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僧

药僧【药僧】《药僧》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药僧
创作年代:清代
作品体裁:小说
作者:蒲松龄
作品出处:《聊斋志异》
简介《药僧》节选自《聊斋志异》,讲述了一男子偷偷多吃了药僧的药,结果变成了废人的故事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着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艺术成就很高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 。原文济宁某,偶于野寺外,见一游僧,向阳们虱[1];杖挂葫芦,似卖药者 。因戏曰:“和尚亦卖房中丹否[2]?”僧曰:“有 。弱者可强,微者可巨,立 刻见效,不俟经宿 。”某喜,求之 。僧解钠角[3],出药一丸,如黍大[4],令吞之 。约半炊时,下部暴长;逾刻自们,增于旧者三之一 。心犹未足,窥 僧起遗[5],窃解衲,拈二三丸併吞之 。俄觉肤若裂,筋若抽,项缩腰橐[6],而阴长不已 。大惧,无法 。僧返,见其状,惊曰:“子必窃吾药矣!”急与 一九,始觉休止 。解衣自视,则几与两股鼎足而三矣 。缩颈蹒跚而归[7],父 母皆不能识 。从此为废物,日卧街上,多见之者 。注释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1]向阳扪虱:在向阳处捉虱子 。[2]房中丹:指增进性功能的一类丹药 。[3]衲:僧衣 。即百衲衣 。[4]黍(shǔ鼠):粘米,俗称“黄米子” 。[5]遗:入厕 。[6]项缩腰橐(tuó驼):此从青柯亭刻本:底本作”顶缩腰橐” 。橐,通“驼”,谓腰背弯曲 。[7]蹒跚(pánshān 盘珊):踱行貌 。译文济宁有个人,在荒郊某寺院外遇见一个云游四方的和尚,晒着太阳抓僧袍上的虱子,杖上挂着个葫芦,像卖药的 。于是这人开玩笑说:“喂,和尚卖不卖男女房事用的药丸儿?”和尚说:“有!治阳痿的,治男人生殖器小的,立刻见效,用不了一个晚上 。”这人挺高兴,就向和尚求药 。和尚解开旁边的僧袍角,取出药丸,有高粱粒儿大,叫他吞下去 。大约半顿饭工夫,他便觉得下部忽然长大 。过了一会儿自己一摸,比过去大出三分之一 。他还不满足,瞅着和尚去解手的空儿偷偷解开僧袍,捏出两三粒丸子全吞了 。立刻觉得皮肤像裂开,像抽筋,脖子在缩短,腰也在弯,而下部还一个劲儿地长 。他吓坏了,无计可施 。和尚回来见他那样子,吃惊地说:“你一定偷了我的药了!”赶紧给了他另一丸药,才觉得下部不长了 。解开衣服自己一看,那里差点长成了第三条腿!这人缩着脖子,一歪一斜地回了家,父母都不认得他,从此成了个废物,天天在街上躺着,有不少人见过呢!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 人 。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 。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 。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 。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着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