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宝剑锻制技艺( 二 )

龙泉宝剑锻制技艺
文章插图
第一 , 坚韧锋利;“削铜如泥” 。1978年 , 在中国工艺美术界两次全国性集会上 , 龙泉宝剑的製作艺人曾当众表演 。他用一把龙泉宝剑 , 不费力地将叠在一起的六个铜板劈成两片 , 而剑刃不捲 。第二 , 刚柔相济 。古代的龙泉宝剑用生铁铸造 , 后来则用中碳钢铸造 , 加之淬火工艺恰到好处 , 使中炭钢具备了弹簧钢的特性 。如将一把薄型宝剑捲成一个圆圈 , 束在腰中 , 像系裙的腰带 。解开后 , 宝剑挺直如故 。第三 , 寒光逼人 。龙泉境内有一种名叫“亮石”的磨石 。在这种石头上磨製出来的宝剑 , 寒光闪闪 。龙泉宝剑全靠手工磨光 , 从粗磨、细磨到精磨 , 往往要花数日甚至数月之久 , 一旦磨出 , 青光耀眼 。第四 , 纹饰巧致 。剑身上刻有七星标誌和飞龙图案 。在剑身上刻花 , 也是龙泉剑的一项绝技 。剑工们一不用彩笔 , 二不照图样 , 只用一把钢凿在宽不盈寸的剑身上刻凿 , 刻好后浇上铜水 , 经刬平加磨 , 飞龙图案 , 生动自然 , 永不消失 。龙泉宝剑以这四大特色而着称 , 其选材考究 , 有“三斤毛铁半斤钢”之说 , 锻打火候掌握得当 , 成分均匀 , 花纹清新;淬火方式也很独特 , 研磨十分讲究 。龙泉宝剑的锻打技艺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在中国兵器史、冶金史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龙泉宝剑不仅是健身武术器械和影视舞台道具 , 还是赠送外宾的国礼 , 为海内外民众和剑术爱好者所珍视 。龙泉宝剑在古代大都无鞘 , 后来 , 用当地特产的花梨木製作剑鞘及剑柄 。这种花梨木 , 质地坚韧 , 纹理秀美 , 古色古香 。再饰以银、铜 , 更使龙泉宝剑锦上添花 。

龙泉宝剑锻制技艺

文章插图
工艺流程一把龙泉宝剑从原料到成品 , 要经过捶打、刨锉、磨光、镶嵌、淬火等5道核心工序 。从初期的铁剑 , 演变为钢剑、摺叠花纹夹钢剑 。捶打:将铁块放在炉中烧到高温 , 反覆多次的渗碳工艺锻打 , 形成宝剑的最佳雏形 。刨锉:用钢刀削锉 , 使剑身厚度适中 , 剑脊与剑刃之间呈一定坡度 , 剑脊须居剑身正中 , 成一条直线 。磨光:将锉好的剑置于错石 , 上磨光 。先进行粗磨 , 再细磨 。镶嵌:磨光后 , 在剑身上用钢针镂刻图案、剑名、店号 , 嵌上赤铜 , 经镏铜处理 , 磨光后呈金色 , 产生色彩对比 , 具灵光宝气之感 。淬火:运用传统淬火方法 , 使剑身刚柔相济 。这一道属高精工艺 , 非一般工匠所能得心应手 。传承保护传承价值龙泉宝剑传统技艺 , 其丰厚的文化功能及其社会作用 , 在中国古代冷兵器史、中国古代冶金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和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影响 , 展现了中华民族创造力的杰出价值 。如今 , 龙泉宝剑不仅是健身武术器械、影视舞台道具 , 而且还被国家领导人当做国礼赠送 , 为海内外许多名人和宝剑爱好者所收藏珍视 。龙泉宝剑是中国制剑工艺的杰出代表 , 其製作技艺更是中国传统手工艺里的典範 , 保护和弘扬这一民间技艺是每箇中国人应该做的事情 , 龙泉宝剑还将续写它的传奇 。传承现状当今锻剑工艺已完全现代化 , 这对传统技艺造成了巨大冲击 , 追求产销经济效益的企业经营策略影响了剑的质量 , 锻剑之地的环境也受到破坏 。这些问题导致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处于濒危状态 , 急需抢救和保护 。传承人物沈新培 , 男 , 汉族 , 1948年12月生 , 浙江省龙泉市人 。1961年 , 就在龙泉铁器生产合作社宝剑生产小组随父铸剑 。多年来他在铸剑上不断探索 , 进行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 , 研製出20多个新品种 。2007年6月 , 经国家文化部确定 , 浙江省龙泉市沈广隆剑铺的第四代传人沈新培为龙泉宝剑锻制技艺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 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保护措施龙泉市政府于1984年将剑池湖遗址列为龙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并于1993年重建先前被毁的剑池亭 。之后又对剑池湖遗址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整治 。在新建的龙泉博物馆内专设龙泉宝剑陈列厅 , 向市内外观众宣传龙泉宝剑悠久的历史文化 , 展示精湛的锻制技艺和产品 。在龙泉市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 , 沈广隆剑铺、万字号剑铺、千字号剑铺、金字号剑铺等老字号相继恢复 。这些百年老店新开 , 重振老字号雄风 , 在国内外市场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2000年开始 , 龙泉宝剑从业人员纳入工艺美术专业职称体系 , 开展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 , 鼓励了宝剑艺人学习技术的积极性 。浙江省政府于2000年7月施行《浙江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 , 对受保护的传统工艺美术的品种和技艺 , 开展了认定、保护和管理工作 。社会影响1972年 , 龙泉宝剑被作为国礼赠送给来访国际友人 。1992年 , 龙泉宝剑在国际武术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