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二 )


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文章插图
素质教育学校积极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设有学生会、校广播、航模队、交响乐队、足球队等社团和学生活动组织,丰富了校园生活 。为了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学校在几年前就开设了心理谘询室,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和家长解决心理问题,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充分肯定 。学校办学经验丰富,教师队伍精良,教学管理科学,赢得师生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办学成果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兴能力,是现代新型教育模式对学校提出的新要求 。因此学校以研究性学习为基础,把教学改革落到实处,2012年至2015学校共有64名学生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先后获得了国家级和省级等不同级别的奖项,百余人取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市奖项 。学生成绩1996年以来高考上线率及录取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三年来一年上一个台阶,1999年至2001年的高考上线率分别为50.7%、84.9%、91.7%;高考录取率分别为63.1%、74.6%、86.4%,高中会考合格率保持比较高的水平,2000年陈博亚获全省理科高考第一名,一名学生获兰州市中考成绩第一名,为各类高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 。数年来,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高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考一直保持着较高的上线率,2007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70%,位居省级示範性普通高中第3名,实验班重点上线率达到62%,本科上线率达到90% 。先后有多名学生在每年的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被保送或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着名大学深造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较高,社会声誉良好 。先后夺取了甘肃省高考1981年文科状元和1989年、2000年理科状元桂冠 。2001至2007年,该校高考上线率一直保持在75%以上,学校步入了发展的辉煌阶段 。近几年来,高考重点上线率和本科上线率在该校高中生源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一直保持在25%和75%以上,位列同类学校前列 。教师队伍教职工147名,其中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54名,省、市级骨干教师28名,县区级骨干教师21名,兰州市教学新秀24名,市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8名,有兰州市金城名师马鸿工作室和兰州市名班主任张静玉工作室 。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100%,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25人 。在继承学校众多优良传统和办学作风的基础上,实施科学化、精细化、有效化管理,确立了“以人为本,自信自强,精细管理,质量第一,创新改革,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阐明了“以诚待人,以善处事,以实求进,以稳求新”的工作原则,提出了“精诚团结,务本求真,爱岗敬业,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 。紧紧围绕教学绩效“一个中心”开展工作;狠抓课堂教学和安全教育“两个重点”;强化干部队伍、教师队伍、行管队伍“三支队伍”建设;推进班级管理工作、教研工作、级组(年级组和教研组)工作、环境建设工作“四方面”工作;实现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师生素质、提升文化品位、提升办学实力的“五个提升”工程 。认真组织实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三年规划,不断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在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德育管理工作实效性、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校园文化品质等方面採取了一些列重要举措,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学校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所获荣誉学校认真做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建有航模社、模联、报社、手风琴及各类学科兴趣小组社团二十多个 。近几年有260余人(次)获得各学科竞赛奖,一名学生在全国高中化学竞赛中获叄等奖;学生管乐团在西安“国际青少年管乐艺术节”两次获金奖、银奖,2004年9月8日,兰州市教育局正式下发了关于将“兰州市铁路第一中学管乐团”更名为“兰州市中学生管乐团”的批覆,体现出了管乐团的非凡实力,航模队在全国青少年“伊利杯”航空模型竞赛中荣获团体第二名 。1996年被兰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兰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1998年被兰州铁路局评为“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先进单位”1999年被兰州市城关区命名为“绿化先进单位”2000年被路局命名为“局级文明单位”,被甘肃省教育厅评为甘肃省中、国小“德育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被兰州市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单位” 。