,成效积极显着,亮丽的“中国答卷”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和讚扬 。但是,与此同时,个别已开发国家散布“中国经济责任论”,将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复甦乏力归咎于中国,认为“当前世界经济中的任何问题都因中国而起”,要求中国承担起世界经济失衡和“拯救全球经济”的责任 。
专家观点“中国经济责任论”是“中国经济威胁论”的翻版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们注意到,部分已开发国家舆论在称讚中国经济成就的同时,也大加渲染 “中国经济责任论”,认为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力量,当前世界经济中的许多问题都与中国有关,中国不仅应承担世界经济失衡的责任,还应承担“拯救世界经济”的责任 。所谓“中国经济责任论”大致有以下几个特徵:——是“中国经济威胁论”的翻版 。长久以来,由于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差异,西方一直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当中国经济遇到困难时,我们听到了“中国崩溃论”;当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成就时,又冒出了“中国威胁论” 。此次西方通过製造“中国经济责任论”否认中国在促进世界经济复甦和增长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又把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视为全球经济失衡的主因,甚至将全球资源供应紧张都归为中国因素 。这其实是与“中国经济威胁论”相互唱和 。——对中国的指责花样翻新并趋于长期化 。西方主要国家除反覆热炒人民币汇率问题外,最近又抛出所谓“顺差国责任”、“债权国责任”、“储蓄国责任”、“能源消费大国责任”、“碳排放大国责任”等论调,并试图藉助各种炒作,形成对中国不利的长期舆论氛围,给国际社会以“世界经济中的任何问题都因中国而起、世界经济形势能否好转取决于中国採取的措施”等印象 。——拉拢诱使开发中国家共同对华施压 。金融危机以来,开发中国家的经济表现普遍好于已开发国家,开发中国家在全球经济的份额逐步扩大 。西方利用中国与一些开发中国家经济上存在竞争的一面,将人民币汇率问题扩大化,推动一些开发中国家对华施压,企图使中国在国际经济中陷入被动局面,从而干扰中国自主发展的方向 。将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复甦乏力归咎于中国是不公平也是没有道理的“中国经济责任论”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将中国描绘成世界经济失衡的“罪魁祸首”,指责中国在促进世界经济复甦上“不作为”,这岂不是很荒谬?中国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受害者之一 。众所周知,本轮金融危机的起因是美国华尔街金融界的贪婪和监管失控,是过量的金融衍生品和投资银行在全球大肆操纵市场炒作期货获取高额利润的结果 。其制度上的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管理机构监管不到位和美国政府长期操纵美元,致使全球资产泡沫加剧 。而世界经济衰退和失衡的根本原因是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协调机构功能的缺失 。全球经济的真正失衡体现在南北发展的失衡,是以美国为首的金融资产脱离产业资本疯狂炒作而酿成的全球资产利润分配不均的失衡 。将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复甦乏力归咎于中国是不公平也是没有任何依据的,十分荒谬 。中国实实在在地对世界负责任,在危机中的贡献毋庸置疑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受到世界普遍认同,中国“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的文化理念正被广泛接受 。事实上,从“责任”看,中国多年来的行为恰恰表明,我们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直都在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在地区经济复甦和抵御危机向全球蔓延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那场危机后,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以上,成为世界经济成长的重要支撑点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迅速参与了包括G20在内的国际多边协调,对内採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鬆的货币政策保增长、扩内需,在世界经济复甦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国,在2009年全球货物贸易额下降23%、美国进口下降26%的情况下,中国进口降幅仅为11% 。今年以来,中国进口维持40%的增幅,外贸顺差持续下降,为世界经济复甦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 。中国在危机中的贡献毋庸置疑 。我还想强调的是,美元作为全球资产的主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多年来尤其是在过去10年里,持续实施过度宽鬆的货币政策,依赖美元货币的优势不断增发美元,弥补了美国长期的双赤字财政,也导致了全球资产市场严重的价格泡沫,并造成全球经济发展失衡 。