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雅希


郭雅希

文章插图
郭雅希郭雅希,教授,1958年生于天津 。
【郭雅希】1991至1994年在天津美术学院攻读西方美术史方向硕士研究生 。1994年留校任教 。1999至2010年为《北方美术》执行主编 。2002年为天津美院西方美术史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 。2004至2014年为史论系主任 。2009年为天津美术家协会艺术理论委员会副主席,秘书长 。
基本介绍中文名:郭雅希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天津
出生日期:1958年
毕业院校:天津美院
人物经历
郭雅希

文章插图
郭雅希,教授,1958年生于天津 。1991至1994年在天津美术学院攻读西方美术史方向硕士研究生 。1994年留校任教 。1999至2010年为《北方美术》执行主编 。2002年为天津美院西方美术史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 。2004至2014年为史论系主任 。2009年为天津美术家协会艺术理论委员会副主席,秘书长 。主要贡献一、主要着作:(1)《现实主义》(专着)(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2)《韵律无声》(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3)《开放的中国实验水墨》(合着)(香港银河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4)《中国实验水墨1993-2003》(合着)(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5)《中国当代艺术最具影响的100位艺术家肖像》(合着)(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6)《质性:实验水墨报告》(合着)(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7)《天津油画史彙编》(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8)《写给孩子们的艺术启蒙》(主编)(30余万字 。包括油画、雕塑、音乐、中国画、书法、电影、卡通片、芭蕾舞、民族舞、建筑10个分册)(天津出版社传媒集团·新蕾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9)《个案与历史·与天津有关的中国当代艺术》(专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第1版)二、主要论文:(1)《抽象绘画造型语言的学术价值》、《未来派速度美的魅力》(《北方美术》1994年第3、4期 ) 。(2)《李津绘画艺术之根》(《二十世纪水墨艺术走势·当代艺术丛书2》1994年10月) 。(3)《试析“墨象”语言》(《当代艺术》1996年第7期,湖南美术出版社) 。(4)《“墨象”绘画的本土性与民族性,当代性与国际性》(《当代美术》1998年第16期,湖南美术出版社) 。(5)《溯源与重建·关于“表现”性艺术的思考》(《北方美术》1999年第1期) 。(6)《世纪之交的“对话”》(《江苏画刊》1999年第10期) 。(7)《中国当代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京津美术院校及高校美术系调查情况及其分析》(《北方美术》2000年第3期)(8)《教育革命主要是思维的革命——葛鹏仁先生访谈录》(《北方美术》2000年第3期)(9)《入世后中国的水墨艺术将会怎样?》(《北方美术》2001年第4期) 。(10)《发展中的天津油画》(岭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11)《中国实验水墨发展考察报告1993-2003》(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12)《中国美术教育现存的六大问题》(《当代艺术家》,四川美院,2004年第8期) 。(13)《美院朝圣者——火暴中的担忧》(《美术报导》,北京,2004年第7期)(14)《传承与发展·景育民的<柱体的延伸方式>解读》(《北方美术》2005年第1期)(15)《经典意义的“实验”》(《北方美术》2006年第4期)(16)《<渡·当代水墨方式>展及天津现当代水墨艺术》(《北方美术》2006年第3期)(17)《实验水墨,中国当代市场上的一大遗憾》(《东方艺术·财经2》2007年3月)(18)《複式经典——袁文彬的新作》(《北方美术》2007年第2期)(19)《欣赏祁海平作品的四个层次》(《表现与书写——当代油画家九人作品集》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次印刷)(20)《中国“仿像”时代的“符号”》(《雕塑》2009年第1期)(21)《生存环境与地域“表现”:天津“表现”性艺术与地域文化》(《美术的地缘性——第二届全国高等艺术学院美术史学教育年会文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10年9月,) 。(22)《走向现代的中国工笔人物画——何家英郭雅希对话录》(《中国当代画家文献全集·何家英》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23)《当代艺术“当代性”的文化建构》(《美术观察》2012年第11期)(24)《葛鹏仁和他曾经主持的“四画室”》(《美苑》2013年第1期)(25)《李孝萱和他学生们的“新水墨”》(《享悦艺术》2013年第2期)(26)《抽象也是一种再现——试析刘一原的“心象”水墨“再现”》(《美术研究》2013年第2期)(28)《伊门道夫与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客》创刊号,2013年6月,)(29)《一种源自天津的后现代水墨现象》(《水墨春秋·现当代水墨精品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30)《从<开学第一天>到<漕运图>》:一个中国现实主义画家孤独探索的案例(《中国当代画家文献全集·邓家驹》河北美术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三、主要学术活动:(1)2002年10月至12月,应奥地利文化部艺术司邀请,参加为期70天的“欧洲美术史再认识”艺术考察 。(2)2004年12月,应邀参加“第三届亚太地区美术教育学术研讨会”(香港教育学院)(3)2010年10月30日,应邀参加“中国美术观·重庆论坛”(重庆,西南大学美术学院)(4)2011年7月,应邀参加台湾世界华人“书画与生活”学术研讨会(台北,国父纪念馆)(5)2012年3月22日至4月16日,应邀在美国哥伦布、匹兹堡、纽约、洛杉矶讲学考察 。(6)2013年11月,被四川美术学院聘为“艺术学与水墨高等研究”研究员 。(7)2015年12月12日,应邀参加“首届全国艺术类通识课程学术研讨会”(内蒙古师範大学民族艺术学院)四、主要策划主持的学术活动:(1)1999年1月,“生存”与“表现”观摩展及学术研讨会(天津美院美术馆) (2)1999年10月,“对话·1999”艺术展(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3)1999年11月,“新蜕变·99天津青年油画家提名展”(天津美协美术馆)(4)2002年10月,“新蜕变·02天津青年油画家提名展”(天津美术馆)(5)2002年1月,“消费年代”艺术展(天津唐风艺术画廊)(6)2002年5月,“与你有关——当代影像装置展”(天津文化实验空间)(7)2002年9月,“人·伦理·空间——实验建筑”艺术展及学术研讨会(天津文化实验空间)(8)2002年9月,“表现主义大师——伊门道夫版画展”(天津艺术博物馆)(9)2004年5月,“墨与光的对话——中德艺术家形上方式”艺术展(天津文化实验空间)(10)2005年6月,“质性:实验水墨报告”当代艺术展(北京红门画廊)(11)2009年9月9日,“环渤海·新视线”学术研讨会(天津美院)(12)2010年12月30日,“天津阳光艺术节”“2010首届天津美术学院青年绘画大奖赛及艺术展”(天津美院美术馆)(13)2011年1月2日,“天津阳光艺术节”“2010首届走进光大——暨阳光小画家主题画展”(天津美院美术馆)(14)2011年11月18至19日,“当代艺术史书写”国际学术研讨会及“回望六〇·吴寅伯 蒋少武 张胜 喻红摄影绘画展”(天津美院美术馆)(15)2012年3月15日,“抽象艺术‘天津美院’邀请展”及学术研讨会(天津美院美术馆)(16)2013年5月11日,“水魂墨测·谷文达郭桢水墨艺术展”(北京798太和艺术空间)(17)2014年7月26日,“闻钟·常工当代艺术展”(北京德兹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