2008年,学校被命名为兰州市首批青少年科技创新实验学校,多次荣获兰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先进单位 。2012年10月《兰州日报》刊发名为《兰州五十一中多举措打造高效课堂》的报导 。2013年2月该校张德友校长的论文《高效课堂要在长出来上做足文章》发表于《中国小教育》 。2013年4月《兰州日报》教育专题版刊发《满树花朵缘自春天播下的一粒种子》的文章 。2013年10月《中国教育报》刊发题为《探索·变革·突破 为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倾力打造“121”高效课堂模式》的文章,专题报导该校新课程改革模式 。在历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了显着成绩,共有13个项目荣获省级一等奖,24个项目荣获省级二等奖,7个项目荣获省级三等奖,其中一项获国家二等奖,两项获国家三等奖,1个项目荣获兰州市市长提名奖,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该校“121”高效课堂建设成果显着,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学校现为兰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实验学校、科技创新先进学校、兰州市新课程改革样板学校、兰州市平安校园、兰州市教育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兰州市校园安全“技防”试点学校、兰州市教育局系统和谐校园、兰州市优秀家长学校、兰州市争先创优先进党组织、兰州市学校文化建设示範校和绿化示範学校、兰州市模範职工之家、兰州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兰州市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学校、甘肃省科技创新教育实验学校、甘肃省首批德育示範校、教育部全国教育技术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 。2013年12月顺利成为北京化工大学的“优质生源基地”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工作思路】以人为本,自信自强;精细管理,质量第一;创新改革,科学发展【工作原则】以诚待人,以善处事,以实求进,以稳求新【工作作风】精诚团结,务本求真,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办学宗旨】育人为本,精细管理,追求卓越,彰显特色,师生共进,人民满意 。阐释:学校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 。对学生负责,促学生成功,不仅应该是学校追求的目标,还是学校对社会、对家长和学生的承诺 。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学校教育应该为学生未来的成功奠基 。“育人为本,精细管理,追求卓越,彰显特色,师生共进,人民满意",这一办学宗旨是兰州51中全面的教育思想、管理理念、发展目标的综合体现 。评判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主裁判"不是党政领导和主管部门,而是学生家庭,是广大人民民众,"金杯银杯不如人民的口碑" 。人民满意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人民满意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既体现了学校的胆识,也彰显了学校的教育实力 。【办学目标】争创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教育质量、一流的文化品质 。阐释: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结局 。学校要在当今激烈的校际竞争中胜出,就必须在发展规划上做到"争创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教育质量、一流的文化品质",在审时度势的基础上以高瞻远瞩的胸襟和出奇制胜的决策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以"一流"的学校培养出"一流"的学子 。【教育宗旨】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阐释:高中教育的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不同于国中和国小,面对是离社会发展距离更为接近的学生 。学校立意于将学校的知识教育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思想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未来人才的要求也将越来越严格,因此,"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是一种动态的高标準的教育要求;教育的本身是针对人的教育,人文教育的核心,是强调对人的教育不仅只是知识的层面,更是人格力量的培养和锻造,因此,"高尚道德情操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刻的体现出学校人文主义教育的情怀 。因此,充分结合培养目标,在教育道路上,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在这样充满勃勃生机与浓厚人文氛围的校园里,通过充分的人文教育影响和引导学生的心灵成长,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竞争实力并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未来人才 。【培养目标】让学生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健全人格、强壮体魄的合格毕业生 。阐释:培养目标是学校对学生的发展要求的体现 。"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健全人格、强壮体魄"是核心要求,包含了学校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具体要求,51中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当地名校,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也相对较高 。