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西滨镇 西滨镇


福建省晋江市西滨镇 西滨镇

文章插图
西滨镇(福建省晋江市西滨镇)【福建省晋江市西滨镇 西滨镇】西滨镇是福建省晋江市下辖的一个镇,位于晋江东南部沿海平原,东邻军垦农场,南接罗山镇与石狮市,西、北面为陈埭镇 。全镇辖区面积2.1平方公里,下辖2个行政村(其中1个是三峡移民村)、1个居委会和1个国营农场,总人口1600多人,外来工人4000多人,耕地面积1600亩,是一个着名的"精品袖珍镇" 。
西滨镇位于福建省晋江市东北部 。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1655人(2003年末) 。辖1个社区、2个行政村 。镇政府驻跃进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西滨镇
外文名称:Xibin Town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晋江市
下辖地区:辖1个社区、2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晋江市海滨路1号
电话区号:+86 (0)595
邮政区码:362221
地理位置:晋江市东南部沿海平原
面积:2.1平方公里
人口:1655人
方言:闽南语(泉州话)-闽台片
气候条件: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机场:晋江国际机场
火车站:晋江站
车牌代码:闽C
建制沿革西滨镇历史相对较短 。现有地域为陈埭西滨林氏华侨在解放前围海造田而成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收归国有,并开始编场 。
福建省晋江市西滨镇 西滨镇

文章插图
西滨镇50年代,农场转交晋江县人民政府管理,并相继兼併了罗山沙塘农场,形成了国营晋江西滨农场 。1966年部分罗溪民众因修建水库,移民到农场,并自成村落,形成今的跃进村 。1991年底,因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省民政厅批准,西滨在农场基础上建制设镇 。1993年正式挂牌成立 。1998年,成立了海滨居 。2000年9月,300名重庆三峡库区移民落户西滨镇,形成思进村 。经过多次变迁,今日西滨镇面积2.1平方公里,共辖2村1居1场 。行政区划西滨镇辖1个社区,2个行政村 。分别是:1个社区:海滨社区2个行政村:跃进村、思进村地理环境西滨镇位于晋江东南部沿海平原,东邻军垦农场,南接罗山街道与石狮市,西、北面为陈埭镇 。全镇辖区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1600多人,是一个闻名遐迩的"精品袖珍镇" 。西滨镇地名由来西滨因在滨海之西而得名,也称西边 。西滨镇名源于西滨农场,而1955年建西滨农场时,因毗邻陈埭镇西滨村,以此作为取名之据 。1991年建镇,即沿用“西滨”名称 。
福建省晋江市西滨镇 西滨镇