而美欧等已开发国家却肆意夸大人民币汇率在全球经济失衡中的作用 。自2008年起,为应对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採取了事实上盯住美元的策略,这是中国在特殊情况下採取的特殊举措,而中国经济率先回升对世界经济复甦又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此举与一些国家在危机中竞相贬值以获取自身竞争优势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今年6月,中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改革,放宽了人民币的波动幅度,使汇率更能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受到多数国家讚赏,这是中国对世界负责任的又一表现 。在环境治理及全球碳减排方面,中国也作出了不懈努力 。主要已开发国家渲染“中国经济责任论”的深层用意是转移国际视线、抑制中国发展主要已开发国家大肆渲染“中国经济责任论”,首先,是转移国际视线 。目前,在全球经济艰难复甦、矛盾日益加剧、大国博弈趋于激烈的时候,西方国家再次祭出“责任论”大旗,甚至说什幺“中国是金融危机的最大赢家”,无疑是想转移国际社会视线,掩盖、模糊危机的真正原因,推卸责任 。而中国因为经济总量大、外向型经济发展速度快,且在体制、价值理念上与西方不同,自然成为西方转嫁责任的首要靶子 。其次,渲染“中国经济责任论”意在促使中国按西方意图进行政策调整 。危机中,主要已开发国家经济遭到重创,2009年其经济成长率为负0.6% 。而主要开发中国家却保持了较高增速,中国实现了9.1%的高增长 。对此,西方滋生了严重的不平衡心理 。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重新审视其经济发展理念及金融在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更加注重出口对经济复甦和就业的拉动作用 。美国为了维护本国利益,不假思索地抛出五年出口倍增计画,同时又置中国经济的承受力于不顾,频频施压,急于要求人民币快速升值,以实现美国扩大对华出口的目的 。美国的做法像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吗?此举只能说明西方的冷战思维仍在作怪,企图维持世界经济原有的“中心—外围”结构,发号施令迫使中国适应其调整思路,以期继续坐拥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三是要求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承担更大责任 。早在2006年2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中美经贸关係评估报告中就提出中国要承担更多责任,甚至承担包括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以外的更多义务 。同年10月,欧委会公布的第六份对华政策档案认为中欧间“成熟的”伙伴关係正向“更紧密的伙伴”过渡,由侧重双方共同的利益和挑战转而强调双方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欧美对华政策策略的变化,说明中国的崛起备受世界关注,而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不凡的经济答卷放大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在世界经济比重此消彼长的格局 。2001年,中国的GDP不到美国1/10,而2009年中国GDP已达美国的1/3强 。在牵制中国的种种手段难以奏效的情况下,西方以中国经济总量规模较大和在危机中经济复甦最快等为由,试图迫使中国承担超出自身能力的更多责任,以及在能源开发、气候变化、海外投资等方面按西方标準行事 。四是出于抑制中国发展的战略考虑 。中国与西方已开发国家的价值观及意识形态差异,始终是西方的心病,是产生分歧的重要因素 。伴随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壮大,西方不平衡心理会愈加突显,渲染中国对世界经济负有责任的论调将会以各种面目不断出现 。中国绝不受外界噪音影响而去承担超出自身能力、有损自身重大利益的责任有人说,“中国经济责任论”将成为后危机时代西方“规範”中国发展道路、制衡中国崛起进程的常态化舆论工具 。“责任论”可能呈现长期化、常态化趋势 。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经济责任论”不啻对中国的一种变相“捧杀”,值得警惕 。中国绝不受外界噪音的影响而去承担超出自身能力、有损自身重大利益的责任 。实际上,中国目前仍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且在发展之路上仍布满着艰难,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中国既具有开发中国家的特徵,也具有大国的特徵 。所以,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盼与中国的自我定位常出现错位 。现有国际体系中的发达大国通常更加突出中国的大国地位,一方面眼红中国在参与全球化进程中把握住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由于现阶段西方对协调解决众多涉及全球经济平衡发展的问题已力不从心,希望中国承担更大的责任 。主要已开发国家渲染的“中国经济责任论”是要求中国向谁负责?是向广大开发中国家负责呢,还是要向少数几个已开发国家负责?是希望中国对建立一个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负责呢,还是要求中国对建立以美国为首的操纵世界经济规则的行为负责?