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术语 药用植物


医药学术语 药用植物

文章插图
药用植物(医药学术语)【医药学术语 药用植物】药用植物,是指医学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 。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供药用或作为製药工业的原料 。广义而言,可包括用作营养剂、某些嗜好品、调味品、色素添加剂,及农药和兽医用药的植物资源 。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其药用部分各不相同,全部入药的,如:益母草、夏枯草等;部分入药的,如:人参、曼陀罗、原珍向天果、射干、桔梗、满山红等;需提炼后入药的,如:金鸡纳霜等 。
基本介绍中文名:药用植物
作用:防病、治病
例如:益母草、夏枯草等
史载:《诗经》和《山海经》
历史沿革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古代有关史料中曾有“伏羲尝百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等记载 。虽都属于传说,但说明药用植物的发现和利用,是古代人类通过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逐渐积累经验和知识的结果 。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植物的文字记载 。《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 。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整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存秦汉时代最古的医方,其中记载的植物类药有115种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外国的药用植物如红花、安石榴、胡桃、大蒜等也相继传到中国 。历代学者专门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 。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着《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类药就有252种 。此后,着名的本草书籍有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唐代苏敬等的《新修本草》、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 。其中《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收集宋代以前的各家本草加以整理总结,收载植物类药达1100余种,有不少现已佚失的本草资料赖此得以保存 。到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类药已达1200多种 。
医药学术语 药用植物

文章插图
人参随着医药学和农业的发展,药用植物逐渐成为栽培植物 。北魏贾思勰着《齐民要术》中,已记述了地黄、红花、吴茱萸等20余种药用植物的栽培方法 。隋代太医署下设“主药”、“药园师”等职务,专职掌管药用植物的栽培 。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当时已有《种植药法》、《种神芝》等药用植物栽培专书 。到明代,《本草纲目》中载有栽培方法的药用植物已发展到 180余种 。1949年后,对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有计画的调查研究、开发利用和引种栽培 。在成分的测定、分离和提取以及药理实验方面也进行了大量工作 。在此基础上整理编写出版了《中国药用植物志》、《中药志》、《药材学》、《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彙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多种药物专着,收载的药用植物达5000多种,已栽培的有200多种 。
医药学术语 药用植物

文章插图
铃薰草公元前1600年埃及的《纸本草》及其后印度的《寿命吠陀经》中,均有植物药的记载 。公元1815年后,德国学者出版了以植物药为主的着作《生药学》 。日本本草学家岩崎常正的《本草图谱》(1828),蒐集药用植物2000多种 。20世纪50~80年代,美国、联邦德国、苏联、法国、日本等在药用植物的资源调查、引种栽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分析、组织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 。《药用植物》邮票1978年9月15日我国发行《药用植物》邮票一套五枚,分别是:(1)人参,(2) 8分 曼佗罗,(3) 8分 射干,(4) 8分 桔梗,(5)55分 满山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