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 螺旋藻


螺旋藻 螺旋藻

文章插图
螺旋藻(螺旋藻)【螺旋藻 螺旋藻】螺旋藻(学名:Spirulina)是一类低等生物,原核生物,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丝状体,体长200-500μm,宽5-10μm,圆柱形,呈疏鬆或紧密的有规则的螺旋旋形弯曲,形如钟錶发条,故而得名 。具有减轻癌症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血脂等功效 。
螺旋藻,亦称 “节旋藻” 。蓝藻纲,颤藻科 。藻体为单列细胞组成的不分枝丝状体,胶质鞘无或只有极薄的鞘,并有规则螺旋状,以形成藻殖段繁殖 。无异形胞和后壁孢子 。约38种,多数生长在硷性盐湖 。目前国内外均有大规模人工培育,主要为钝顶螺旋藻、极大螺旋藻和印度螺旋藻三种 。可食用,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60%-70% 。在自然水域,其大量繁殖会形成水华 。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螺旋藻
拉丁学名:Spirulina
二名法:Spirulina platensis
界:植物界
门:蓝藻门
纲:蓝藻纲
科:颤藻科
属:螺旋藻属
种:螺旋藻
分布区域:云南、广西、福建、山东
形态特徵多细胞藻体,圆柱形螺旋状的丝状体,单生或集群聚生,藻丝直径5-10μm,先端钝形,螺旋数2-7个 。藻体可以颤动和旋转运动,常像围绕着一个纵轴似地很快旋转,向前爬行 。细胞内含物均匀,无真正的细胞核 。藻体为单列细胞组成的不分枝丝状体,胶质鞘无或只有极薄的鞘,并有规则螺旋状,以形成藻殖段繁殖 。无异形胞和后壁孢子 。由于体内的藻红素和藻蓝素等的数量不同,而呈现不同体色,如蓝绿色、黄绿色或紫红色等 。并有纤弱的横隔壁 。属原核生物的简单繁殖方式,可直接分裂 。分布情况生长于各种淡水和海水中,常浮游生长于中、低潮带海水中或附生于其他藻类和附着物上形成青绿色的被覆物 。世界天然能够自然生长螺旋藻的四大湖泊,非洲的查德湖(Tchad Lake)、墨西哥的特斯科科湖(TexcocoLake)、中国云南丽江的程海湖和鄂尔多斯的哈马太硷湖 。已人工培养并大面积机械化生产 。生长环境螺旋藻的最佳生长温度是35-37℃,具有较好的耐热性 。最佳生长pH範围是3-11.0,当pH高于11.0时将不利于生长 。在营养和温度正常的情况下,光照就成为影响螺旋藻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室外培养,光源主要是太阳;在实验中,一般使用冷白光源,生长培养所需光强度约为3700-4000 lx,维持培养时为1100 lx左右 。螺旋藻的生长不仅受到光强度的影响,而且因光的色值不同,反应各异 。化学成分含蛋白质(60%),主要由异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赖氨酸(lysine),蛋氨酸(methion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苏氨酸(threonine),色氨酸(tryptophane),缬氨酸(valine)等组成 。此外,还含脂肪,碳水化合物,叶绿素,类胡萝蔔素,藻青素,维生素(vitamin)A、B1、B2、B6、B12、E,烟酸(nicotinic acid),肌酸(creatine),γ-亚麻酸(γ-linolenic acid),泛酸钙,叶酸(folic acid)及钙,铁,锌,镁等 。栽培技术选育藻种选育优质高产的藻种是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培养过程中还要对藻种进行驯化和复壮,以防其退化和变异 。製备培养基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是乙氏培养基,主要由NaHCO3、NaNO3、NaCl、K2SO4、KH2PO4、FeSO4·7H4O等盐类组成 。设计培养基的配方时,要使其pH、营养状况儘可能接近藻种池培养液的状况,使接种后的藻体能迅速进入正常生长状态 。培养採收过程中要根据温度、光强、Ph及藻体形态特徵不断补添新的培养液 。培养基的Ph一般在9左右 。分级扩大培养一般分为藻种培养、扩大培养、接种、大池培养 。接种量的多少一般以藻液OD(即藻液的光密度,用以表示藻体浓度)在0.1左右为宜,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经过4-5天培养,其光亮度达到0.8-1.0,即可进行採收 。藻池管理大池培养过程中的管理是稳产高产的重要保证 。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定时测定记录气温、水温、pH、OD值,清除杂物,定时开关搅拌器 。藻种池和大池一般都要求装搅拌器 。搅拌不仅可以使藻池中营养物质分布均匀,避免池中深浅层藻体受光不匀带来的光伤害和光饥饿现象,同时还能排除过多的O2,减少因氧饱和而产生的光合抑制作用 。注意控制PH在10左右,方法是增加NaHCO3,增添或更换新鲜培养液,增加CO2的供给等 。注意控制温度,最适培养温度为25-35℃ 。主要价值保健功效降低胆固醇胆固醇降低可以有效的预防心脏病和中风疾病的发作,螺旋藻里的Y—亚麻酸可以降低人体所含的胆固醇,从而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和预防心脏病减低胆固醇 。调节血糖螺旋藻中存在螺旋藻多糖、镁、铬等多种降糖物质,可通过多种途径(如促进胰岛素分泌、减缓糖吸收、促进物质代谢,抗氧化等)调节血糖代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