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磁县蔺相如墓 蔺相如墓( 二 )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蔺相如墓 蔺相如墓

文章插图
邯郸市蔺相如墓不但上述多部方誌记载了蔺相如墓地在羌村,而且清·嘉庆二十四年《安阳县誌》在记述安阳县许家沟乡岗西村蔺相如的祖茔时,却记有“唯独蔺相如墓冢未在此处 。”这史志上的一笔,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作为蔺相如墓冢在羌村的佐证 。如今,蔺相如墓原基址区内的建筑和设施,如戏楼、山门、廊庭、享堂大殿、墓冢等相继恢复,形成了戏楼院、庙院、墓院三进院落的宏伟建筑群 。又在享堂大殿两侧的廊房内,建起了千古名相――蔺相如纪念馆 。羌村蔺相如墓地这一千年永存的名相福地,有望成为赵文化的闪光载体,国家级的历史名胜 。蔺相如庙(享堂大殿)关于祭祀蔺相如的祠庙,因其影响之大而分布很广,邯郸大地上的不少县,尤其是邯郸县、磁县的乡贤祠中均塑像享祭,而专殿祭祠的庙宇,当数羌村蔺相如墓地的蔺相如庙,即享堂大殿 。该庙在明清的州志县誌中均有修葺记载 。现原址恢复的蔺相如享堂大殿为面阔明三暗五、进深三间、南有前廊、北有后厦的连体硬山式琉璃瓦建筑,十分宏伟壮观 。当地均在蔺相如的生日(民间为农曆七月二十日)和每月的硕望日举行奠基,而已七月二十日为最甚 。蔺相如庙坐北朝南,前面有小溪咕咕流过,环境清幽,是个风水极好的地方,庙宇呈三进院落,即戏楼所在地的前院(戏楼院),享堂所在地的中院(庙院)和墓冢所在地的后院(墓院),占地面积约五亩,建筑三十余间 。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蔺相如墓 蔺相如墓

文章插图
第一进院是前院,迎面的第一座建筑物,就是古戏台,东西长十五米,南北宽十米,台下有一劵洞 。因其临河而建,南侧的台基立面约五、六米高,甚为雄壮 。穿过券洞,沿主神道进入中院,首先看到的是高大宏伟、金碧辉煌的山门,山门是一个複合型的建筑,它把古代经典的牌坊和传统的卷棚式过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山门的正额“蔺相如庙”四个鎏金大字为当代书坛副主席刘炳森所书,而山门正厅两侧的楹联,更是书文并茂,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所书:“精忠贯日月,一代名相安社稷;肝胆照河山,千秋正气满乾坤 。”;中国着名书法家卢中南先生所书的“名相卧太行,千秋功绩垂青史;琼宇祠先贤,八方黎庶乐尧天”楹联 。跨九级石阶,进入山门,则为中院,亦称为庙院 。主建筑为赵上卿蔺公相如的享堂大殿,面阔明三暗五,进深三间,南有前廊,北有后厦的硬山式连体建筑 。穿过享堂,沿阶而下,或从享堂两侧,均可进入墓地院落 。这里就是千古名相的长眠之地 。蔺相如故宅—蔺家河村蔺家河村,位于邯郸市西稍南十公里处,属邯郸县蔺家河乡管辖 。该村民间传为蔺相如故里,但方誌记载为故宅 。清·雍正《邯郸县誌》载:“邑地,有蔺家河,蔺家河村 。”“传为蔺相如故宅” 。民国二十八年,杨肇基撰《邯郸县誌》载:“蔺家河,在城西南二十里,亦村名 。相传为蔺相如故宅”“蔺氏族人曾聚居此地 。”今《邯郸地名志》(1984年)载:蔺家河,位于县人民政府14.5公里处,……相传,战国时,赵相蔺相如故宅即在此村 。又因村旁有一河流,故名蔺家河 。据旧县誌载,蔺相如故宅在城西南 。清同治年间,邯郸县令英棨曾作“蔺相如宅”诗 。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蔺相如墓 蔺相如墓

