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城遗址( 二 )


老司城遗址

文章插图
老司城遗址全景宫殿区宫殿区位于城区北部,依山而建,东北高、西南低 。形状略呈椭圆形,周长436米,总面积14000平方米 。宫殿区共有四门,并以石灰、桐油胶结 。大西门为正门,连线右街古道,残存局部台阶,两侧的城墙残高2米左右,以红砂岩错缝平铺叠砌包边 。宫殿区西北角、西南角、东南角各有一门,城墙的厚度1米左右,长436米 。主体建筑处在宫殿区的中部偏南,依山而建,正对着大西门,自下而上,形成四级阶梯状平台 。地基用夯土筑成 。遗蹟包括保坎、墙基、墙体、台级、散水、排水沟等 。
老司城遗址

文章插图
衙署区衙署区位于中心城址北部,北与生活区相邻,是土司及其职官行政办公和临时居住的衙署政务机构所在地,平面接近长方形,城墙周长408.8米,面积8762.4平方米 。其东、南、西墙保存较为完好,一般残高1─2米 。衙署区西门残基至今仍出露在地面上,门宽3.4米,以条石作石阶,下通正街 。街巷区老司城内原街巷密布、纵横相通,有八街、五巷、两口,尚存其名的有: 正街(新街)、河街、五屯街、紫金街、左街、右街、鱼肚街等,其中以正街、右街保存最好 。街巷全由红褐色卵石嵌砌路面 。
老司城遗址

文章插图
街巷区墓葬区老司城东南郊是紫金山土司墓地,整个墓地依山势修筑成4列,整个陵园的地表由封土、拜台、“八字”山墙、花带缠腰过道、南北神道及石像生、照壁等遗蹟组成,这对于复原明代土司陵园整体面貌,研究明代丧葬文化、土司世系、製作工艺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宗教区老司城南部有一片神圣的区域,这里是土司时期的宗教区,也是土司辖区广大民众的精神中心 。据考古勘探并结合地方志,可以确认的寺庙有祖师殿、观音阁、五穀祠、关帝庙、将军山寺、八部大神庙等 。各种不同类型的寺庙,定期举行的宗教活动、祭祀仪式,成为聚集民众、加强社会凝结力的一种手段 。土司时期屡有征战,将军山祠、关帝庙藉助超自然的威慑作用,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 。
老司城遗址

文章插图
土王祠苑墅区沿着灵溪河上溯,在老司城的背后,有一片静谧的壶天,在那里,分布着众多的土司庄园、别墅、钓鱼台等设施,是土司时期的苑墅区 。在灵溪河两岸的崖壁上,已发现8处石刻题铭,记录了土司与家眷与友朋徜徉宴乐的时光 。
老司城遗址

文章插图
钓鱼台文物遗存概述老司城留存遗址很多,主要有祖师殿、彭氏宗祠、土司德政碑、翼南牌坊、土司地宫、土司古墓群等 。其它文物和遗蹟有摆手堂、地下雨道、铜钟、石马、土司官印、若云书院遗址等 。祖师殿此殿占地580多平方米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长17.5米,宽13米,高20米,全木材结构,永34根大柱支撑屋顶 。柱础用双曡圆鼓式,殿脊殿檐是图案精緻的陶砖陶瓦 。殿中金柱前,砌有神龛一座,上供“祖师”神象 。殿宇斗拱雄伟古朴,梁架结构颇为特殊,是武陵山地区颇具民族特色的建筑 。
老司城遗址

文章插图
祖师殿梁架彭氏宗祠
老司城遗址

文章插图
彭氏宗祠内景彭氏宗祠位于司城中心,在土司“寝宫”的后面,内供历代土司的牌位,有精美的木雕像,还收藏了历代土司制定的三纲五常法谱 。为明代万曆十九年(公元1591)第24代土司彭元锦任宣慰使时所建 。翼南牌坊翼南牌坊位于司城南面紫金山和若云书院的雅草坪,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上刻“子孙永享”四字,係为表彰二十六代土司彭冀南率土兵抗倭有功而立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仅十八岁的土司彭冀南,率五千土兵奔赴江浙一代抗击倭寇 。土兵在王江径一役歼敌一千九百余人,明史称“自有倭寇以来,东南用兵未有逾此者,此其第一功云”,立“子孙永享”牌坊以昭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