在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执行国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全面落实国颁普通高中课程标準的基础上,开设、开齐和开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通过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既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之全面发展,又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这一培养目标充分体现了学校的育人高度和决心 。【战略目标】让学校发展成为具有地域性竞争力的学习型学校 。阐释:地域性,是指兰州市及其外延甘肃省 。兰州51中在省会城市兰州已具有较好知名度,整合学校发展资源和优势,为进一步提升和强化品牌力量,将战略目标的区域範围由本市扩大到本省 。"学习型"包括两方面,一是指教师通过不断钻研学习和提升专业技能,二是指学生善学乐学文化知识,既指主动学习的态度又指明学生的根本任务 。同时通过调查问卷反馈,我们了解到,这也是广大师生对学校悠久积澱的学校文化的认同和继承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学校的发展必须将对本校历史的关注与人文关怀密切结合,因此,将51中打造成为极具竞争力的学习型学校,传承学校重视教学重视师生髮展的精神,向一流高等学府输送有着优秀创新力和健康坚韧的心理力量的"人才基地" 。这一战略目标全面强化了51中的发展愿景和提升当地品牌学校的领导地位的决心与毅力 。文化传统校训厚德 宏志 敦行 求真阐释:校训是学校文化的纲领,规範全校师生教工的行为并体现学校文化的深层内涵和特色 。它是全校师生的座右铭,是学校精神的概括和提炼,高度体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和精神风貌 。因此,在对校园文化理念的梳理过程中,结合学校认真反馈的意见,同时紧密围绕学校的现代化的办学方向和教学目标,将学校原办学理念提出的"厚德、宏志、敦行、求真"作为校训,既能更贴切而深远的表达出学校一直以来的精神文化内涵,同时又很好的体现出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对自身历史的继承性和传承性 。厚德:出自《周易·坤》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拥有高尚的品德,容载万物 。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成为志士仁人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有着深刻的内涵,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说明了思想道德品质在整个人生中的意义,体现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始终将学生的品德教育置于一切工作之首,教师以“育人”为教育教学的首要职责 。所以,我们取其义,将"厚德"放在校训之首,要求所有教师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这与"努力使道德法令化为内在需求,最终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宗旨是完全切合的 。宏志:《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参以定之 。”“宏志”是指树立宏伟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把它作为校训之一,是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学生应把远大的理想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认识到学习不仅和自己的未来有关,同时也是一种严肃的责任感的担负;对教师而言,是指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要有自我发展的宏伟志向,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失败和成功,学会在得失中锻造和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 。敦行:语出《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敦”是敦促、勉力的意思,“敦行”意即勉力去做,强调动手的能力、实践的作风和对道德的践履 。坐而论道、光说不做,只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为学者不光要志存高远,而且还要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展现自己的知识与品格,远大抱负只有通过脚踏实地的行动才能实现,只有认真实在、脚踏实地行动并在行动中勇于开拓创新,只有将知和行、理论和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才能算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因此,要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创造,并善于在创造中独立思考,在思考中不断创新 。重视养成教育,为学生终身奠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求真:这既是对做人的品格要求,又是求知的科学态度 。陶行知先生有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成功之路,始于做人 。只有学会做人,做一个真正的人,才能以求实的态度探索客观世界的真谛与规律 。“求真”的另一层含义是为人处事的真诚与信实,它的对立面是做假 。在呼唤诚信的今天,提倡“求真”,更能彰显出它现实的意义 。正如诗人海涅所言:“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一旦失去了“真”,“善与美”便无所依附 。因此,将"求真"置于校训之中,体现出学校务实的态度与精神追求 。教风治学严谨 崇德敬业阐释:教风是教师教学和治学的作风,反映教师的职业操守、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是一所学校教师风采的展示,教学能力的体现,教学目标的追求,教风要求概括学校教职工的职业道德、职业品质、教育教学原则和工作特色,以教师的榜样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进而形成良好的校风 。在校风指导下,密切结合学校的教育文化发展核心----“人文教育”的特点及要求,以学校54年的优秀教学经验为历史基础,立足于现代科技教育要求,融汇现代思想糅合人文精神,在保留原教风“治学严谨”的基础上,整合学校对基础理念的思考,提出“崇德敬业”,体现了教师道德责任感,它既是教学的需要,也是育人的需要 。治学严谨:是对教育工作者治学的要求 。指严格谨慎 。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解剖自己,才有高标準,高要求,才有超群之师,才有出类拔萃之生 。