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在安徽最后一批通公路、通电的山区——省城医生夫妇带着女儿去驻村

徐晓婵没想到,自己离开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璜尖乡清溪村的那天,上演了“电影里才会出现的一幕”。
乡间响起久违的敲锣打鼓声。徐晓婵的车后座和后备箱里,塞满了村民送来的笋干、茶叶、葛粉、茶油等土特产,这也是乡亲们认为最好、最珍贵的东西。她被乡亲们簇拥在中间,挨个拥抱,一一话别,哭成一片。
在不远处的的徐家村,村民排着长队欢送她的丈夫张建明。人群中,两名村民举起大幅书法作品,上书——“厚德仁医,一心为民”。
【 省城|在安徽最后一批通公路、通电的山区——省城医生夫妇带着女儿去驻村】临上车前,徐晓婵含泪对着这群可爱的乡亲们说:“这儿也是我的家,我不是‘回家’了,只是暂时‘离家’。”
三人的车已经翻过一个山头,徐晓婵忍不住回望,远处,乡亲们还守在路口,对着下山必经的道路挥手。
2019年,安徽省针对少数村无村医或无合格村医问题,启动健康脱贫“百医驻村”专项行动,确保全省168个村医“空白点”消除。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医生徐晓婵和丈夫、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心血管科医生张建明约定,“咱们俩都报名吧,兴许能申请到一个地方。”幸运的是,他们被分在相隔5公里的清溪村和徐家村。
第一次上山进村,恰逢雨季,路上遇到两处小塌方。徐晓婵回忆:感觉一直在上升,海拔一变化,耳鸣起来。“本来云在我们头上,车开着开着,云来到我们身边,再后来,云跑到我们身后去了。这地方得有多高呀!”
璜尖乡平均海拔820米,在安徽省最边缘的地区,是省内最后一批通路、通电、通电话的乡镇。地形就像一座狭长峡谷,乡亲们沿河两边居住。清溪村有3个村民组,流行两种截然不同的方言,刚来时,徐晓婵一句话听不懂,只能请年轻村干部翻译。
很快她就发现,当地村民依赖代代相传的生活经验,对健康的认知“很原始”。这里耕地少,村民每天上山挖笋、采茶,一干就是一整天,为补充体力会吃大量咸的食物。平时,村民也养成了吃咸肉、腌菜的习惯,只有过年才吃一回新鲜猪肉。
“这可能会造成高血压,给并发症埋下隐患。”徐晓婵发现,村民血压高压大多在180-190毫米汞柱左右,甚至还有几人达到240毫米汞柱。此外,因采茶导致的颈椎病、因负重导致的腰椎及膝关节疾病、因攀爬导致的肩周炎都很常见。
2019年8月,清溪村卫生室开诊。徐晓婵至今还记得接诊的首个病人。病人来时已经快休克了,血压低,心率快,几乎摸不到脉搏。病人长期饮酒,20多天前突然胃穿孔,做过手术后情况转好,但是由于没人陪护,伤口感染,实在扛不住了,才找人把他带到卫生院。
张建明也发现,很多人下山去市里看病的次数屈指可数,大家普遍对治疗、吃药比较抵触。“年纪大的村民不会调整药量,吃了药会有头晕等副作用,索性就不吃了。好多人出去干活,嫌带着药麻烦。”
“只能挨家挨户宣传、劝说。”张建明还特意介绍起自己总结的话术:“乡亲们,你们看,国家对健康多重视,很多药都降价了,你们自己不能不重视呀……”
可仍然有人不听劝。“量血压不要钱,测血糖也不要钱,欢迎你们来呀。”徐晓婵和张建明又从量血压时的聊天谈心入手,打开当地人的心扉。
退休教师汪双喜来卫生室拿感冒药时,徐晓婵发现他走路不稳。经询问和诊断,发现他竟然有12年的脊髓型颈椎病史,赶紧建议他去上海医院治疗。目前,患者病情已经稳定。
徐晓婵观察到,村里最远的周家源村民组的村民来卫生室要走10公里,便和丈夫商量,每周三、五下午,俩人开车带药去巡诊。刚开始,他们在车顶放上定制的蓝色泡沫板,并写上“移动卫生室”几个大字。后来,乡亲们熟悉了,每次看到徐晓婵的车来了,就主动围过来,车顶上的蓝牌子再也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