中国首要的是对本国人民负责,对国家利益负责,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确保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这是对世界经济、对世界人民最大的负责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按照自身的承受能力考虑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积极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经济新秩序,倡导通过相互合作创造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模式,为世界经济的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连发四文回驳近段时间,国际上形形色色的“中国经济责任论”突然增多了起来 。所谓“顺差国责任”、“债权国责任”、“储蓄国责任”、“能源消费大国责任”、“碳排放大国责任”等论调来势兇猛 。一些西方人士把对中国的不满与忧虑,统统转换为中国的“不负责任” 。在他们看来,似乎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难题都与中国有关,都只有靠中国去推动解决 。“中国经济责任论”其实并不是什幺新论,而是在新形势下西方对中国认识的一种反映 。人民日报近日连发三文,予以回驳 。一驳:不负责任的“中国经济责任论”“中国人储蓄太多,以低利率借钱给美国,导致美国一个历史性的消费狂潮和房地产泡沫”;“人民币被严重低估,至少应该升值40%”;“中国持有的大量美国国债将赋予中国操控美国国内和外交决策的工具”;“中国将吞噬全球能源”;“中国破坏了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最大障碍”;“中国不调整,世界经济将无法解决失衡”;……凡此种种,世界经济中的任何问题似乎都因中国而起,世界经济形势能否好转也取决于中国的政策措施,中国不仅要承担造成世界经济失衡的责任,还应承担拯救世界经济的责任 。“中国经济责任论”正在成为中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新的话语环境 。二驳:“中国经济责任论”是“中国经济威胁论”的翻版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部分已开发国家舆论在称讚中国经济成就的同时,也大加渲染“中国经济责任论”,认为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力量,当前世界经济中的许多问题都与中国有关,中国不仅应承担世界经济失衡的责任,还应承担“拯救世界经济”的责任 。对这股论调,该怎幺看?长久以来,由于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差异,西方一直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当中国经济遇到困难时,我们听到了“中国崩溃论”;当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成就时,又冒出了“中国威胁论” 。此次西方通过製造“中国经济责任论”否认中国在促进世界经济复甦和增长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又把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视为全球经济失衡的主因,甚至将全球资源供应紧张都归为中国因素 。这其实是与“中国经济威胁论”相互唱和 。三驳:人民币汇率根本没有低估最近,一些已开发国家的人士找出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数字,并以此为依据指责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在下跌,近年来升值缓慢 。7月10日美国财政部发布报告,认定人民币汇率“低估” 。这类所谓人民币汇率被压低并继续下跌的指责,完全违反事实,也违反专业知识 。至于西方有观点认为,世界经济失衡也是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这更不合理 。且不说早已成定论的国际金融危机根源于华尔街的贪婪和美国金融监管失控,就拿现在流行的世界经济失衡论调来看,其实主要也只是美国的失衡,更具体地说是美国经常收支逆差太大,其他逆差国金额不大 。四驳:西方抛出“储蓄国责任论”本末倒置按照所谓的“储蓄国责任论”,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过度储蓄,并将这些储蓄以较低的利率借贷给美国等低储蓄国家,而资金的易得性又鼓励这些国家消费者过度消费和投资者购买高风险资产,由此吹大经济泡沫并最终导致金融危机 。西方国家不时拿中国的储蓄率说事,其深层用意无非是转移视线、推卸责任、缓解压力、掩盖矛盾,在谋求本国更大利益的同时牵制中国发展 。那幺,究竟应当怎样客观地看待储蓄问题?西方“经济责任论”考验中国智慧西方一些国家最近抛出所谓“顺差国责任”、“债权国责任”、“储蓄国责任”、“能源消费大国责任”、“碳排放大国责任”等论调 。这些来势兇猛的“责任”系列论调,实则是非常不负责任并且没有事实依据的 。虽然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中国仍是开发中国家,这是不争的事实 。金融危机提供给中国的应该是反思发展模式、重新明确发展方向的机会 。从人均G D P看,世界上人均G D P在3000美元以上的有97个国家和地区,1万美元以上的51个 。美国、日本等18个国家在4万美元以上,中国长期排在百名以外 。从现代化水平和程度看,中国仍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之中,与已进入后现代化的主要已开发国家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