严师出高徒,只有严格才能创造更高、更快、更强之精品;谨慎,才能不出差错、少出差错 。"诸葛一生唯谨慎",谨慎,是细心、是智慧、是周全 。严谨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也是我们事业发展和学生成材的基石,体现在为人、治学、教学等方面严谨、求实谦虚、谨慎,好学,求真,严格自律,严谨求实,做人、做事真诚认真 。一个人只要养成了严谨的习惯,这个习惯就会影响他整个的一生 。严谨是教师道德责任感的体现,它既是教学的需要,也是育人的需要,教师只有不断深入钻研,提高技能,并以身作则,才能实现教育目标,也才能感染学生勤奋好学;同时,这也是一种治学态度,"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为师者必须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之中,将科学发展观与治学精神相结合,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敢于创新 。崇德敬业:是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 。“崇”是推崇的意思,“德”在古汉语中释义为道德、品行、德行、修为、情操和气节 。《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指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品格 。《大学》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至善”,《大学》中“在明明德”的理念包含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明明德”是弘扬、推崇正大光明的道德理念(这里借用的是重在德育的意思) 。德在这里可诠释为:一为德行,意即美好的道德品行;二为德育,以德育人;三为道德,德以修身 。“敬业”指忠于职守,诲人不倦,以育人为乐,严谨治学,潜心施教,创优良绩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学生、家长、公民的表率,这是教师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的标誌,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饱含热情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 。若能处处以主动、努力的精神来工作,那幺即使在最平凡的职业中,也能增加他的威望和财富 。这是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思想道德方面的高要求 。学风勤学慎思 志在鸿鹄阐释:学风是学校治学态度的集中体现,是校风导向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带有倾向性、持久性的态度和行为,反映全校师生做学问的精神和原则,要求高度概括学校师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式 。它是一种有效约束和规範学生行为、使学生配合併朝着学校战略目标迈进的精神力量 。学校原学风“勤学慎思志在鸿鹄”,大气凝练,充分结合了学校的培养目标:“让学生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健全人格、强壮体魄的合格毕业生 。”并且这一学风也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学校文化中所坚持的精神,磅礴之中独具特色,故而保留 。内涵挖掘提升如下: 勤学:出自《尚书·周官》中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唐代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 。” 俗语也有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勤学之风自古有之 。东晋着名文学家陶渊明在教育青年后辈时曾言“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缀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 突出强调了勤学对于学识、增智、成才的意义,并对勤奋学习的学风加以倡导与弘扬 。“勤学”是求知启智的根本途径,是育人成才重要条件 。进行立志勤学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立志勤学的精神,在任何时代,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需经得住磨鍊 。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面对竞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将之置于学风之首,树立旗帜鲜明的学风 。慎思:“慎”指严谨,慎重,“思”,指思考、思索 。“慎思”,指慎重思考 。“慎思”指要有爱思考的习惯,把所学、所听、所视的东西,经过自己大脑的认真思考、深入思考,努力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所谓"知道的是知识,知识的运用才是智慧" 。因此,慎思就是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所学的对象,不轻信,也不盲目怀疑,让所学能为自己所用 。志在鸿鹄:“鸿鹄”是古代对天鹅的称呼,又名鹄、鸿、鹤、白鸿鹤、黄鹄、黄鹤等,通常用“鸿鹄高飞,一举千里”来指人有雄才大略 。“志在鸿鹄”指拥有远大的志向,立意高远 。作为学风内容之一,“志在鸿鹄”体现了兰州51中独特的教育思想性和实践性,其独树一帜的视野高度在同类学校中出类拔萃,以强大的磅礴之势彰显出学校深远立意与培养高度,非常符合学校的发展方向 。校风严格 勤奋 互励 拓新阐释:校风是全校师生为实现学校愿景在长期共同努力中形成的行为风尚,是师生思想品质、作风面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教风、学风的总和 。因此校风要求简洁明确,能体现教、学、做的整体思想 。根据兰州51中的发展特点,结合学校的历史特色和精神,在继承原校风"严格勤奋"的基础上,同时也避免校风与校训在内容上的部分重複,我们对“扎实求真”做进一步提升,以“互励拓新”体现不断追求进步、积极乐观、互励合作的意志品格,同时继承学校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从而共创团结和谐的校园氛围,培养出现代化人才 。严格:指遵守或执行相关规定、规则十分认真、不偏离原则、不马虎,"严格"既是对教育治学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学习生活的要求,只有高标準严要求才能培养出卓越的踏实的人才 。勤奋:勤劳发奋之意 。学习、工作、学有所成、事业有成,都不能离开勤奋 。勤奋乃人生之根基,生命、生活中的一切皆赖勤奋 。