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 苏州刺绣


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 苏州刺绣

文章插图
苏州刺绣(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以苏州镇湖刺绣最为有名 。苏绣即苏州刺绣,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江苏省的无锡、常州、扬州、宿迁、东台等地 。苏绣产地江苏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蚕桑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 。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 苏州刺绣】现在中国苏绣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绣品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 。绣品种类齐全:按品种分,有双面绣、单面绣;按体积造型分,有台屏、墙屏、地屏和大型组合屏风;按表现内容分,有人物、宠物、花鸟、风景、静物、特色建筑物等 。
基本介绍中文名:苏州刺绣
外文名:Suzhou embroidery
缩写:苏绣
简介■关于“苏州刺绣“苏绣”是苏州刺绣的简称 。苏州刺绣文化的长期薰陶,以及精湛技艺的广为传播,使得中国手工刺绣业得以飞速发展,形成目前“粤绣”、“湘绣”、“蜀绣”等百绣齐放的格局 。苏州刺绣发源于苏州吴县 。苏州女子性情柔和,心灵手巧,擅长慢针细活 。苏州绣娘有 10 多万人,家家有刺绣,户户有绣娘 。苏绣工艺是以绣针引彩线,按事先设计的花纹和色彩,在丝绸、棉布等面料上刺缀运针,通过绣迹构成花样、图案、文字以取得艺术效果 。苏绣具有图案秀丽、色彩典雅、针法丰富、绣工精细的特色 。历史渊源据考证,苏州刺绣已有 3000 多年的历史,自春秋时期开始就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随着南方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到了宋期,由于苏州的载桑养蚕业的蓬勃发展而成为丝绸之乡,城乡手工作坊林立,机房鳞次栉比,夫络妻织,刺绣得到空前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各种苏绣品也逐渐从日常用品发展为观赏品 。据记载,当时苏州有一条 " 绣线巷 ",集中了不少志门为刺绣製作花线的作坊,能染制八九十种色泽的花线,加上每色区分各种深浅层次,合计达 700 种之多,真是万紫千红各色俱全了 。在元、明、清时期,苏州刺绣都有不少创新与发展,在观赏品中,大多以名人书画为绣稿,把国画与刺绣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融为一体,题材极为广泛,有人物、山水、花鸟等 。苏绣在构图技巧上讲究平衡对称,花纹图案繁多,层次分明叠峦,画面栩栩如生,既有仙鹤、凤凰、野兔、金鱼、双鲤、小猫、鹭鸶、白孔雀、喜鹊、麒麟等表示吉祥的动物,也有玉兰、牡丹、海棠、幽兰、灵芝、桂枝、百合、梅花、松柏、竹叶等名贵植物,还有人物历史故事画像,把苏绣的技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人们常用“惠女春风手,百花指端吐,菩萨观花中,自然结真果”的妙句来颂扬明代苏州吴县绣女薛素素的画绣 。此时的苏绣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细、雅、洁”风格 。清朝的苏绣在技艺上针法之多,运用广泛,可以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中国绣坛的盟主,而当时的双面绣已达到相当娴熟的程度,成为刺绣技艺中独树一帜的精品 。