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亭镇


凉亭镇

文章插图
凉亭镇凉亭镇,是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下辖镇,位于宿松县东北部,宿松、太湖两县交界处 。
凉亭镇,距离宿松县城22公里,距离太湖县城20公里,镇域东西长9公里,南北长5.5公里,总面积86平方公里 。下辖9个行政村、1个社区,共381个村民小组,人口4.2余万 。全镇耕地面积3.1万亩,山场5.7万亩,水域0.97万亩 。
【凉亭镇】凉亭镇历来便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物阜年丰之地 。发端于近邻趾凤乡大山区的凉亭河澈明净、常年不断,穿镇而过,将镇区分割为河东、河西两大部分 。人口密集的老镇区傍河而居,颇有 “人家尽枕河”的意境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凉亭镇
外文名称:Liangting Town
别名:凉亭河, 凉里河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宿松县
下辖地区:凉亭社区,青竹村,太阳村等
政府驻地:凉亭镇通政街
电话区号:0556
邮政区码:246512
地理位置:皖西南
面积:86平方公里
人口:3.7万(2013年)
方言:赣语 - 怀岳片
气候条件: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火车站:宿松站
车牌代码:皖H
行政代码:340826107
历史沿革据记载,公元前184年4月,汉高后置松兹侯国于凉亭河旁的仙田铺 。汉平旁元始五年(公元5年)降为松兹县,故凉亭河称旧县河 。明弘治戊午年间,知县施浦建亭河上,作为“邮递商旅贩徒”来往休憩之所,故而改名为凉亭河 。清末因此地商业贸易兴旺,乃正式建镇,并以河定名,称为凉亭河集镇 。解放前为北三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在境内开展斗争,建立红色政权 。解放初设凉亭区,1951年曾一度分设为凉亭、张畈两个区,1954年合併,以驻地凉亭河前二字命名 。1960年改区为公社,乡为管理区 。1961年恢复后直至1992年改建制镇后一直为区、乡、镇驻地,辖原凉亭、柳溪两小乡区域 。地理位置该镇位于宿松县的西北端,系两县(宿松、太湖县)五乡(趾凤、河塌、破凉及太湖县城西、江塘乡)结合部,东西长9万公里,南北宽5.5万公里,总面积86万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区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 。
凉亭镇

文章插图
凉亭镇地图位置行政区划下辖凉亭社区、紫庵村、太阳村、三德村、夏家村、烽火村、青竹村、东山村、柳溪村、枫驿村等9个行政村、1个社区,共381个村民小组,人口4.2余万 。凉亭社区位于凉亭集镇中心,全社区总国土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3058亩,山场1143亩,水面800亩,41个居民小组,1190户,农业人口4536人,其中党员125人,全社区下设两个党支部 。紫庵村位于凉亭镇东北部,毗邻本镇柳溪、烽火、太阳、枫驿等四个行政村及河塌乡斗山河村 。村内交通发达,凉太公路贯穿东西 。莲花至普济,枫驿至紫庵公路南北相连,形成一纵两横的交通格局 。太阳村位于宿松县北端,与凉亭集镇交汇,105国道、合九铁路横贯全村,凉趾公路、太向公路、太柳公路紧紧相连,地处凉亭镇新规划的中心位置,是典型的三面环镇中心 。全村共有34个自然村,47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16平方公里,1300余户,5300余人,耕地面积5000余亩,山场面积6000余亩,大小桥樑70余座,塘堰130余口,一条大河、两条小河穿村而过,环境优美 。三德村地处凉亭镇西南边缘,属丘陵地带,四面临陆.合九铁路,105国道从村中穿过,交通便利 。全村国土面积1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00亩,山场面积5000亩,水面960亩,属凉亭镇第一大村 。全村有74个村民小组,1686户,农业人口6848人,非农业人口380人,其中党员184人,女性党员24人,全村下设三个支部 。夏家村位于大别山西南部丘陵地区,总面积8.9平方公里,37个村民组,1098户,3964人,其中党员84人,耕地总面积3356亩,其中水田2872.29亩,旱地523.50亩,山场8765.4亩,水面850亩,附近有105国道穿过,合九铁路横贯其中 。种植业是其主要经济来源,人均收入2312元 。烽火村地处凉亭镇东南面,与河塌乡斗山河村相邻,辖有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00余人 。全村总面积7800亩,山场面积3600亩,土地面积2600亩,党员72名,其中女党员9名,凉毛和凉油公路横贯其中 。青竹村位于宿松县凉亭镇西北,距县城25公里,国土面积约6.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20℃ 。基本农田2574亩,山场面积6646亩,全村27个村民小组 。农业户668户,农业人口2980人,其中党员52名,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有种植业,养殖业及外出务工 。东山村地处宿松北大门,国土面积10.3万平方公里,28个行政村民小组,总共672户,2718人 。全村耕地面积1773.49亩,其中水田1673亩,旱地100亩;山场面积9600亩,其中用材林940亩,生态林8480亩,经果林180亩 。柳溪村位于宿松县东北角,东邻太湖县江塘乡五星村,南邻河塔乡普济村,西邻本镇紫庵村,北邻枫驿村 。凉太公路、318高速、柳溪大河自西向东穿村而过,是典型的太宿交界偏僻村 。全村共有36个村民组,66个自然村庄,860余户,3500余人,总国土面积6.8平方公里,全村共有耕地3280亩,其中旱地624.56亩,水浇田地2655.44亩,山场面积4400余亩 。大小桥樑75座,塘堰216口 。枫驿村位于宿松县北大门,地处太宿两县交界处,因古时候有驿站建于枫驿街而得名 。105国道,合九铁路贯穿全村 。基础建设2006年乡党委政府结合凉亭集镇新区规划,投资2000万元,征地28亩,拆通老邮局和凉亭雨伞厂,在集镇北端新建河东新村 。河东新村由县规划设计院设计,除建有5条合计400余米的新街外,另建有47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 。新村东与105国道相连,西与历史悠久的凉亭河相邻,隔河与通往旅游胜地白崖寨的凉趾公路相望 。为了进一步加快凉亭集镇的发展步伐,支持旅游开发,青岛万通公司捐资140余万元在凉亭河上新建一座长47米,宽9米的凉亭河公路大桥,该桥于2007年11月底完工,2007年底竣工通车,该桥系105国道与白崖寨旅游公路的一条便捷通道 。建成后,105国道通往白崖寨的路程缩短约1.8公里,社会效益十分显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