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邑诗词选

高邑诗词选【高邑诗词选】该书分上编和下编两部分 , 上编收录了29位古代作者的300篇作品 , 下编收录了38位作者的700篇作品 。该书的出版为繁荣我县文学创作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
基本介绍书名:高邑诗词选
作者:陈金锁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分:上编和下编
内容简介《高邑诗词选》近日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编者简介陈金锁 , 祖籍河北临城 , 出生于1955年 , 大学文化 , 1972年于高邑参加工作 , 曾任高邑县公安局副局长、监察局长、检察院检察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 现任高邑县政协主席 。自幼与诗结下不解之缘 , 曾徜徉于唐诗宋词的艺术长河 , 採撷一朵朵耀眼的浪花 , 来浸润自己的心智 , 把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倾注于笔端 , 有200余首诗作在《中华诗词》、《燕赵诗词》等报刊发表 , 出版诗集《姊槐诗草》 。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诗词协会理事、高邑县诗词学会顾问 。作品序言高邑旧称鄗 , 是块古老的土地 , 有着悠久的历史 , 在人类繁衍生息的过程中 , 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据史志记载 , 早在南北朝时期 , 邑人眭夸着《知命论》 , 李神威撰集《乐书》近百卷 , 唐代李至远有着作《左氏春秋编记》 , 明代岳凌霜作《易解》 。然而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料在历史的长河里被逐渐淹没 。诗歌是文化的精华 , 漫长而绚丽的中国诗史通常以《诗经》为开端 , 可惜的是在这一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中找不到有关高邑的痕迹 。高邑人杰地灵 , 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 , 见于记载的自三国后有魏国的王黎曾任黄门侍朗 , 晋时的眭迈为徐州刺史 , 南北朝的李融、李贞都曾在魏做过中书侍朗 , 李秀林在魏为司徒司马 , 李义深齐时拜鸿胪少卿 , 选齐州刺史 。李神威在魏武末为尚书左丞 , 眭豫北齐时曾为礼部郎中 , 眭仲让在北齐天保中为尚书左丞 。到隋朝 , 李正藻曾为尚书部员外郎 , 李雄曾拜鸿胪卿 , 进爵高都郡公 。古人非常重视文化 , 他们能够出仕做官 , 多以品学兼长 , 不可能没有诗歌作品 , 遗憾的是史无记载 , 无以留传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 《全唐诗》收录了二千余人的五万多首作品 , 可谓盛极一时 , 至今尚未发现高邑籍的作者 。有宋一代 , 填词兴起 , 从小令到长调 , 名家如云 , 成为诗歌史上的又一辉煌时期 , 让人惋惜的是高邑人却又缺席 。现在见到高邑最早的县誌是清康熙二十四年修编 , 其上载高邑县誌原跋一篇 , 署名为万曆丙申知县金四科撰 。万曆是明末年号 , 说明在清康熙二十四年本县誌之前尚有明代县誌 , 然而已无从查寻 , 其志有无诗作记载也不得而知 。在清康熙二十四年本县誌的仙蹤栏内 , 有一个神话故事 , 其中留下来一首赠诗 ,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话 , 这首诗就成为高邑至今见到的最早的诗了 。这个故事说 , 唐朝时 , 徐家庄村一个人 , 修元默得长生术 , 飞升成仙 , 人们叫他徐神翁 。在唐德宗时 , 槐河发大水 , 将要淹到徐家庄村 , 徐神翁以笔点水 , 水从村旁流出 , 使村民避免了灾患 。到宋朝 , 在宋高宗还为康王的时候 , 徐神翁与之游 , 赠与康王这样一首诗:“牡蛎滩头一艇横 , 夕阳西下待潮生 , 与君不负登临约 , 同到金鳖背上行” 。当初康王未悟出是什幺意思 。康王即赵构 , 登基后是为南宋高宗 。金兵南侵 , 宋朝失利 , 高宗南渡航海 , 日旅夕潮 , 把船搁于浅滩 , 他问这是什幺地方 , 有人回答说这个地方叫牡蛎滩 。高宗上到一个小山上 , 问这是什幺山 , 回答说 , 这是金鳖山 。这时高宗恍然忆起徐神翁赠给他的诗 , 再向左右环视 , 忽然发现这首诗就题在山壁上 。墨迹还没有乾 , 就象刚写的一样 。这个故事不管真假 , 庆幸的是给我们留下来一首诗作 , 其年代应该是南宋的初期 。我县能够见到的史册记载的诗作 , 始于清康熙二十四年版县誌 , 其后的续志都有所增删 。纵观其作者 , 最早的仅可上溯到明代 。明燕王扫北后定都于燕京 , 高邑地处京畿 , 为有志之士施展抱负提供了机遇 。这个时期 , 高邑才子赵南星、李标、赵兴邦、郭实等人应运而生 , 在历史的舞台上搏击风雨 , 政余罢闲 , 以诗咏怀 , 有时与乡贤邀饮题咏 , 或咏史抒情 , 或咏物吟风 , 留下了大量作品 。此后直到民国 , 历任高邑知县和官吏也间有诗作 , 可惜的是其中一些没有留传下来 , 载入县誌的为数不多 , 仅百余篇 , 这些已经成为高邑珍贵的文化遗产 。令人忧虑的是 , 清代三次修志 , 即康熙二十四年本、乾隆四十三年本和嘉庆五年本 , 已不流传 , 县誌办仅存一套底本 。民国版县誌虽尚存少许 , 莆落民间 , 已是寥寥 , 所载诗文很难见到 , 高邑的诗作几近漂没 。可贵的是一九八九年县誌办将清代三部县誌作为一套校注再版 , 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但由于旧志上作断句、尽用繁体 , 多用古字 , 且多处漫漶不清 , 给校注工作造成困难 , 使再版本诗文错讹连篇 , 句读不通 。于是挖掘抢救工作就成为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利用将近一年的时间 , 将清三套本、民国本和一九九三年本新县誌中的诗词进行甄别校对 , 以求为后人提供一个善本 。为慎重其见 , 我们又到省图书馆、市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 。在市图书馆查到了《稀见中国地方志汇》 , 其中有高邑清康熙二十四年版县誌 , 为我们校对提供了方便 。同时查到了清高邑籍人李兆龄的《舒啸阁诗集》 , 此前这部诗集在县誌中仅有存目 。在省图书馆查致电了吴桥范景文刻的《赵忠毅公诗文集》 , 其中有完整的《赵忠毅公诗集》 。赵南星着述颇丰 , 但收录其华生诗作的集本尚属首见 , 为我县历史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陈金锁2006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