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凡编着小说 伊犁河谷


刘凡编着小说 伊犁河谷

文章插图
伊犁河谷(刘凡编着小说)【刘凡编着小说 伊犁河谷】讲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历史的新书《伊犁河谷》
基本介绍书名:《伊犁河谷》
又名:《伊犁河谷》
作者:刘凡
原版名称:《伊犁河谷》
译者:刘凡
类别:历史
2012年6月24日,一本讲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历史的新书《伊犁河谷》在乌鲁木齐举行首发仪式 。据悉,该书由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刘凡编着 。刘凡介绍,《伊犁河谷》歌颂新疆兵团第一代“西域雄鹰”和第一代“军垦母亲” 。他们为屯垦戍边“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最经典的体现出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大情怀 。在这样的大情怀下,他们演绎出与理想、信念、责任、信任、奉献血脉相连的人间最无私的纯爱情 。同时,他们属于一个为新疆经济建设、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保卫边防而战的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在他们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那些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同时又穿越时空,成为我们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一个基础,成为今天要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基因 。“大情怀,纯爱情、大时代”,使《伊犁河谷》在讲政治中寓情怀,谈爱情中含理想,写时代中蕴文化 。
刘凡编着小说 伊犁河谷

文章插图
《伊犁河谷》24日在乌鲁木齐首发“我想用自己的笔,去再现‘西域雄鹰’、‘军垦母亲’的风采,再现‘人类精神的活化石’、源动力,去重寻我们的‘生命基因’,重回我们的主流价值,以主旋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刘凡道出了写作此书的初衷和目的 。刘凡坦言,写《伊犁河谷》从何入手写,不是一部小说就能完成的事 。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放在世界人类史上,这是一个壮举,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 。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之初,十七万雄性的力量,撑起了西域的脊樑,先后到达新疆的十七万母性的温柔,孕育了云杉参天、山花烂漫,生生不息,演绎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它不是小说,它是一页页真实翻过的沉重而鲜活的日曆 。他们不仅仅经历了这个挑战,经历了人性、人格、人的生存底线的挑战,而且还越过了这个挑战 。它是经得住多角度,多学科来认真研究和探索的“人类精神活化石” 。在当日举行的首发仪式上,与会专家和学者对《伊犁河谷》一书给予高度评价,并中肯的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 。与会专家和学者认为,《伊犁河谷》用充满感情的笔触,通篇贯穿了对兵团事业、兵团精神、兵团文化和兵团人的讴歌和讚扬,写出了兵团人可贵的精神、高尚的灵魂和情操,用生动曲折的故事,回答了兵团人为什幺要这样,兵团人为什幺能这样等重大问题 。对于人们更深入更深刻地阐释兵团精神,唱响兵团精神,用新的视角赋予兵团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用文学艺术作品表现和传承兵团精神,用伟大的兵团精神培养屯垦戍边事业的合格传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与会专家和学者还认为,《伊犁河谷》同时又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学水準、可读性很强的艺术佳作 。作品结构完整,叙事手法娴熟,文字优美动人 。用生花妙笔描绘了新疆尤其是伊犁河谷的壮美山川和优美景物,艺术地摹写了新疆浓郁的地域风情和民族风情,全景地再现了兵团初创时期维稳戍边、垦荒造田、营造绿洲的壮阔场面,细腻地展示了军垦战士独特丰富的爱情生活,传神地表现了兵团人的革命理想主义、乐观主义、浪漫主义的博大情怀和性格特徵 。读后使人掩卷沉思,回味良久 。文学艺术上的成功,对于兵团文艺创作具有重要的学习借鉴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