工艺技法" 劈丝 " 是苏州刺绣工艺之一,即将一根花线分为若干份 。注重合理用线和丝理的变化 。还根据不同的布质、色彩及题材,不但灵活综合运针,而且花线劈丝粗细合度,从而充分表现物体形象的质感 。如苏绣金鱼尾,用线要细,排针要虚,才能表现轻薄、透明感 。绣鱼身线条就要略粗,排针密,才能表现浑厚感 。又如绣石头、老树梗等,线粗,排针不必过于均匀 。再比如绣猫,根据对象毛丝变化规律掌握丝理,绣出来的猫毛茸茸地形万言书逼真生动 。苏绣工艺善于总结经验独闢蹊径,继发绣、双面绣之后,又相继成功地创造双面异色绣、双面异色异样绣等新作 。就纯欣赏的美术绣品来说,是以针代笔,积丝累线而成 。技法、针法的特点也就是“和色无迹、均匀熨贴、丝缕分明、毛片轻盈鬆快”四名话 。可以说苏绣工艺是在绣制反映时代风貌的新作品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提高的 。除部分满足国内人民需要外,苏绣还远销日本、义大利、摩洛哥、纽西兰、美国等近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名家录吴母明末吴江人 。不知其名,擅绣观音,技艺精绝,每幅一金 。薛氏苏绣图册明侍御钱岱家中女教师,不知其名,钱家人称她薛太太 。苏州人,寿五十余,工刺绣,兼擅丝竹 。柳伴月女,清代人,原籍浙江,住苏州虎丘东塔院,擅长诗、画、刺绣,曾在虎丘以卖绣为生 。沈关关沈关关字宫音,吴江人 。杨卯君之女,能绣人物、山水,曾为顾茂伦绣《雪滩濯足图》 。赵慧君崑山顾春福妻,能绣山水、人物,色丝鲜丽 。程景凤字侣仙,长洲人,彭蕴璨妻,年十五,刺绣于春晖楼,亦工绘花鸟草虫 。陈芸字淑珍,沈三白妻,绣艺精巧,曾为友人绣《心经》一部 。周湘花清吴中人 。刘松岚妾,曾绣吴兰雪《石溪看桃花诗》 。凌杼清末吴江人 。以擅绣着名,绣有《窅娘图》一幅,现藏南京博物院 。沈寿沈寿(1874-1921),原名云芝,女,生于苏州城内海红坊 。刺绣作品《义大利皇后像》作国礼赠给义大利,《耶稣像》参加“美国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获金奖 。着有《雪宧绣谱》 。余觉余觉(1868-1951),名兆熊,字冰臣,晚署石湖老人 。浙江绍兴人 。寓居苏州擅书画,与沈寿结婚后,专心设计绣稿,夫画妻绣,配合默契 。与妻沈寿同去日本考察,共创仿真绣 。曾任清廷农工商部绣工科总经理 。在苏州创办“福寿夫妇绣品公司” 。沈立沈立(1864-1942),字鹤一,沈寿胞姊,曾在清廷农工商部绣工科、南通女红传习所教习,代表作品有《观音大士像》等 。徐志勤原名俞志勤,俞慧瑛,女 。清末苏州东渚人 。作品仿沈南《松鹤中堂》获1910年南京“南洋劝业会”优等奖 。并综合运用前人多种针法,绣成贺慈禧大寿的《八仙上寿图》 。丁渭琦苏州蠡墅人,1904年与丈夫顾聘儒合办私立“武陵女塾”(绣校),直至1937年停办 。她和学生的作品曾在南洋劝业会、江苏省地方物品展览会获奖,1934年曾绣《英国皇后像》 。金静芬金静芬(1885-1970),女,沈寿高足,她的刺绣作品曾在南洋劝业会、美国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获金奖 。1958年曾任苏州刺绣研究所所长,代表作品有《鲁迅像》、《听琴》等 。朱凤朱凤(1910-1993),原名寿臣,字瑞成,女 。原籍常熟 。代表作品有《敦煌供养人像》、《博古图》、《北海》等 。着有《中国刺绣技法研究》、《苏绣》 。杨羡九杨羡九 (?-1957),女,苏州光福人,设计的《松鹤同春图》,曾在美国巴拿马赛会展出 。解放前生活贫困,解放后在吴县刺绣生产合作社工作 。王松林王松林(1908-1983),苏州光福人 。自幼去沪学画刺绣图案(俗称画白粉),遂终身为业 。曾参加《苏州刺绣图案》、《日用苏绣图案》的编绘 。·柳炳元苏州人 。自幼去沪学画刺绣图案 。后回苏州自设作坊 。编绘《苏州刺绣图案》、《苏绣传统图案》、《苏绣图案》等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