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偏爱


生物偏爱

文章插图
生物偏爱【生物偏爱】在环境心理学中,生物偏爱是环境评估中的心理变数 。对环境物理特性的知觉被认为与心理认知相关,对景观特性的感知则有潜在的生物学解释 。生物偏爱从人类进化观点出发,说明对某种物体或景观的偏好具有生物学上的生存进化意义 。
基本介绍中文名:生物偏爱
外文名:biophilia
一、环境评估中的心理变数对环境物理特点的知觉与支撑美学判断的心理认知息息相关 。对环境複杂性和连续性的预测最初来源于人的认知而不是客观的景色 。在景观中,对其複杂性或类似的心理预测因素进行物理测量是困难的,因此对这些因素的测量通常靠主观判断 。典型的方法是,找一组人判定某景观的複杂性、独特性、模糊性、宽敞性等,再让这些人或另一组人评定这景观的品质和美丽度 。这些心理特徵对人类的影响存在潜在的生物学解释 。二、生物偏爱1984年,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O·Wilson)使用生物偏爱(biophilia)一词,他认为这是人所共有的接触自然的需要 。根据他的说法,这种需要是人类会被其他生命体所吸引的遗传倾向的一种现代的表现 。从进化论角度说,人类的历史并不是开始于短短1万年前的农耕定居时代 。如果说我们物种的发展历史很短,那幺文明的历史就更短,也许只有最近1个世纪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文明(Altman & Chemer,1980;Wilson,1993) 。因此,爱德华断言,人这个物种的躯体,特别是脑,是为了能在自然中生存而涉入环境的 。如果说早期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在人进入城市后这短短的时间内就消失了,那就太让人吃惊了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行为符合功能进化原理(Kaplan & Kaplan,1989) 。人的许多行为的功能是为了增加我们的生存机会,是由我们在进化中获得的遗传的行为倾向所引导的 。是什幺使我们以有功能的方式去行动?和动物一样,人类的这些行为不是以某些对环境的理性评估为基础的,我们喜欢的是那些使我们的功能能更好发挥的环境 。关于人类对自然和景观美的适应,吉布森(Gibson,J·J,1979)的可供性概念是许多解释模型的中心(Summit & Sommer,1999) 。简单地说,环境的某些特定的特性能给我们“供给”遮蔽、食物採集和纵览风景的机会 。例如,人类对某种树的形状(Summit & Sommer,1999)或景观特点(Heerwagen & Orian,1993)有偏爱,那是因为在我们的物种进化过程中,这些物体或景观给了我们更多的生存机会 。现有研究中,对生物偏爱的积极效果的证明相对较少,而且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自然环境 。生物偏爱的最强论据反而是来自于其对立面:生物恐惧(biophobia),对生物偏爱的常见证据和生物恐惧类似:因为我们这个物种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我们会有一种生物学的準备性,去学习和保持对自然的某些方面的积极反映 。沃尔里奇提出了对生物偏爱的自然环境的三种潜在反应:注意、接近、喜欢 。生理和心理的恢复,以及提高了的认知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