唯有勤奋,才有生命之灿烂,唯有勤奋,才有生活之多彩 。勤奋,方有活泼生机;勤奋,才有气象万千;勤奋,才有兴旺发达 。教师勤奋,知识渊博,方法灵活,桃李满园,硕果纍纍;学生勤奋,博学善思,成绩优秀,品质超拔 。互励:指互相鼓励,相互支持 。“互”指的是在师生之间、同事之间、同学之间形成了一个交叉互动的网状结构,“励”不仅指生活中的相互鼓励和关心,亦指学习过程中的相互勉励、相互学习 。发自内心的互励,坦诚的交往,才会拥有真正的良师与益友 。而良师与益友,就是人生路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礼记·学记》曾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是说一个人冥思苦想的学习,不与友人讨论,就会形成学识浅薄,见识寡陋 。因此团结是一种力量,智慧也需要凝聚 。“互励”是以“自励”之心励人、励己,这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对“自主合作”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的倡导和探索,学校要向学生传达这样的信息:学习知识不是最终目的,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尤为重要;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不可能独立于个人的,必是需要群体的协作与互助,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学会”学习,不仅要有自主探究和实践的能力,更要善于与人合作,共同探究 。这也是人文教育提倡和要求的内容,在学知践行的海洋中,助人扬帆,借力扬帆,才能逐步走向学习的成功和人生的成功 。拓新:意即开拓进取与创新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日新谓盛德”,意为工作和学习都要勇于开拓和创造,吐故纳新,推陈出新,破旧立新 。创新是学校发展进步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学校要持续发展就要开拓进取,打破传统,解放思想,勇于挑战,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创新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创新办学思路 。“拓新”蕴含了一种唯新思维、求新意识、创造能力,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 。一切为了学校发展,一切为了学生髮展,勇于创新,勇于探索,为学生终生髮展奠基 。作为校风之一,体现出学校锐意改革,努力寻求学校发展的特色,敢立潮头,追求新异、最佳的形象,创造具有生命力的学校品牌 。学校文化的构建,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学校文化应当是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文化,影响深远 。因此"三风一训"必须走出制度,洗净铅华,与学校的教育宗旨,教育核心紧密融合,落实到每一位师生的言行举止中去 。针对兰州51中的全面情况,新思润专家小组经过多次反覆深入研究和讨论,提练出以上三风一训,以期起到提携纲领的作用 。学校定位高品质、高实践性、高发展力和竞争力的一流学校阐释:学校定位是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既是学校实力的体现,也是学校品牌的宣传方向 。高实践性:指是学校自身拥有的过硬的教学硬体,同时,面临激烈的名校竞争,高实践性是整个教育教学的行为主线,体现学校笃行的精神和个性 。这是极为重要品牌基础,应着力进行对外宣传;高品质:指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拥有的坚实而卓越的师资力量与教学条件,历经半个世纪而积澱了优秀的学校高品质的精神文化,是师生深以为豪的精神文化,同时亦指师资和学生具有高品格和质素 。“人”是发展之根本,高品质的师生是学校宝贵的精神 。高发展力和竞争力:指学校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和潜力,并不断自我更新,不断提升办学品位,向高水平、有特色迈近 。所谓"高发展力和竞争力",既是对学校原有办学成就的精炼而精闢的概括,同时也是对学校未来发展的一种激励,同时紧扣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情绪智慧型,帮助和引导学生全方位的发展,让学生不仅能品学兼优,更能以健康、积极、智慧的心态面对自己、面对生活、面对社会,提升自身发展力为进一步融入社会提升终生受益的竞争力,以智慧能源开启学生的人生智慧之旅 。学校的发展将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成长,而师生髮展力和竞争力的提升也会对学校形成良性的反作用力,因此,将学校对外的传播定位为"以高品质、高实践性提升师生髮展力和竞争力",从而与学校综合理念系统形成统一併产生积极的对外辐射合力 。文化定位将“智力”与“人文教育”贯穿学习生活的始终,力求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温暖的人文气息,以务实奋进的笃行精神向一流高等学府输送人才 。阐释:文化定位是指在充分理解学校的理念的基础上,确定学校的文化风格,形成有鲜明特点的内部特徵,挖掘文化亮点及特点作为学校特点影响师生,打造品牌 。兰州51中作为有着半个世纪发展历史并有一定良好精神传承的重点中学,针对其具体校情,其学校文化的定位要立意高远、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同时又能体现出独有的文化特色和文化深度,在传统文化之中融入现代创新思维的元素,将重点立足于兰铁人务实奋进的传统精神和作风,大力发扬创新特色,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充分融入人文教育,将人的"智力"与"人文"的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共创和谐共处、健康阳光的人文大环境,在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同时,力求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温暖的人文气息和浓郁自在的学习氛围,让师生流连而忘返,真正成为老师与学生乐于停留的地方,以文化带动发展,成为一流高等学府输送有着优秀创新力和健康坚韧的心理力量的人才基地 。服务理念尊重平等,成功引导,积极实践 。阐释:以产业眼光看教育,学校在本质上是为学生和教师进行服务的机构 。因此,服务理念也应纳入到学校文化的範畴,从而更好的促进和保障教育合理有序有效的开展 。尊重平等:指充分尊重学生,以平等的独立的视角面对学生,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尊重是包容的前提,是学校和谐发展的基础,这也是对学校精神的继承和发扬;积极实践:指主动积极的开展行动,敢于实践并且乐于实践,以务实笃行的态度切实做好学校的服务工作 。