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与建筑遗产保护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传统村落与建筑遗产保护协同创新中心

文章插图
中国传统村落与建筑遗产保护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传统村落与建筑遗产保护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历史建筑与传统村落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是为应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紧迫需求,回响教育部面向文化传承领域学科交叉、协同创新的号召,由天津大学与各单位协同共建的 。其中以天津大学为牵头单位,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建筑大学为核心参与单位,以故宫博物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和敦煌研究院为主要协同单位,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致力于历史建筑与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研究 。
基本介绍中文名:中国传统村落与建筑遗产保护协同创新中心
牵头单位:天津大学
核心参与单位: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
主要协同单位: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等
中心简介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城镇建设日新月异 。然而,珍贵的建筑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传统村落迅速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绝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与此同时,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在“以人为本”和遗产保护与当地社会发展和谐共进的指导原则下,于保护理念、基础研究、制度建设及套用技术等方面均有长足发展 。面对文物保护的紧迫需求和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快速发展,国家多次重申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基于此,“中国传统村落与建筑遗产保护协同创新中心”应运而生 。“中国传统村落与建筑遗产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是由天津大学牵头,整合高校、政府部门、行业学会、科研院所、国际机构的优势资源,确立“建筑遗产与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为主题,在保护过程中坚持“文化理念-有形遗产-无形遗产”为纽带,打破原有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的藩篱,还原文化本真 。工作任务中心工作聚焦在“传统村落”和“建筑遗产”两大领域,并从中提炼七个具体研究方向,内容涉及具体保护对象(传统村落、民间非遗、大遗址、古代近代建筑)、保护的手段(基础研究、监测预警、遗产修复)、文化的传承途径、以及保护政策和技术等方面 。通过相关科研项目的运行,中心将在技术创新方面相继建立基础数据平台、认知研究平台、保护监测平台、传承创新平台;在学科体系方面建立专业纵向和联合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国家需求为导向,坚持多渠道来源和输出的複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外部招聘、内部培养以及国际合作的方式打造一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文化遗产研究队伍 。中心最终将探索统筹“高校-政府-行业-科研-国际合作”的合作机制,将“中国传统村落与建筑遗产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打造国际知名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桥头堡,推动我国文化强国发展战略 。天津大学作为中国传统村落与建筑遗产保护协同创新中心的牵头单位,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故宫博物院等多家科研院校的支持下,与国内相关学会机构和国际相关科研组织展开深度合作,组成了一个技术力量雄厚、设备资源先进、科研成果丰富的研究基地 。基地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领域中的各个方面,如信息採集与记录技术、基础理论研究与评估技术、监测修复与数位化管理技术、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为今后协同创新中心科研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