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观前街 观前街


江苏省苏州市观前街 观前街

文章插图
观前街(江苏省苏州市观前街)观前街(Guanqian Street),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东起临顿路(醋坊桥),西至人民路(察院场),主街全长780米,因古寺玄妙观而得名,有150多年的历史 。
观前街运用“儒道互补”的原理,以玄妙观为核心,同时在与北局广场相对应处的宫巷东侧,增设一摊贩市场 配合玄妙观广场,形成三点式对称布局 。观前街的建筑体量小,形成低矮的建筑轮廓线,建筑色彩以黑、白、灰为主 。观前街主街分布着购物商场和老字号商店,餐饮业主要集中在太监弄一带,娱乐休闲场所主要集中在乔司空巷一带 。
【江苏省苏州市观前街 观前街】2018年8月,观前街入选江苏省首批老字号集聚街区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观前街
外文名称:Guanqian Street
地理位置: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全天
着名景点:玄妙观、醋坊桥
历史沿革宋代,玄妙观名天庆观,故街名天庆观前,又名碎锦街 。
江苏省苏州市观前街 观前街

文章插图
观前街夜景元代,天庆观改名玄妙观,街名随即改为玄妙观前,后又演化为观前街 。民国十九年(1930年),观前街拓宽改建 。解放后,观前街又多次进行扩建整治,先为小方石路面,后为沥青路面,街宽逐步增至9—13米 。1982年6月,观前街改为步行街 。1999年—2001年,观前街分三期对进行整治更新 。建筑布局观前街东起临顿路(醋坊桥),西至人民路(察院场),主街全长780米,东濒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南临苏州公园,西接苏州城隍庙,北靠苏州火车站和北寺塔报恩寺 。观前街运用“儒道互补”的原理,以玄妙观为核心,同时在与北局广场相对应处的宫巷东侧,增设一摊贩市场 配合玄妙观广场,形成三点式对称布局 。观前街由六大功能分区组成,每一分区都有一至两个核心设施如综合商场作为“核”,由一系列辅助设施如专业商店作为“翼”,形成“以核带翼”的布局 。其中,现代商品区位于人民路口到北局西侧的一段,以人民商场为核心,其它专业商店延伸于其侧;文化娱乐区以北局广场为轴心,四大影院书场围绕其间,并配置西餐等服务设施;地方小吃区位于北局东侧、玄妙观前,以美食街为核心,在小广场配置各种风味小吃;工美休息区以玄妙观为主题,东西二市以出售地方工艺美术商品为主;综合市场区为宫巷一条街,以摊贩市场为核心;地方特色商品区从玄妙观东侧延伸到醋坊桥口,结合老字号商店,配以综合商场 。建筑特色●建筑观前街因地处古城区,有明确的高度建筑限制,使得建筑体量小,形成低矮的建筑轮廓线,在建筑色彩的运用上,除了玄妙观运用特定的黄色外,基本以黑、白、灰为主 。
江苏省苏州市观前街 观前街

文章插图
观前街夜景●灯饰观前街主要有灯桿灯、庭院灯、地灯、投光灯、霓虹灯等灯具 。观前街灯具的造型,融入了传统苏州园林的建筑元素,呈现江南园林风格,在色彩上保持了“黑、白、灰”的主色调 。●雕塑观前街上“吆喝的摊贩”这一作品,描述了一个老汉和儿童之间的故事 。该雕塑取材于20世纪50年代的糖粥摊,骆驼担上有灶有锅有碗,加上调料,反映苏州小吃的特色 。人物的服装也是苏州传统风格,如老汉的“滴滴头”棉 帽子、中式棉袄、腰间的围裙、脚上的蚌壳棉鞋以及儿童的虎头帽、虎头鞋,重现当时的饮食特色和生活场景 。●绿化观前街在树种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主,如香樟、桂花、银杏等 。在通行为主的商业主街上,由于人流量较大,多採用可移动的树池形式,辅以地被植物 。主要景点玄妙观玄妙观位于观前街的中心,创建于西晋鹹宁二年(276年),初名真庆道院 。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始称玄妙观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整顿宗教,赐封苏州玄妙观为正一丛林,设管理道教事务的机构道纪司于观内 。清代,为避康熙皇帝名讳,改玄妙观为圆妙观,又名元妙观,直到民国后,才恢复玄妙观的旧称 。辛亥革命胜利后,吴县议事会在玄妙观方丈宝成立 。民国元年(1912年),道纪司被废,吴县道教公会随之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