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性别分析


法律的性别分析

文章插图
法律的性别分析【法律的性别分析】《法律的性别分析》是2009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孙文恺 。本书主要讲述了通过各国法律来对性别进行法律化研究 。
基本介绍书名:法律的性别分析
作者:孙文恺
ISBN:9787511802453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丛 书 名:中国法学院校学术大系
出版时间:2009-12-01
版 次:1
页 数:344
装 帧:平装
开 本:大32开
内容简介《法律的性别分析》关于性别建构法律机制的分析,特别是关于性别的社会化和法律化的理论,关于性别法律建构的外在方式,即法律中的女性形象的建构、性别法律建构的内在机理和社会场域的探讨,性别关係与法律互动关係的机理,显性性别冲突与法律变迁之间关係的分析等不仅使其具有了性别分析法哲学理论品格,而且使其具有了性别的法律社会学研究意味,颇具理论新意和启迪价值 。《法律的性别分析》关于性别视角下的中国法律研究也使其获得了该项研究的中国立足点和现实价值,这是值得肯定和讚赏的 。《法律的性别分析》作为当代中国系统研究性别之法律问题的学术专着,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开拓性意义 。在我有限的阅读範围内,儘管我国曾有学者对西方女性主义法学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评析,也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社会性别关係的法律调整进行过有益的专题研究,但如《法律的性别分析》从法哲学角度对性别关係及其调整进行系统法律分析的着述则是寥寥无几 。这种具有开拓性的学术努力既凸显了《法律的性别分析》的理论价值和意义,也使《法律的性别分析》的研究成为我国开展这一领域高水平系统研究的初步尝试:其中包括许多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拓展和深入的专题研究;也有许多重要的观点需要进一步地论证和深化;有些观点还可能受到质疑而需要修正 。但是,这毕竟是一种有益的学术努力,而且在我看来这种学术努力无疑是成功的 。目录绪论 法律之性别分析的理论前提一、“性”的二重性的内涵二、“性”的二重性之逻辑起点:“性别”的概念三、“性”的二重性之于法学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四、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立场第一章 法律建构性别关係的历史进程第一节 法律建构性别关係的起点:性别支配主体的易位一、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二、男性在两性关係中的支配地位是法律建构社会性别的逻辑起点第二节 奴隶制的性别法律制度一、希腊城邦国家的性别法律制度二、《汉穆拉比法典》规定的性别法律制度三、《摩奴法论》中的性别法律制度四、罗马法规定的性别法律制度第三节 欧洲中世纪的性别法律制度一、日耳曼法对妇女社会性别角色的定位二、教会法规定的性别制度三、文艺复兴到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性别法律制度第四节 前资本主义社会性别法律制度的特点一、男性在两性关係中居支配地位的社会性别制度已被普遍地法律化二、两性不平等的性别制度隐藏在更为尖锐的阶级矛盾之中三、前资本主义法律构建的性别制度维持了两性之间的基本和谐四、不平等性别关係的意识形态化五、前资本主义的性别法律制度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状况第二章 性别建构的法律机制第一节 性别的社会化与法律化一、人的社会化与性别的社会化二、性别的法律化第二节 性别之法律建构的外在方式、内在机理及社会场域一、法律建构社会性别的外在方式——法律制度中的女性形象二、法律建构社会性别的内在机理三、性别之法律建构的社会场域第三节 性别关係与法律的互动一、两性互动的角色理论视角二、作为反映性别关係现状的法律三、作为推动法律发展动力的性别关係第三章 显性别冲突与法律制度的互动第四章 美国女性主义法学与性别法律意识形态的解构第五章 性别正义的法律之维第六章 性别角下的中国法结束语参考文献后记·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