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文章插图
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是卡米尔·圣-桑题献给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的两部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它创作于1880年,翌年这位西班牙小提琴大师在家举行的私人音乐会上首演此曲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发行时间:1880年
编曲:夏尔·卡米尔·圣-桑
音乐风格:浪漫主义音乐
作品号:No.3 Op.61
作者简介卡米尔·圣-桑(Cammille Saint-Saens),法国作曲家 。1835年10月9日生于巴黎,1921年12月16日卒于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 。在音乐家中,圣-桑实为才华横溢、博学多才之士,他不仅是一位天才作曲家与钢琴演奏家,同时也称得上是诗人、画家、哲学家和天文学家 。这位堪与莫扎特媲美的天才神童,从年幼时就显露出非凡乐才,使世人为之震惊 。巴黎音乐学院档案馆保存着一份圣-桑斯的短小的钢琴曲手稿,日期标明1839年3月22日,乐曲虽算不上杰作,但日期说明作曲家那时还不到四岁 。在他辉煌的一生中,不论是歌剧、交响曲、交响诗、协奏曲、室内乐、钢琴曲、风琴曲以及声乐曲等各类音乐,均留下数目庞大的作品,其中包含着无数杰作 。
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文章插图
卡米尔·圣-桑斯他的音乐着作有九册之多,此外还发表过诗集和剧本等作品 。圣-桑的音乐艺术是以古典技巧作为根基,强调出浪漫精神,而成为法国印象乐派的先驱 。他的器乐法和乐音的使用法,较为重视华丽的外表效果,于是有人批评缺乏深刻内容和感情 。不过,他的音乐极具大众性,很容易被人接受和亲近 。平心而论,圣-桑的作品大都具备着吸引人的魅力,听起来都相当愉快,充满拉丁式的轻快感和明丽气氛 。圣-桑共有三首小提琴协奏曲,均题献给杰出的西班牙小提琴家萨拉萨蒂 。本词条介绍的就是其中的第三首 。乐曲赏析本曲以其优美的旋律、严密的结构和生动的音乐形象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小提琴乐库中重要文献之一 。作品共分为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 。第二乐章:颇似小快板的小行板 。第三乐章 不太快的快板 。第一乐章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将绚丽多姿、丰富优美的乐思有机地编织在奏鸣曲式中 。圣-桑捨弃了古典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双呈示部结构,以典型的浪漫主义笔法开始——在简短的引子渲染出的富有戏剧性的氛围中,独奏小提琴以低沉、浑厚的音色直接呈示出第一主题,这个由八小节组成的旋律有着鲜明的轮廓、坚实的节奏和充沛的激情,这一切也构成了这个乐章的特徵,因为第一主题在整个乐章中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出现在E大调上的甜美的第二主题则主要是为第一主题的戏剧性提供对比和缓解,虽然这一主题本身有着难以言传的美,表达出亲切、细腻的情感,在有些人听来,它同孟德尔颂笔下的某些动人旋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圣-桑斯的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有着任何其他作品无法取代的特色和魅力,在独奏小提琴的深情歌唱与乐队富有表情的协奏中,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诗意,闪烁着宛如印象派绘画的那种千变万化的光彩 。这在第二乐章近乎小快板的小行板中体现得更加强烈 。第二乐章圣-桑斯在同19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之一莱奥波德·奥尔谈到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时,将前后两个快板乐章(即一、三乐章)比喻为山,而将中间的慢乐章比作湖 。我们在聆听这一乐章时想必能感到,作曲家本人的比喻同音乐在我们内心引起的感受多幺契合!这个美妙的乐章确实令人想到清澈、平静的水面,它是一首优美的船歌 。作曲家以精湛的手法,在乐章开头用短短三小节极为生动地描绘出平滑如镜的水面和水天一色的景象,间或有微风掠过,水面泛起涟漪 。独奏小提琴在明亮的降B大调上歌唱出婉转甘美的主题,这个令人难忘的旋律既是描摹景色、渲染氛围的优美笔触,也是人的心声的最佳写照 。平缓起伏的旋律,轻轻摇曳的节奏,明朗宜人的音色,以及接在独奏乐句之后的长笛和双簧管的琵音进行,无不使这幅泛舟湖上的画面更加真切,使这首船歌更加动人 。对比性的中部转到F大调上,音乐中增加了一些激动和紧张的因素,但这不过是天空中飘过的几片浮云,或水面上刮过的一阵轻风,在它过后,一切平静如初 。将近结束时,独奏小提琴以飘渺的泛音同木管乐器共同演奏一连串琵音,令人想到波光鳞鳞的水面,而基本主题的美妙片断时隐时现,最终同晶莹的琵音消失在遥远的天际 。第三乐章第三乐章準确的中板,庄严的,转不太快的快板,转更快的以独奏小提琴带有宣叙调性质的、情绪激昂的华彩乐句开始,乐队在这些乐句间以气势宏大的渐强和强奏来加强戏剧性和紧张感 。快板部分以乐队演奏的坚定有力的节奏型开始,引出独奏小提琴充满动力感的第一主题,果断的断奏三连音和切分节奏赋予音乐以势不可挡的热情 。之后是一段相对平缓的音乐,这个在此乐章中再未出现过的动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二主题,而只是第二主题的前奏和先声 。当真正的第二主题由独奏在灿烂的D大调上呈现时,木管乐器为其提供了湍急热烈的支持,使之成为饱含激情的倾诉 。在这个大致基于奏鸣曲式的自由而丰富的乐章中,当我们期待展开部出现时,却听到了一个完全由新的素材构成的插部,由乐队弦乐先行呈示的悠长舒缓的歌唱线条充满朦胧、怅惘的抒情美 。独奏接过了这一旋律,并同音色纤细、空灵的乐队进行着凄婉的对话 。乐章开头的华彩乐句再度出现,引出简洁的再现部,继而在抒情插部的有力再现中达到高潮,先前那个柔美的抒情旋律一变而为辉煌的讚歌,在铜管乐器克制的陈述中蕴藏着巨大的威力 。之后音乐的速度加快,独奏与乐队交相呼应地以第二主题的旋律素材发展起新的高潮,以此结束全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