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圆明园不曾被烧毁——圆明园罹难162周年纪念日特辑 圆明园的世界之最( 三 )


不仅可以骑马射箭
还可举办游牧风格的宴会
是为山高水长
(圆明园四十景之山高水长,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帝王频繁使用的办公区域
则更重视实用性
院落规整、且与宫门距离极近
方便官员进宫参与御前会议
是为勤政亲贤
(圆明园四十景之勤政亲贤,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这些政治活动空间
让圆明园在千花万木、美景迭出之中
成为事实上比紫禁城还重要的
帝国统治中心
(清代帝王平均每年驻跸圆明园时日,制图@杨宁/星球研究所)

而这背后
这些美景、这些浪漫
这些亭台、这些殿堂
也绝非随意为之
而是出自一种深思熟虑的
极致理性
03
极致理性
放眼整个西郊
园林虽形态不一、分布密集
但其规模恰好都有着
同一个尺度
800清步
(约为今天1280m)
这是一个可被人感知的距离
圆明园的整体规模
也同样以福海蓬岛瑶台为圆心
基本保持在800清步为半径的范围内
(800清步在西郊园林的运用示意图,制图@松楠/星球研究所)

然而
在圆明园建设时
玉泉山、万寿山的最佳观景位置
已被附近园林占据
因此
圆明园便以西山作为背景
使园内的一众景区
可以看到小西山最高峰
海拔797m的克勒峪
(圆明园借景西山示意图,制图@松楠/星球研究所)

这才有了
“西山爽气,在我襟袖”
(请横屏观看,圆明园眺望西山,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步入园中
也一样有着理性的尺度控制
400清步
是园内最大水面福海的范围
200清步
是园内主要景点的范围
(圆明园内部分景点与水体的尺度,制图@杨宁/星球研究所)

这样的尺度控制
使园内空间变幻有致
可以
观浮光跃金
(日落下的福海,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游林泉寂寥
(雪中圆明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乐此不疲
(圆明园水景,摄影师@范峻川&李源&zhshr1000)

在景点内
看似毫无规矩的建筑
也恰好规矩地落于数个
10丈方格内
(10丈方格在圆明园的运用示意,边长为10丈的方格常用于中国建筑组群规划,根据考证圆明园的设计方格为10丈×10.4丈,相当于今天32米×33.3米,制图@杨宁/星球研究所)

以九洲清晏为例
中路宫殿区院落宽约2格
西路、东路寝宫区院落宽约1.5格
附属用房宽约0.5格
共同组合出了
占地21600平方米的大型院落
(圆明园部分建筑用地网格示意,制图@杨宁/星球研究所)

在10丈方格的控制下
不同大小、不同形态的建筑组群
结合着不同的山水形态
时而聚集
(圆明园四十景之汇芳书院、坦坦荡荡,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时而分散
(圆明园四十景之万方安和、接秀山房,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单个景点内的
单体建筑也各具巧思
在清音阁戏楼
三层戏台不光能同时演出
天井、地井辅以升降装置
使演员可以在各层来去自如
在各类机关运作下
还能实现腾云驾雾等舞台效果
(清音阁戏台表演空间示意,制图@杨宁/星球研究所)

这些复杂的建筑
往往由建筑师通过烫样模型
反复推敲方案,考量如何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