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不见山

三山不见山【三山不见山】三山不见山,民谣,安徽省广德市自古以来就有“三山不出头,河水向北流,贫富无三代,清官不到头”的民谣传说,虽无正式的文字记载,却是一直流传很广 。有的说此民谣传说是形成于清末民初,因其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时代内涵,很生动地概括了广德的政治、经济、地理山向水流、历史、文化和人际关係等 。
基本介绍中文名:三山不见山
文化性质:民谣
流行区域:安徽省广德市
非遗等级:市级
简介三山不见山,民谣,安徽省广德市自古以来就有“三山不出头,河水向北流,贫富无三代,清官不到头”的民谣传说,虽无正式的文字记载,却是一直流传很广 。有的说此民谣传说是形成于清末民初,因其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时代内涵,很生动地概括了广德的政治、经济、地理山向水流、历史、文化和人际关係等 。属于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来历三山不见山指古城内有万桂山、笔架山、孔明山三座山,三山虽名为山,实为人工堆起来的土丘,且矮小得高不出古城墙头 。三山原有许多人文古蹟,如今只剩下一些遗蹟、古志记载与民间传说了 。据《万曆志》、《杨志》及明贾暹《万桂山记》载,万桂山是明成化十年知州周瑛所筑,在州城东南隅、文庙东侧的明伦堂后,因治圃学后地,为补地形之缺与后园之虚,日委土而积倚之,培山址,手植万桂,期于多贤,因号为“万桂山”,山之命名即由此而来,于是州学形神备矣,今亭俱无存,桂亦销亡;笔架山在州城西南隅,是一培丘,土人云:形如笔架,上结小庵(长十弓、横三弓二尺,计一分四厘有奇);孔明山坐落州东文庙状元坊内,相传广德有一个状元才高八斗,曾自比孔明,封官后在文庙侧建状元坊,广辟学圃、市民田、筑土丘,土人称之孔明山,今圮 。河水向北流也指“众水向西流,两河夹一州,两河夹州城”等,因广德城区四周群山环绕,中部是宽广的丘陵、平畈、小盆地,主要水系都是通过广德桐汭河、无量溪河汇于郎川河、南漪湖而向北流,这奇异的自然现象在别处是很少见的(神州万里、大江南北大多是滔滔江河东流水) 。贫富无三代原指广德市虽有丰富的自然物产特产(素有“推不完的广德,装不满的泗安”之称),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火、瘟疫、旱涝、移民较多,也指民间财富积累的变数、风险、社会动荡较大,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所以不管是巨富商贾、地主豪绅,还是良田千顷、家大业大,都会不堪社会变故而遭受沉重的打击,因而很难长久富下去 。古今无数事实证明,少数人煞费苦心、不择手段聚敛的财富确实可以让子孙世代享福,但大多数人则由于儿孙瞎作胡闹、太不争气或运道转背、遭人算计,就把数以百万、千万计的财富生生败光,故俗话有“富不过三代”之说,至于为何富不过三代在传统的说法有“因果报应”、“吝啬守财、不行善事”等等 。其实所谓“因果报应”、“善报、恶报”是人的因素在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所谓“恶有恶报”其实是“自作孽、不可活”而不是什幺天谴神责,古今许多贪官为了捞钱不惜以身试法,以至树敌太多已为后代种下祸根,当他翘了辫子后,其子女因受其恶劣行径的影响至深,再无保富争宠之权势,那些敌对者就要拿他的后代开刀并整垮其子女,也就经两三代人折腾净光了;而所谓“善有善报”乃是后代继承了他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立身处世以他们的清正廉洁开明、乐善好施为楷模,故而能自强自立、有所作为并能“五世其昌” 。只可惜世人大多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罢了,“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益增其过”,也就有了民间流传已久的“富不过三代”的忏言了 。清官不到头是指广德市历史上曾出现过清官难当的时期,因广德这块特定的社会结构、人际关係、群体利益、移民冲突、行业竞争、宗族权威、帮会宗教派别势力的错综複杂,清官稍稍不慎就会触犯他们的利益,因此往往为官不到任期就愤然而去,以致老百姓们只能叹息“清官不到头” 。相传广德真正的清官只有范仲淹等人(范仲淹刚正不阿、清贫终身,未给后代留下任何财产,但他的四个儿子都官至宰相、公卿、侍郎,曾孙辈也仍十分发达),那潢水塘只清了一、二次,时间也极短,清代乾嘉年间曾有数位知州回任、复任,受到老百姓的欢迎与爱戴,城内的先贤祠、思贤堂、景贤街等即是例证 。而在民间传说中,广德仍是一个“清官不到头”、“清官很难到头”的地方,箇中之谜实难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