管理理念科学化、精细化、有效化阐释:这一管理理念继承和发扬了学校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科学管理的方式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 。科学化:指积极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把提高办学绩效的重心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来,以改变教师教学行为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自信心、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的培养,并初步探索出一些模式和路子;精细化:指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做得更精细、更有效,同时更多的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按照省、市有关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部署和要求,精心安排,认真部署,制订学校新课程实施方案,有计画、有步骤地推进学校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有效化:指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与狠抓精细化管理并轨,保持提升高考上线率、推进率,实现学校管有成效,教有成效,学有成效 。办学定位高品质、温暖和谐、敢于创新、务实笃行的个性化一流学校 。阐释:办学定位是指在文化定位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学校理念定位,对学校总体形象的框架性勾勒,进一步塑造学校形象,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发展之路,它是学校现实形态和未来趋势的结合点上对办学宗旨和领域所作的高度概括,它界定学校在何种範围内规划、实施办学活动 。因此,根据学校办学历史及发展实力,在学校办学定位方面立足于高起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高品质、高素质、温暖和谐、敢于创新的务实可行的形象发展路线 。高品质:指生源的高品质,师资力量的高品质,教学质量的高品质,学校硬体设施的高品质;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努力达到省内一流,学校建立较高标準的校园网和班班通,每个教室均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室必须满足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及学生自主创新活动的需要,建设高标準的艺术教育中心 。温暖和谐:人文教育的综合核心是人的正面能力和内心力量的培养,在人文教育的核心下,校内师生之间,师师之间,同学之间以及家校之间,将呈现的是以尊重平等的大环境下的温暖和谐,真正创设和营造一个更符合师生教育学习的文化阵地 。敢于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基础,也是对兰州51中长期以来的学校精神积澱的传承和发扬 。务实笃行:实践是思想的体现,务实笃行是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的做事 。教育是一件需要静心力行的事业,务实笃行既是对51中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精神的继承,更是行为的实践与发扬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务实笃行正是这种静心践行的精神的体现 。个性化:指学校特别的文化内涵,特立的办学风格等;在教育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一所学校只有準确进行办学定位,才可能使办学指向更明确、工作精力更集中、团队精神更强,才可能在公众中留下鲜明印象,才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赢得社会声誉 。我们认为,以"高品质、温暖和谐、敢于创新、务实笃行的个性化一流学校"作为本校办学定位,準确地勾勒了学校的精神面貌与物质形态,对外能够更好地提高本校的社会感知力和认同度,对内可以激发广大教工凝神聚力发奋向上 。这一定位既体现了该校历史的纵深感,又表明了学校的现实形态,同时对学校发展具有指向性,能够帮助学校找準位置、确定方向,能够激励学校全员奋发努力、勇争上游 。学校领导现任领导张德友:校长,校党委书记骈旭:副校长,校党委副书记张润娥:副校长杨玉良:副校长历任校长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历任学校领导简表主要负责人主要职务任期主要负责人主要职务任期杨思复校长1956年康藩校长1981年4月—1983年8月书记书记王庚骥副校长1956年冯远志副校长1981年9月—1984年1月赵永和书记1957—1958年毛有直副校长1982年8月—1990年1月张力钊校长1957年蔡登亭校长1983年8月—1986年9月郑佩一副校长1957年贾文升书记1983年8月—1986年7月熊梅颖副校长1957年崔昆校长1986年9月—1993年12月校长1958—1960年书记1986年9月—1993年8月校长1964—1967年许永翠副书记1986年8月—1991年8月书记1966—1967年李尊善副校长1990年2月——1997年7月张文英副校长1958—1959年书记1997年7月——2000年12月李学荣书记1959—1961年李玉凤副书记1991年8月——1993年8月许耀民副校长1960—1961年书记1993年8月——1995年8月吴国发书记1962年蒲永文校长1993年12月——1998年4月余韵亭副校长1962—1963年梁宝森副校长1994年5月——2003年8月王振湖副校长1964—1967年李克贤书记1995年8月——1997年7月范振芝书记1963—1965年谢秉福副校长1997年7月——1999年9月吴勉之校长1960—1963年校长1999年9月——2009年8月书记1963年王克勤书记2001年2月——2009年8月革委会主任1974—1976年马永柱副校长1999年7月——书记1974年吕建国副校长2003年8月——2009年8月方松根革委会主任1969—1970年张德友书记2009年8月至今冯宗书革委会副主任1968—1969年校长张志英革委会副主任1971年骈旭副书记2009年8月至2013年7月李世英革委会副主任1971—1976年副校长副校长1977—1978年1月张润娥副校长2010年8月至今方秀珍书记1978年6月—1979年3月杨玉良副校长2013年7月至今王丝盛副校长1978年4月—1982年8月李庆鑫校长1978年12月—1981年4月书记牛德民副校长1978年10月—198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