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耳( 二 )

俗以涂巷语为信曰耳食 。《史记·六国表》此与以耳食何异 。《注》耳食 , 不能知味也 。凡物象耳形者 , 皆曰耳 。《史记·封禅书》有雉登鼎耳 。《后汉·五行志》延熹中 , 京都帻颜短耳长 。《韵会》助语辞 。《论语》女得人焉耳乎 。《礼·祭统》夫铭者 , 壹称而上下皆得焉耳矣 。《正韵》语决辞 。《史记·高祖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诗·鲁颂》六辔耳耳 。《传》耳耳然至盛也 。《朱注》耳耳 , 柔从也 。爵名 。《左传·昭七年》燕人归燕姬 , 赂以瑶罋玉椟斝耳 。《注》斝耳 , 玉爵 。《疏》斝 , 爵名 , 以玉为之 , 旁有耳 , 若今之杯 , 故名耳 。姓 。《正字通》明洪熙中有耳元明 。人名 。老子名李耳 。地名 。《前汉·武帝纪》罢儋耳眞番郡 。《注》师古曰:儋耳 , 本南越地 , 眞番 , 本朝鲜地 , 皆武帝所置也 。《后汉·明帝纪》西南哀牢 , 儋耳 , 僬侥诸种 , 前后贡献 。《注》杨浮异物志曰:儋耳 , 南方夷 , 生则镂其颊皮 , 连耳匡分为数枝 , 状如鸡肠 , 纍纍下垂至肩 。山名 。《书·禹贡》熊耳外方桐柏 。《疏》熊耳山 , 在弘农卢氏县东 , 伊水所出 。《荆州记》顺阳益阳二县 , 东北有熊耳山 , 东西各一峯 , 如熊耳状 , 因以为名 。《齐语》逾大行与辟耳之谿 。《注》辟耳 , 山名 。《史记·封禅书》束马悬车 , 上𤰞耳之山 。《注》𤰞耳 , 山名在河南太阳 。草名 。《诗·周南》采采卷耳 。《传》卷耳 , 苓耳也 。广雅云:枲耳也 。《疏》生子如妇人耳中珰 , 或谓之耳珰 , 幽州人谓之爵耳 。《博雅》𠭿耳 , 马苋也 。兽名 。《博雅》李耳 , 虎也 。绿耳 , 周穆王骏马名 , 俗作騄駬 。魏时西𤰞献千里马 , 色白 , 两耳黄 , 名黄耳 。《山海经》丹熏之山 , 有兽焉 , 其状如鼠 , 而兔首麋身 , 其音如獋犬 , 以其尾飞 , 名曰耳鼠《注》卽鼯鼠 , 飞生鸟也 。《崔豹·古今注》狗 , 一名黄耳 。虫名 。《尔雅·释虫》螾𧊔入耳 。《疏》今蚰蜒 , 喜入耳者 。《扬子·方言》蚰𧎘 , 自关而东谓之螾𧎘 , 或谓之入耳 。曾孙之孙曰耳孙 。《前汉·惠帝纪》内外公孙耳孙 。《注》应劭曰:耳孙者 , 𤣥孙之孙也 。去曾高远 , 但耳闻之 。《集韵》《韵会》𠀤如蒸切 , 音仍 。《前汉·惠帝纪》耳孙 。《注》晋灼曰:耳孙 , 𤣥孙之曾孙也 。师古曰:尔雅 , 仍孙从己而数 , 是为八叶 。与晋说相同 。仍耳声相近 , 盖一号也 。《诸侯王表》𤣥孙之子耳孙 。《注》耳音仍 。《集韵》仍拯切 , 仍上声 。关中河东读耳作此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