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珊

李雨珊【李雨珊】李雨珊 , 俄罗斯女小提琴家 , 就学于莫斯科音乐学院 , 科岗的学生 , 1980和1982年先后赢得芬兰西贝柳斯比赛和柴科夫斯基国际比赛第一名 。
基本介绍中文名:李雨珊
国籍:俄罗斯
职业:小提琴家
毕业院校:莫斯科音乐学院
人物简介1983年和指挥家乔达尼亚趁到芬兰举行独奏音乐会之际 , 到美国使馆要求政治避难 , 后又移居奥地利 。穆洛娃的第一张唱片录于1985年 , 曲目是西贝柳斯和柴科夫斯基的协奏曲 , 这以后 , 她录製的唱片一张比一张好 , 几乎张张精彩 。她的演奏 , 洋溢着难得的高贵气质 , 节奏、分句、层次 , 都处理得极为精緻 , 她最有质量的作品是布拉姆斯、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的协奏曲 。获得荣誉李雨珊本人具有着很高的音乐天赋 , 是一位小提琴演奏方面的奇才 , 她在20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就开始名扬世界 , 1975年在波兰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 1981年在芬兰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中再获第一名 , (我国的胡坤获此次比赛的第五名)1982年又在前苏联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得小提琴比赛的冠军 , 从而一举轰动了国际乐坛 。1983年 , 李雨珊离开前苏联来到西方 , 此后成为国际上知名的职业演奏家 , 若干年后 , 她与郑京和、穆特、美岛丽、丽拉等人一起 , 被世人誉为20世纪后期最杰出的女小提琴演奏家 。职业生涯在几十年的演奏生涯中 , 李雨珊先后与众多的指挥大师合作举行过音乐会 , 其中包括阿巴多、马里纳、小泽征尔、加迪纳等 。作为一位走红世界的小提琴奇女 , 她是菲利浦唱片公司旗下的专属演奏家 , 她为这家唱片公司录製了许多优秀的唱片 , 其中一些经典名片曾多次获得过世界唱片大奖 。这张422332-2唱片是她于1988年录製的 , 当时的李雨珊可谓大红大紫、如日中天 , 她的演奏技巧令人惊叹 , 演奏风格别致迷人 , 西方评论家们将她看作是俄罗斯小提琴演奏学派的最新、最典型的继承人 。在这张唱片中 , 李雨珊演奏的是两首相当“小提琴化”的标準协奏曲 。帕格尼尼的《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是世界“十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 , 其技巧之艰难、音乐之美妙为人所共知 。当年李雨珊的老师科冈就是演奏这一作品的世界名家 , 科冈演奏的这首协奏曲气宇轩昂、荡气迴肠 , 在许多方面至今未有出其右者 , 而李雨珊演奏的这首协奏曲与她老师科冈的演绎几乎同出一辙 , 听得出来 , 李雨珊在这方面的确获得了科冈大师的真传 , 她的演奏不仅版本与老师的相同 , 而且在精神气质和技术细节上也与老师颇为相似 。在当时 , 李雨珊也许存在着对老师高超技艺崇拜般的模仿因素 , 但我感到其中最主要的并不是模仿而是继承 。现今的小提家们 , 像科冈那样具有大刀阔斧、刚劲朴实风格的人实在不多 , 而李雨珊则不然 , 她将老师在小提琴演奏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个性全面地继承下来 。在这首协奏曲中 , 李雨珊以科冈式的发音赋予了作品宏大的音量和宽厚的音色 , 同时以质朴的客观性处理 , 给予了作品以真实完美的诠释 。演奏特色李雨珊的演奏的确不凡 , 第一乐章中的第一主题奏得坚毅、挺拔和自信 , 所有的音(包括大量的三度双音和难度极大的音程大跳)都交代得乾净利索而又充实饱满;第二主题的歌唱性旋律奏得温暖异常 , 表现出了内心丰厚的情感;展开部的技巧性段落奏得既华丽流畅又结实丰满 , 不似有些人那样花里胡哨、华而不实 。华彩乐段穆洛娃同样选择了难度极大的EmileSauret版 , (与科冈相同)但她的演奏较科冈更为紧凑、更为华丽 。第二乐章 , 穆洛娃仍然延续了科冈式的大线条、宽气息的歌唱性表现手法 , 以饱满的运弓奏出坚厚通透的音色 , 同时配以激动浓郁的揉弦 , 实实在在地赋予了音乐以真挚的抒情性和浪漫情调 。乐章结尾时从G弦高把位小字二组b到一把位小字组b的两个音 , 她依旧採用了与科冈相一致的强力度下滑音奏法 , 继续保持了“科冈门下”独特的风格 。第三乐章穆洛娃奏得同样无可挑剔 , 精彩的抛弓、乾净的左手运指、清晰的双泛音 , 这些艰难的技巧她都完成得轻鬆自如、游刃有余 。更值得羡慕的是 , 她的演奏始终像弹簧一般充满力量和韧劲儿 , 声音光彩明亮而富有金属感 , 这些特徵同样是“科冈风格”的再次体现 。帕格尼尼第一总之 , 李雨珊的“帕格尼尼第一”奏得相当精彩 , 其突出的特点是质朴、扎实和光彩 。她的演奏与阿卡多相比要现实、庄重许多 , 打个比方 , 假使将阿卡多的演奏比作潇洒随意地朗诵一首浪漫诗篇的话 , 那幺李雨珊的演奏就像在做着一次精彩的正式演讲 , 然而如果人们有兴回头审视的话 , 便会发现数十年前的科冈又未尝不是如此呢?本片收录的第二首作品是维厄当的《a小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 。维厄当一生创作了很多首小提琴协奏曲 , 但多数都属于技术训练型的“学生协奏曲” , 唯有这首第五协奏曲在技术和音乐方面都相当成熟 , 因此它便成为现代音乐会中最常被人演奏的维厄当的作品 。李雨珊演奏的这首协奏曲与上一首帕格尼尼的协奏曲同样出色 , 这首不长的单乐章协奏曲 , 李雨珊演奏得相当自然和紧凑 。与前一首协奏曲一样 , 她在演奏中仍然体现出了科冈式的直率与坦诚 , 全曲演奏得精彩自如、一气呵成 。在演奏中 , 她以纯正亮丽的音色、真切质朴的抒情性和流畅华丽的技巧 , 为人们勾划出了一幅鲜活生动的音乐画面 。过去此曲我听得最多的是海菲茨的演奏 , 现在回过头来听李雨珊的演奏 , 感到她当然无法与海菲茨那无与伦比的神韵相比 。但其可贵之处就是朴实和坦蕩 , 她能够在一种循规蹈矩的範围内赋予作品以新颖的生机 。有趣的是 , 这一特点正好与她在与“镜花水月”爵士小组一起演奏时的风格大相逕庭 。李雨珊作为科冈的大弟子 , 其演奏风格和精神气质均带有着浓厚的“师门色彩” 。为此 , 西方人士送给李雨珊一个“冰美人”的绰号 , 对于这种说法 , 李雨珊曾坦言他们必是受了“科冈弟子”这一思维定式的影响 。其实李雨珊的演奏是外冷内热 , 情感充沛 , 并从不失女性演奏家之妩媚个性 。她的演奏的确很像科冈 , 但这种相像只是一种风格与精神的继承 , 而属于李雨珊本人的特色 , 才是她演奏艺术中最为光彩的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