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光纤( 三 )


多模光纤

文章插图
传统的多模光纤网路常使用的发光二极体 频宽按上面叙述的雷射器与发光管的比较来看,多模光纤使用雷射器做光源,其传输频宽应得到大幅度提高 。但初步实验结果表明,简单地用雷射器代替LED做光源,系统的频宽不仅没有提高反而降低 。经过IEEE专家组的研究发现,多模光纤的频宽还与光纤中的模功率分布或注入状态有关 。在预製棒製作工艺中,光纤的轴心容易产生折射率凹陷 。以前用LED做光源,是过满注入(OFL—OverFilled Launch),光纤的全部模式(几百个)都被激励,每个模携带自己的一部分功率 。光纤中心折射率的畸变只影响少数模式的时延特性,对光纤模频宽的影响相对有限 。所测出的多模光纤频宽,对于用LED做光源的系统是正确的 。也就是说可以用这样测出的频宽数据估算系统的传输速率和距离 。但是,当用雷射器做光源时,雷射器的光斑仅几微米,发散角也比LED小,因而只激励在光纤中心传输的少数模式,每个模式都携带相当大的一部分功率,光纤中心折射率畸变对这些仅有的、少数模式时延特性的影响,使多模光纤频宽明显下降 。因此不能用传统的过满注入(OFL)方法来测量用雷射器做光源的多模光纤的频宽 。新标準将使用限模注入法(RML—Restricted Mode Launch)测量新一代多模光纤的频宽 。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频宽叫“雷射器频宽”或“限模频宽”,以前用LED做光源测出的频宽叫“过满注入频宽” 。两者分别表示用雷射器和LED做光源注入时的多模光纤频宽 。限模注入和多模光纤雷射器频宽的标準由TIA FO—2.2.1任务组起草 。内容如下:FOTP—203规定了用来测量多模光纤雷射器频宽的光源的功率分布 。要求光源经过一段短的多模光纤耦合之后,其近场强度分布应满足在中心30μm範围内光通量大于75%,在中心9μm範围内光通量大于25% 。新标準中没有推荐使用VCSEL做光源对频宽进行测量,这是考虑到不同厂家VCSEL的光功率分布差别很大 。FOTP—204规定使用限模光纤将光源耦合入多模光纤进行雷射器频宽测量 。限模光纤用来对过满注状态进行滤波,限制对多模光纤高次模的激励 。限模光纤是一段芯径23.5μm,数值孔径0.208的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 。这种多模光纤折射率梯度指数接近于2 。在850nm和1300nm过满注入条件下应有大于700MHz.km的频宽 。限模光纤的长度应大于1.5米以消除泄漏模,并小于5米以避免瞬态损耗 。选取芯径23.5μm是因为其产生的注入状态最接近VCSEL 。光源注入介绍在实际使用中,雷射器与多模光纤耦合可依照Gbit/s乙太网标準推荐的法:偏置注入为避免上述雷射器直接注入多模光纤出现的频宽恶化情况,标準规定使用模式调节连线(Mode Conditioning Patch Cord—MCP)将雷射器输出耦合入多模光纤 。模式调节连线是一段短的单模光纤,它的一端与雷射器耦合,另一端与多模光纤耦合 。标準规定单模光纤输出光斑故意偏离多模光纤轴心一段距离,允许偏离的範围是17~24μm,其目的是避开中心折射率凹陷,但又不偏离太远,只是选择性地激励一小组较低次模 。中心注入对摺射率分布理想,没有中心凹陷的多模光纤可以使用中心注入而不用模式调节连线 。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有效提高多模光纤的雷射器频宽,减少网路系统的複杂性和降低系统成本,一根模式调节连线约80~100美元 。单多模区别1、 单模传输距离远2、 多模传输频宽大3、 单模不会发生色散,质量可靠4、 单模通常使用雷射作为光源,贵,而多模通常用便宜的LED5、 单模价格比较高6、 多模价格便宜,近距离传输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