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代城墙 苏州城墙


苏州古代城墙 苏州城墙

文章插图
苏州城墙(苏州古代城墙)苏州城墙位于江苏省,是农业社会统治者进行政治控制和军事防御重要的屏障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苏州城墙
地理位置:苏州
经历阶段:土城墙,砖头城墙,增女墙、瓮城
建筑时间:公元前514年
保存时间:2500余年
相关书籍:《苏州城墙》
发展历史在25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苏州城墙的模样几经变化 。这种变化,有表面用材更新的,也有高度、宽度方面的,还有城门式样变複杂的……土城墙阶段(春秋—五代)当时的城是土城,城墙用泥土夯筑而成,也就是堆上一层土,再用重物把土砸实;然后再堆一层土,再砸实...据说,当时齐门等部分城门上面,就筑起了城楼,可以登高远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採纳丞相李斯的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苏州城墙因此受到毁灭性打击,直到汉代才重新修筑 。所以挖掘发现的苏州城墙基础,一般只能追溯到汉代 。隋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杨素把苏州城搬迁到城西横山(今七子山)东麓,到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重新迁回旧城 。唐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平定王郢之乱后,苏州刺史张搏重筑城墙,南北十二里,东西九里,周长四十二里三十步 。到这时候为止,苏州的城墙一直是土城墙 。砖头城墙时期(五代开始)随着时代的发展,土城墙已经难以抵御敌人的进攻 。于是,五代后梁龙德二年(公元922年),吴越王钱镠第四子钱元璙重修苏州城墙,改夯土为砖砌,高二丈四尺,厚二丈五尺,内外有濠(即内外城河),这是苏州已知最早的砖城 。在修筑砖墙的同时,钱元璙还在苏州城墙部分区域筑了向外凸出的“马面”,使得城墙凹凸有致,富于变化,更加美观 。墙顶增建女墙(南宋开始)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金兵南侵,苏州城遭受很大破坏,城墙经多位知府修治,直到南宋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郡守李寿朋重建,苏州城方才完全恢复,城墙、城坊的布局,在《平江图》上有明确记录 。宝祐二年(公元1254年),苏州知府赵汝历在苏州城墙上增置女墙,也就是城墙顶上连续凹凸的齿形矮墙 作用是在反击敌人来犯时,掩护守城士兵之用 。有的垛口上部还有了望孔,可以了望来犯之敌 。城门外增建瓮城(元末起)南宋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元军入侵 。因蒙古人是游牧部落,不喜筑城设防,所以下令拆除各地的城墙 苏州城墙遭到毁灭性打击 。元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各地起兵反元,官府为抵抗起义军,又重修城墙,苏州城墙也得到了恢复,还加厚城墙、加深城濠 。张士诚占据苏州的时候,还在各城门口增置月城,即瓮城 。这是一种半圆形或方形的建筑,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设有箭楼、门闸等防御设施 。敌人一旦进入,城门和瓮城门闸一起放下,敌人就成了瓮中之鳖,轻而易举地被消灭,所以被称为瓮城 。明初苏州城墙再次大规模修建 。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巡抚韩世琦在原先城墙的基础上改筑,高二丈八尺,女墙高八尺 。苏州砖头城墙及城楼,大多为清初所建,盘门、胥门等部分则为元末所建 。城门分布有城墙,自然也就会有城门 。城门的变迁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阊门位城西,对应八风中的飉风,又叫阊阖风 。阊阖是传说中的天门,立阊门象徵天门,通阊阖之风,取“天通阊阖风”之意,以克制西边的楚国,故阊门又称“破楚门” 。这里“天门”源于“紫宫星象图”,是“象天”一例 。为了接通阊阖之气,阊门建成楼阁状,高大巍峨,有诗道:“阊门势嵯峨,飞阁跨通波 。”越国与吴国虽地域、文化诸方面颇为相近,却是世仇 。吴城南面的“盘、蛇”二门,用的是十二生肖的方位 。越方位处“巳”位,即蛇位,故筑蛇门以朝越,蛇门上还製作了一条象徵越国的木蛇,蛇头向着西北,象徵越国臣服和朝拜吴国 。吴国处于辰位,故在城南又设蟠门,城上刻木蟠龙,面向越国,象徵吴国征服越国 。后改名盘门吴国北面还有一个敌国是齐国,所以在城北设齐门,涵义是征服齐国 。后在旁边设平门,表示平定齐国的决心 。公元前505年,伍子胥率兵从平门挥师北上,终于打败齐国,凯旋时即是从平门入城的 。至于其他各门,似乎不具有上述几门的战略上的象徵意义,但也是各有来历 。匠门,因曾是各种手工工匠聚居之地而名 。据传吴王阖闾曾命铸剑高手干将于此设炉铸剑,故又名干将门 。后称“相门”是音的转变 。古门在宋初被填塞 。胥门,即姑胥门,因姑胥山得名 。相传伍子胥宅在此,且后又悬头于此门,故称胥门 。娄门原称缪门 。《吴地记》载:“娄门本号缪门,东南秦时有古缪县,至汉王莽改为娄县 。”门随改称娄门 。主要谜团苏州古城墙为什幺是不规则的长方形说城墙,也就又要翻开那厚重的历史 。没错苏州是古城,古到什幺时候?在《中国通史》上找一找关于苏州的记载,可以惊奇的发现,原来早在春秋时期,苏州就是一个中原文化和吴地文化融合了的地区 。苏州古城墙突破古时建城规制“方”形的约束,呈不规则长方形,这是因为当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吴国的国情所致,对于研究吴国历史及军事史具有较高的价值;古城巧置八座水城门,成为闻名中外的优美水域,这在全国乃至苏州古城墙为什幺不是雄伟粗犷若论形制规模,苏州城墙自然不如南京、北京等古都的城墙那般宏伟壮丽 。但是,在中国城墙建设史上苏州城墙有着独特地位,那就是其城门都辟水陆两城门,为国内仅有,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创举 。有这样一句话,“北观长城雄,南看盘门秀 。”对比北京城墙、角楼,或者 正阳门箭楼的巍峨霸气,苏州的盘门显得那样玲珑秀气 。这一切,都拜水所赐,都拜周边的景致所赐 。或许这就是古人所理解的,温柔乡中硬骨头都能磨酥的道理吧!苏州这个红尘之地,也怨不得后人指责是个纸醉金迷的城市,谁叫我们的古人就把柔弱的水和担负军事防御的城门连在了一起,而这些水门陆门还都建得那样秀丽动人 。在盘门可以见到中国在冷兵器战争时期,苏州人精巧的防御手段 。从城外开始来看,只能见到高高的城楼,却没有办法看到这座城门的正门 。原来在城门外还有一小圈城墙,门则开在了这外圈城墙的北侧,与正城门并不处于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迟滞敌人的进攻速度 。当敌人来袭攻破瓮城城门,这时主门关闭,同时瓮城放下千斤闸 。敌人前部突进的部队,就会被圈在瓮城之内 。此时正应了一句“关门打狗”和“瓮中捉鳖”,堵在两道千斤闸之内的敌军部队,只能被动地接受来自四周的箭支、滚油、滚石和檑木,结果大多都是悲惨的 。地图信息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盘门景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