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


川芎

文章插图
川芎川芎(学名: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栽培植物,主产于四川(灌县),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生长于温和的气候环境 。是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 。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 。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 。
【川芎】(概述图参考资料来源:)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川芎
拉丁学名: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别称:山鞠穷、芎藭、香果、胡藭、芎藭、雀脑芎、京芎、贯芎、生川军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伞形目
科:伞形科
亚科:芹亚科
族:阿米芹族
属:藁本属
种:川芎
形态特徵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 。根茎发达,形成不规则的结节状拳形团块,具浓烈香气 。茎直立,圆柱形,具纵条纹,上部多分枝,下部茎节膨大呈盘状(苓子) 。茎下部叶具柄,柄长3-10厘米,基部扩大成鞘;叶片轮廓卵状三角形,长12-15厘米,宽10-15厘米,3-4回三出式羽状全裂,羽片4-5对,卵状披针形,长6-7厘米,宽5-6厘米,末回裂片线状披针形至长卵形,长2-5毫米,宽1-2毫米,具小尖头;茎上部叶渐简化 。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总苞片3-6,线形,长0.5-2.5厘米;伞辐7-24,不等长,长2-4厘米,内侧粗糙;小总苞片4-8,线形,长3-5毫米,粗糙;萼齿不发育;花瓣白色,倒卵形至心形,长1.5-2毫米,先端具内折小尖头;花柱基圆锥状,花柱2,长2-3毫米,向下反曲 。幼果两侧扁压,长2-3毫米,宽约1毫米;背棱槽内油管1-5,侧棱槽内油管2-3,合生面油管6-8 。花期7-8月,幼果期9-10月 。
川芎

文章插图
川芎详解图分布情况主产四川(彭县,今彭州市,现道地产区有所转移),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江西、浙江、江苏、陕西、甘肃、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均有栽培 。生长环境川芎喜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而又较湿润的环境 。但川芎苓种培育阶段和贮藏期,则要求冷凉的气候条件 。生长期280-290天 。平坝地区宜选择土层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中性或微酸性的砂质壤土 。繁殖方法川芎用茎节(芎苓子)作种 。每年地上枯萎后挖出川芎,把根上面的茎节切下来,每节有芽1-2个,每公顷用种量2250千克左右,下面大的根茎加工成商品 。将种苗窖藏次年惊蛰前栽种,条栽沟深12~16厘米,株行距20-25厘米*35厘米左右,每穴放1-2块苗,芽尖向上,覆细土6厘米,底肥每公顷15000-22500千克 。栽培技术选地整地选择气候阴凉的高山阳山,或低山半阴半阳山的生荒地或粘壤土 。栽前,除净杂草,开垦炼山,挖鬆土壤30厘米后,作成宽1.5米的畦 。选地整地山区培育繁殖材料,选地后除净杂草,就地烧灰作基肥,耕地深25厘米左右,耙细整平,依据地势和排水条件,作成宽1.7-1.8米的畦 。平坝地区栽培,前作多是早稻(早稻前茬最好是苕子、紫云英等绿肥),收割后铲去稻桩,开沟作畦,畦宽约1.6米,沟宽33厘米、深约25厘米,表土挖松整成鱼背形 。最好先用堆肥或廄肥撒施畦面,挖土时使之与表土混匀 。适时栽种于立秋前后进行,不得迟于8月底 。过早,在高温影响下幼苗容易枯萎;过迟,气温已下降,对根茎生长不利 。栽种应选晴天进行,当天栽完为好 。栽前,将无芽或芽已损坏的、茎节被虫咬过的、节盘带虫或芽已萌发的川芎,一律剔除 。然后,按川芎大小分级栽种 。栽时,在畦面上横向开浅沟,行距30-40厘米,深3厘米左右 。然后,按株距17-20厘米,将川芎斜放入沟内,芽头向上侧轻轻按紧,栽入不宜过深或过浅,外露一半在土表即可 。同时,还要在行与行之间的两头各栽川芎两个,每隔10行的行间再栽1行苓子,以作补苗之用 。栽后,用细土粪或火土灰混合堆肥覆盖川芎的节盘 。最后,在畦面上盖1层稻草,以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沖刷 。每亩用川芎30- 40公斤 。田间管理中耕除草一般进行4次 。第1次在8月下旬齐苗后,浅锄1次;间隔20天后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宜浅鬆土,切勿伤根;再隔20天行第3次除草,此时正值地下根茎发育盛期,只拔除杂草,不宜中耕;第4次于翌年1月中、下旬当地上茎叶开始枯黄时进行,先清理田间枯萎茎叶,不行中耕除草,并在根标周围培土,以利根茎安全越冬 。这次培土,产区药农称“薅冬药” 。合理施肥川芎栽种后的当年和第2年,当地上茎叶生长旺盛,形成一定的营养面积,製造大量的乾物质时,才能将养分输送到地下根茎,促其生长发育健壮 。因此,在栽后的两个月内需集中追肥3次,可结合中耕除草进行 。第1次每亩施用人畜粪水1000-1500公斤、腐熟饼肥25-50公斤,加3倍水稀释,混合均匀穴施;第2次每亩用人畜粪水1500-2000公斤、腐熟饼肥30-50公斤,兑2倍水稀释施入;第3次每亩先施入人畜粪水2000-2500公斤,兑1倍水稀释施入,过后用饼肥、火土灰、堆肥、土粪等500公斤混合成乾肥,于植旁穴施,施后覆土盖肥 。时间在霜降以前为宜,过迟,有机肥不易分解,肥效不高 。翌年元月“薅冬药”时,结合培土,再施1次乾粪,2-3月返青后,再增施1次稀薄人畜粪水,以促进生长发育,可提高产量 。採收加工以栽后的第2年的小满后4-5天收穫为最适期。一般在小满至芒种收穫 。过早採收,地下根茎尚未充实,产量低,影响种植户的收入;过迟採收,根茎已熟透,在地下易腐烂,也导致了产量减少,直接影响到种植户的收入 。收时选晴天将全株挖起,摘去茎叶,除去泥土,将根茎在田间稍晒后运回加工 。及时加工收后要及时乾燥,一般用火炕乾 。火力不宜太大,炕时每天要上下翻动1次,经2-3天后,散发出浓香气时,放入竹筐内抖撞,除净泥沙和鬚根,即成商品 。折乾率约为30-35% 。病虫防治病害叶枯病多在5-7月发生 。发病时,叶部产生褐色、不规则的斑点,随后蔓延至全叶,致使全株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防治 。每10天1次,连续3-4次 。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