文章插图
西滨镇基础设施供水工程:日产1.5万吨的自来水引水工程于2000年底竣工,全镇人民均吃上乾净的自来水 。供电工程:拥有1座3.5万千伏输变电站,全镇率先于全市完成农网改造 。公路建设:镇区主干道、村间道路全部实现水泥化 。道路交通网路便捷、发达 。邮电通信:全镇程控电话装机容量8000门、附近有行动电话基站2个,邮政通讯设施完善 。公共设施:公共设施齐全,全镇设有绿化广场、路灯、公交停靠站、宣传栏、阅报栏、垃圾处理场、垃圾筒、公厕等 。经济概述2002年西滨镇共有乡镇企业76家,乡镇企业总产值5.63亿元 。以生产拖鞋和特色鞋材着称 。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61亿元,其中农业产值937万元工业产值5.57亿元 。几年来,西滨经济均以1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 。农业是本镇的支柱产业 。2003年,全镇种植水稻良种500多亩,平均年亩产量946公斤 。蔬菜基地250亩,拥有反季节蔬菜、日本高效益西瓜等项目,经济效益良好 。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抓好农业综合开发,最佳化农业整体结构,大力发展“两高一优”现代农业 。本镇被省政府确定为粮食自给工程综合示範片,正着手建设“两高一优”耕作示範区 。改革开放以来,西滨人民发扬"团结拼搏、艰苦创业"的精神,闯出一条农、工、贸并进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 。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5.61亿元,镇财税总收入150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38元,多项人均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 。曾先后荣获农业部"农业丰收奖"、全国绿化造林百佳乡(镇)、泉州市级文明集镇等称号,又通过了"泉州市卫生示範镇达标验收" 。今日西滨,璀烂明珠熠熠生辉,向世人展现了无尽的风采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社会事业长足进步,民主法制日益健全,社会环境安定稳定,机关效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走向富裕,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跨入新世纪,西滨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营造新环境,构建新西滨,谋求新发展,再创新业绩,实现新飞跃"的奋斗目标,同心同德,开拓进取,积极推进富裕文明集镇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新一轮腾飞 。2012年全镇工业总产值43.22亿元,比增24.7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40.01亿元,比增26.5% 。财政总收入2.0061亿元,比增12.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5亿元,比增58.43% 。全镇产值超10亿元企业1家,产值超亿元企业9家 。二是“二次创业”取得成效 。华祥纸业、振兴纺织、安亿鞋材等公司申报并完成技术改造;振兴公司获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奖励,优兰发公司获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和省级奖励;凯大公司申请5个专利,申报福建省科技创新企业;金丰公司进行企业重组并完成一期厂房改造、设备更新和节能减排;5家企业开通电子商务;百兴公司在台湾挂牌上市,易宝公司在天津场外市场上市,全镇上市企业达到3家 。随着裕福集团钢材加工与预製批发企业的发展,全镇批发零售行业有了较大突破,2012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突破8亿元 。三是发展环境不断最佳化 。加强企业发展扶持力度,组织规模企业负责人和高管到恆安公司学习精益管理经验,全面兑现各类扶持奖励措施,表彰并奖励先进企业24.9万元 。推进企业“一套表”统计制度改革,全镇“三上”企业全部实现联网直报 。健全镇领导挂鈎联繫企业制度,全程服务在建企业项目,主动协调解决企业在土地和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深入开展查处无证照经营活动,海滨街创建“亮照经营一条街”活动取得初步成效 。(二)壮支撑、添后劲,项目建设攻坚有力扎实开展“两个年”活动,精心筛选涉及经济管理、建设项目等5大领域50个具体项目,其中33个项目纳入市级项目 。通过抓项目分解、抓责任落实、抓检查督查、抓项目攻坚等,项目建设呈现“快节奏、高效率”推进局面 。50个“项目落实年”项目全部按时序进度推进,共完成投资5.26亿元,完成年计画125.14% 。全镇5个市级以上重点工业项目逾时序完成,3个提前建成投产并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画 。全面实施思进村区域改造更新建设项目,统筹解决思进村的发展、安居和增收问题 。坚持和谐征迁,实现 8天内 100%签订补偿置换协定,创下晋江和谐动迁、快速动迁新记录 。坚持七个同步、交叉运作,项目土地手续报批、招商工作和安置住宅区规划设计等工作同步完成,项目用地已于1月5日公开挂牌 。(三)强基础、塑精品,现代城镇逐步成型 投资500万元,用于海滨居委会至卫生院管网改造及消防通道、拥军路跃进段综合管网人行道景观改造工程、工业区祥兴路、海景路硬化和海滨街东侧消防通道建设 。统一设定安装镇区主干道路牌和企业指示牌,并投入50多万元为各商铺统一製作店面广告牌,营造良好经营环境 。完成全镇通信光纤改造,建成泉州市首个“光速城镇” 。分类、分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精心策划跃进村中心村改造并完成初稿设计 。加大绿化建设力度,新增绿化面积50.5亩 。强化水系整治、取缔跃进村养猪场 。不断完善环卫保洁机制,实现金鸡沟和小姐港保洁常态化 。加强城监执法队伍力量,强化“两违”制止、机场净空保护和城镇环境日常监管等工作,城镇面貌进一步改观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淘汰落后生产线,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 。着手制定全镇环保规划,省级生态镇创建活动扎实开展 。(四)保民生、增幸福,社会事业持续发展投入418万元用于改善教育环境,海滨国小高分通过“省义务教育标準化学校”达标验收 。中心幼稚园新校园建成投用,获批设立公办幼稚园,并被确定为市级“名园带新园”管理模式改革试点,办园条件和教育教学得以提升 。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画》,鼓励企业引进高级人才和技术,全年新增5个市级科技计画项目 。充分发挥镇文体活动中心效益,创立全省首家镇级青少年宫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改革,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投用,镇卫生院通过一级助产技术验收 。深化省级文明乡镇创建,广泛开展“公共生活好习惯”主题实践活动及“我们的节日”、“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 。开设“道德讲堂”,倡导志愿服务精神,建立镇、村志愿服务站4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