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太平洋飓风季时间轴( 四 )


UTC中午12点:热带风暴马蒂退化成热带低气压 。
9月16日UTC早上6点:第十六E号热带低气压形成 。
UTC下午18点:第十六E号热带低气压增强成热带风暴并获命名为“诺拉”(Nora) 。
UTC下午18点:热带低气压马蒂消散 。
9月17日UTC早上6点:热带风暴琳达退化成热带低气压 。
9月18日UTC凌晨0点:热带低气压琳达消散 。
UTC中午12点:热带风暴诺拉升级成本季第七场飓风 。
UTC下午18点:飓风诺拉成为二级飓风 。
达到最高强度后不久的飓风诺拉9月19日
UTC中午12点:飓风诺拉的强度回落到一级飓风标準 。
9月21日UTC早上6点:飓风诺拉再度增强成二级飓风 。
UTC中午12点:飓风诺拉迅速达到四级飓风强度标準,成为本季第六场大型飓风 。
UTC下午18点:飓风诺拉回落成三级飓风 。
9月23日UTC凌晨0点:飓风诺拉减弱成二级飓风 。
UTC中午12点:飓风诺拉弱化成一级飓风 。
9月25日UTC早上6点30分:飓风诺拉以风力时速135公里强度从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的乌龟海湾(Bahía Tortugas)附近登入 。
UTC上午11点:飓风诺拉以每小时130公里风速在南下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费尔南多(San Fernando)附近进行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登入 。
UTC下午18点:飓风诺拉降级成热带风暴 。
热带风暴奥拉夫的移动路线9月26日
UTC凌晨0点:热带风暴诺拉迅速退化成热带低气压 。
UTC早上6点: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发布了针对正在消散的热带低气压诺拉的最后一份公告 。
UTC中午12点:第十七E号热带低气压在特万特佩克湾南部洋面形成 。
UTC下午18点:第十七E号热带低气压达到热带风暴强度并获名“奥拉夫”(Olaf) 。
9月29日UTC凌晨0点:热带风暴奥拉夫降级成热带低气压并以风力时速55公里强度在墨西哥瓦哈卡州萨利纳克鲁斯附近登入 。
10月[编辑]10月5日
UTC中午12点:第十八E号热带低气压在墨西哥瓦哈卡州安赫尔港(Puerto Angel)以南约370公里海域发展形成 。
1997年10月8日,飓风宝琳娜在墨西哥近海达到最高强度 。10月6日
UTC早上6点:第十八E号热带低气压增强成热带风暴并获命名为“宝琳娜”(Pauline) 。
UTC中午12点:第三C号热带低气压在夏威夷群岛东南方向洋面形成 。
10月7日UTC凌晨0点:热带风暴宝琳娜成为本季第八场飓风 。
UTC早上6点:飓风宝琳娜达到大型飓风强度,成为全季第七场、也是最后一场大型飓风 。
UTC中午12点:飓风宝琳增强成四级飓风 。
UTC中午12点:第三C号热带低气压消散 。
UTC下午18点:飓风宝琳娜回落成三级飓风 。
10月8日UTC下午18点:飓风宝琳娜再度达到四级飓风标準 。
10月9日UTC凌晨0点:飓风宝琳娜急剧减弱并以每小时175公里风速登入墨西哥 。
UTC早上6点:飓风宝琳娜弱化成一级飓风 。
UTC中午12点:飓风宝琳娜降级成热带风暴 。
10月10日UTC早上6点:热带风暴宝琳娜退化成热带低气压 。
UTC中午12点:热带低气压宝琳娜消散 。
10月12日UTC下午18点:热带低气压奥拉夫以风力时速50公里从曼萨尼约附近登入 。
10月31日UTC早上6点:第四C号热带低气压在夏威夷群岛东南方向海域形成 。
11月[编辑]11月1日
UTC早上6点:第四C号热带低气压消散 。
11月7日UTC凌晨0点:第十九E号热带低气压在阿卡普尔科西南偏南方向约925公里洋面形成 。
11月8日UTC中午12点:第十九E号热带低气压达到热带风暴强度并获名“里克”(Rick) 。
飓风里克以一级飓风强度登入墨西哥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