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产品包装创新工业设计中心

湖南省产品包装创新工业设计中心湖南工业大学是一个以包装为特色的多科型大学 , 是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包装教育委员会、中国包装技术培训中心、中国包装技术研究所、中国包装总公司包装新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的依託单位 。本研究中心围绕产品包装设计 , 基于包装学相关的学科基础上 , 结合其他如材料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慧学、设计艺术学等学科 , 通过对数字智慧型化包装技术、绿色包装技术等内容进行可行性分析及实证研究 , 并对产品包装的造型、结构、形态、装潢等视觉形式进行较深层次的研讨 , 为湖南乃至全国包装产业界搭建包装创意、技术、工艺及检测等专业化的共享科技平台 , 为湖南包装的品牌创新服务 , 以建立智慧型化和绿色化为主的产品包装创新体系 。拟组建的产品包装创新设计中心 , 通过3-5年时间 , 旨在通过加强创新设计的研究与开发 , 在包装设计理论及套用方面 , 占据产品包装行业与学科的最前沿领域 , 为我国的现代化、湖南的工业化提供研发和技术支持 。中心主任为朱和平教授 。1983年9月至1994年7月先后毕业于湘潭大学、郑州大学和武汉大学 , 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2项 , 省部级项目6项 , 出版学术专着9部 , 主编全国通用教材3套70余种 , 个人独撰3种 , 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 其成果五次荣获省级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近五年来获得的主要荣誉有:①2002年 , 入选湖南省“百人工程”专家;②2004年 , 全国优秀教师、记湖南省一等功;③2005年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确定为湖南省艺术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④2006年 , 湖南省首届教学名师、省级精品课程“现代设计史”主持人 。中心愿景、目标一.在研究开发方面 , 紧随包装设计发展前沿 , 瞄準国内包装行业发展态势 , 在加强基础理论及套用研究的同时 , 大胆探索适应资讯时代包装设计发展的新情况和未来趋势 , 在3-5年时间里 , 针对湖南省包装企业界的问题与项目进行一些中远期课题的研究及技术开发 , 初步构建以数字智慧型化和绿色产品包装设计为主的产品包装创新平台 , 以实题真作和概念设计等形式 , 全面开发各类产品的信息化包装和绿色包装 。二.在成果转化方面 , 继续提倡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方向本科生课题设计及毕业设计真题实作 , 在现有60%左右设计转化率的基础上 , 争取被企事业单位採用率达到80%以上 。通过实行产研结合 , 将企业课题引入本中心的科研领域 , 使目前已经具备的和正在开发的概念设计 , 基本转化为社会生产率 , 概念设计的技术贮备期一般不超过三年 。五年间 , 实现包装设计成果转化率不少于1000项 , 其中由本设计中心科研人员开发的设计不少于300项 。三.在人才培养方面 , 继续夯实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方向本科教学 , 培养包装设计方面的创新套用型人才 , 三年内使本科毕业生达到540人 。同时在目前已有的设计艺术学硕士点的基础上 , 力争2009年成功申报设计艺术学博士点 , 培养高层次研究型包装人才 。通过加大设计艺术学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及套用研究方向硕士生的培养力度 , 使硕士生人数每年达到15-18人 , 其中优秀毕业生、优秀论文、优秀设计率达到95%以上 。四.在对外开放方面 , 一方面继续加强同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包装学院、法国兰斯艺术学院、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设计学院的合作 。通过合作办学、互派访问学者、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 , 使本中心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在今后3-5年内 , 本中心每年将派出不少于10人次研究赴国外访问、学习和考察;每年邀请不少于3人次的国外知名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另一方面 , 依託本中心 , 加强与湖南省包装企业界的合作 , 推行产研结合的运行机制 , 为企业提供项目开发、概念设计、造型设计、装潢设计、结构设计及品牌策划等全方位的服务 。五.在社会经济效益方面 , 通过为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项目设计 , 特别是通过数字智慧型化与绿色产品包装设计 , 提升和打造企业品牌 , 创造出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5年间 , 可以预见直接社会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 , 间接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 , 本中心将获效益5千万元左右 。六.在组织管理方面 , 通过最佳化组合 , 建立一支45人左右 , 在学科、专业、研究能力、研究水平方面 , 优势互补 , 具有国内外一流水平的产品包装设计学术团队 。规範管理、建立一套责任明确的层级管理制度 , 并採用优胜劣汰机制 , 将竞争机制引入管理中 , 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