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桿菌科


肠桿菌科

文章插图
肠桿菌科【肠桿菌科】肠桿菌科细菌分布广 , 寄主範围大 , 人、动物、植物都有寄生或共生、附生、腐生 , 也可在土壤或水中生存 , 与人类关係密切 。肠桿菌科细菌易于培养 , 繁殖快(在适宜条件下每20~30分钟可增殖1代) 。有些种如大肠桿菌是研究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材料 。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肠桿菌科
拉丁学名:Enterobacteriaceae
界:细菌界
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纲: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
目:肠桿菌目(Enterobacteriales)
主要功能肠桿菌科包括无芽孢、周身鞭毛或无鞭毛的革兰氏染色阴性直桿菌 。
肠桿菌科

文章插图
化能有机营养 , 兼营呼吸代谢和发酵代谢;可通过氧化多种简单有机化合物或发酵糖、有机酸或多元醇来获取能量;大部分能在含有一种碳源的无机氮培养基上生长;有些种生长时需要某种胺基酸或水溶性维生素;除个别血清型外 , 接触酶均为阳性 , 氧化酶阴性;除欧文氏菌属中的少数种外 , 均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DNA(脱氧核糖核酸)中的G+C(鸟嘌呤和胞嘧啶)克分子含量为39~59% 。分类依据1937年拉恩提出建立肠桿菌科以来 , 所含属的範围几经变动 。一般该科下分5族、12属 , 发酵反应和血清反应是肠桿菌科细菌分类的重要依据 。对糖类发酵有两个主要途径:一是代谢主要终产物为混合有机酸 , 包括琥珀酸、乳酸、乙酸和甲酸;另一代谢主要终产物为中性溶剂 , 包括乙醇和丁二醇 。在前一途径中如有甲酸脱氢酶 , 则该种细菌发酵糖类产生相当数量的二氧化碳和氢气 , 比值为1∶1 。后一途径在形成丁二醇时产生二氧化碳 , 而且二氧化碳与氢气的比例大于1 。发酵途径的检测和能利用某些糖发酵为肠桿菌科分族和属的重要依据 。
鉴别特徵
族和属G+C克分子%最适生长温度发酵产物动力对乳糖发酵从糖产气备注1、埃希氏菌族①埃希氏菌属50-5337℃混合酸+++肠道病菌②爱德华氏菌属50-5337℃混合酸+-+肠道病菌③柠檬酸桿菌属50-5337℃混合酸+++肠道病菌④沙门氏菌属50-5337℃混合酸+-+肠道病菌⑤志贺氏菌属50-5337℃混合酸-多数阴性-肠道病菌2、克雷伯氏菌族①克雷伯氏菌属52-5937℃中性溶剂-±+呼吸道病菌 , 产红色素②肠桿菌属52-5937℃中性溶剂+++呼吸道病菌 , 产红色素③哈夫尼菌属52-5937℃中性溶剂++(迟)+呼吸道病菌 , 产红色素④沙雷氏菌属52-5937℃中性溶剂+±(迟)±呼吸道病菌 , 产红色素3、变形桿菌族①变形桿菌属39-4237℃混合酸和中性溶剂+-+4、耶尔森氏菌族①耶尔森氏菌属45-4730-37℃混合酸±多数阴性(迟)-啮齿类和人类致病菌5、欧文氏菌族①欧文氏菌属50-5827-30℃混合酸和中性溶剂+-±植物致病菌+:阳性;±:多数阳性;-:阴性常见种属①埃希氏菌属:包括5个种 , 即大肠埃希菌、蟑螂埃希菌、弗格森埃希菌、赫尔曼埃希菌和伤口埃希菌 。本菌属细菌DNA的GC比为48%~52% 。临床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俗称大肠桿菌 , 大多数菌株是人类和动物肠道正常菌群 。致病性:主要是侵袭力、内毒素、肠毒素等致病因素引起各种炎症(如胆囊炎、泌尿系感染、肺炎、新生儿脑膜炎、伤口感染、菌血症及腹泻等) 。内毒素还可引起发热、休克、DIC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