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地龙


抓地龙

文章插图
抓地龙【抓地龙】抓地龙,中药名 。为百合科植物攀援天门冬AsparagusbrachyphyllusTurcz.的块根 。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和宁夏等地 。具有祛风湿,止痒之功效 。用于风湿痹痛,湿疹,皮肤瘙痒,毒肿疮疡 。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抓地龙
别称:山文竹、糙叶天冬、毛叶天冬、霸天王、寄马桩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百合目
科:百合科
属:天冬门属
种:攀援天门冬
分布区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和宁夏等地
採集时间:夏、秋季
贮藏:贮藏于阴凉、通风、乾燥、洁净处
入药部位块根 。性味味苦、微辛,性温 。归经归脾、肺、肾经 。功效祛风湿,止痒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湿疹,皮肤瘙痒,毒肿疮疡 。相关配伍治痈肿初起:鲜寄马桩适量,捣烂外敷 。(《甘肃中草药手册》)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外用:适量,捣敷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挖,洗净,煮沸约30分钟,捞出,剥除外皮,晒乾或鲜用 。形态特徵攀援天门冬又名:海滨天冬、糙叶石刁柏、短叶天门冬 。攀援植物 。块根肉质,近圆柱状,粗7-15毫米 。茎近平滑,长20-100厘米,分枝具纵凸纹,通常有软骨质齿 。叶状枝每4-10枚成簇,近扁的圆柱形,略有几条稜,伸直或弧曲,长4-12(20)毫米,粗约0.5毫米,有软骨质齿,较少齿不明显;鳞片状叶基部有长1-2毫米的刺状短距,有时距不明显 。花通常每2-4朵腋生,淡紫褐色;花梗长3-6毫米,关节位于近中部;雄花:花被长7毫米;花丝中部以下贴生于花被片上;雌花较小,花被长约3毫米 。浆果直径6-7毫米,熟时红色,通常有4-5颗种子 。花期5-6月,果期8月 。生长环境生于中低山的山坡、灌木丛中或田野、村边 。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和宁夏等地 。药材性状块根长梭形,肉质,肥厚,长达10cm以上,直径7-12mm,表面有细纵纹及深浅不一的沟纹,黄白色至棕黄色 。质柔韧,有粘性;气微,味淡 。药理作用0.25%根的水浸液,对致乏库蚊孑孓有杀死作用,杀死率为98% 。相关论述1、《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滋补,抗老,祛风,除湿 。治风湿性腰背关节痛,局部性浮肿,瘙痒性渗出性皮肤病 。”2、《沙漠地区药用植物》:“祛风除湿 。外用治各种疮疖红肿,风湿性腰腿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