文章插图
邯郸市蔺相如墓现蔺家河村东南隅的关帝庙旁,仍有清、民国时的古宅院 。村民介绍说是蔺相如故宅所在地 。该村虽名为蔺家河,但无一蔺姓人家 。据传,秦灭赵前,蔺家河的蔺相如后人按照蔺相如嘱託,为逃避秦兵的追捕,全部更作他姓 。但事实亦非一说,现该村关帝庙内仍有明时重修关帝庙的功德碑,碑上镌有不少蔺姓人捐资名单 。村民说,这可能是逃到外地的蔺家河蔺姓人家对故乡修庙的捐款,但也不排除当时村上有蔺姓人家居住 。蔺相如纪念馆―七贤祠七贤祠,为纪念战国时赵国七贤而修筑的祠堂,位于邯郸市丛台公园的湖北面 。七贤祠,是由原“三义祠”和“四贤祠”合建而成,其渊源和变迁大体梗概是:三忠祠早已有之,始祠难考 。据《史记》载:“程婴死,赵武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具体立祠时间,司马迁未写 。明万曆十九年县令卢龙云于丛台下重建“三忠祠” 。清·雍正《邯郸县誌》载:“‘三义祠’,明万曆年间修建 。祀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三人 。原名‘三忠祠’,今知县郑方坤以为杵臼赵朔门客,程婴其友韩厥同列公卿者也 。忠字似未稳帖,为更今额 。”该县誌还记载知县郑方坤于县城南门外恢复“三贤祠”时,原祀廉颇、蔺相如、李牧,又把马服君赵奢加入,改为“四贤祠”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杨肇基撰《邯郸县誌》载,民国十一年(1922年),驻军孙禹行、邑绅王文山合三义、四贤于丛台湖北岸建“七贤祠”,为卷栅式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一间,1982年,陈相卿主编的《邯郸市志》和今人张建华主编的《邯郸辞典》均载:七贤祠后毁,1981年重建于丛台北,为歇山式琉璃瓦建筑,进深一间,面阔五间,建筑面积为131平方米,占地524平方米,内有高两米左右的韩厥、程婴、公孙杵臼和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彩色塑像 。七贤祠的门楼有原国务委员、副总理方毅题写的“七贤祠”匾额、七贤祠院内建有“邯郸碑林”,镶嵌和矗立碑刻42块,其中有关七贤祠的碑刻2块,是研究邯郸文化和七贤祠的珍贵史料 。蔺相如后人分布区域据磁县北贾璧乡北贾璧村明代的《蔺氏家谱》记载:“始祖(蔺相如)居邯郸,寄住羌村,(后人)避兵科泉移居磁州贾璧村 。”并明确记载,明时的蔺相如嫡传后人蔺皋在洪武初年从科泉率子移居贾璧 。从实地考察的情况看,蔺相如后裔在邯郸主要分布在一县一区,即磁县、峰峰矿区,其分布的村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明初,蔺相如的嫡传后人蔺皋从科泉移居贾璧后,世代繁衍,形成了明以后蔺相如后人在邯郸的祖源地 。该村六千人口中有75%以上的人为蔺姓,并有蔺氏祖坟,蔺氏祠堂,蔺氏家谱保存完好 。二是蔺皋的次子蔺诚、三子蔺让分别外迁的村落 。据北贾璧村“蔺氏家谱”记载,蔺皋生子三人,分别以广、诚、让为名 。为了缓和贾璧人多地少的矛盾,除长子蔺广留居贾璧外,次子蔺诚率家人迁到了磁州城内的鼓楼西侧,三子蔺让带领家人迁到了峰峰矿区彭城镇的蔺家庄,逐步形成了蔺氏聚居地――蔺家胡同 。该胡同形制非常特殊,一门进出,五座院落 。相传,该胡同内的蔺姓人家在清鹹丰年间出过举人 。三是因种种原因从贾璧散迁的村庄 。如:峰峰矿区义井镇的山底村、临水镇的石桥村、大峪的蔺家沟村和磁县的时村营乡的上七垣村等 。此外,在邯郸各县区中,还有一些蔺姓人家 。据传,这些人除有贾璧外迁的人员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战国赵亡后,因被形势所逼改名换姓的蔺相如后人,后逐步恢复蔺姓 。相关传说有关蔺相如在邯郸民间传说、习俗也很多,如:峰峰矿区王看镇春节闹元宵的“苇子灯”,相传是王看人仿製蔺相如带回家乡的相府宫灯而流传下来的,至今“苇子灯”仍是当地元宵花会上的主打艺术节目;峰峰矿区义井镇山底村村西的“石鸡岭遗蹟”,源于民间流传的蔺相如断凿石鸡岭的故事;峰峰矿区义井镇义井村的“古义井”,传说是蔺相如到此私访时帮助百姓打出的;民间传说因廉颇、蔺相如为抗御强秦巧设的虚粮堆而形成的三个粟山村,即“张粟山”、“魏粟山”和“黄粟山”;源于民间流传蔺相如秦廷赴宴的故事而形成的纪念蔺相如的专用树种——柿子树;源于蔺相如传说而形成的北方民俗:生小孩儿时家里门墩红条等 。人物生平蔺多谋善辩,胆识过人,以大局为重,善与人和,固邦安国,德昭后世 。蔺相如少时,聪慧伶俐,喜博览群书,有一日,其教师对众学生讲,要一笔写出一个有稜有角、四四方方的字,众弟子无一对答 。平时寡言的相如,提笔成字,有角有棱,四四方方,是为‘乙’字 。渑池会辱秦王,索回和氏璧和秦占十五城;太行山石鸡岭兴兵禁鸡鸣;大公无私,回车巷让廉颇;草市口除村霸;曲阳城染鲜血;七月十七日羌村会显神灵,美名相传 。其后人经考证,多留磁县贾壁、峰峰蔺家沟 。山东、山西等地均有其后人 。人丁兴旺,人才辈出 。原来蔺相如晚年,朝里奸佞郭开霸揽朝政,暗通秦国,陷害忠良,老将廉颇远走魏国,相如赋闲故里蔺家河,忧国忧民,抑郁成疾,病魔缠身,日愈加重 。知道在世日子为时不多,举家人于床前,深情而言:‘秦王有狼虫虎豹之心,赵国小人当权,早晚要秦国所吞 。因渑池会辱秦王,尔等对我恨之入骨,一旦亡国之日,必对你们斩草除根 。要隐姓埋名,远走他乡 。’直至汉、明时期,才恢复其原姓,然其后人,不管移到哪里,皆难释桑梓情怀,故蔺家河修庙、铸钟,必捐银两,而蔺家河人缅怀先辈蔺相如,同其后人打交道,都像待家人那样诚,至亲至爱,其情融融 。至此,蔺家河无蔺姓人,虽众说纷纭,蔺相如系蔺家河人无可争议;蔺姓人因近河居得村名‘蔺家河’亦无可争议 。村中百姓,父老乡亲,因出名相蔺相如常引以自豪,树为典範,作为楷模 。(该村关帝庙内有明时重修关帝庙功德碑,碑上镌有许多蔺姓人捐资名单 。可能是逃到外地的蔺家河蔺姓人对故乡的捐款,也不排除当时村上有蔺姓人 。)文献记载关于蔺相如墓,历史上众说纷纭 。据民国28年刊《邯郸县誌》“地理志 。古蹟”载:“蔺相如宅:在县西南二十里 。今其地名蔺家河 。”(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本2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