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书房(又称尚书房,道光以后统称上书房),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清代的皇家“子弟学校” 。上书房,始建于雍正年间,坐落在今故宫内乾清门的左侧,共有“五楹,面向北”,其中,屋有三层,分别为“前垂天贶”、“中天景运”、“后天不老”,故有“三天”之称(另外乾隆帝在圆明园书房内也亲笔题了“先天不违”、“中天立极”、“后天不老”三块匾额) 。上书房为什么设在这里呢?原来,是为了“近在禁御,以便上稽察也 。”雍正帝还亲笔题写了“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名理为先”的楹联悬挂其内;乾隆帝对上书房也十分重视,他给上书房题的楹联是:“念终始典于学,于缉熙单厥心 。”
清朝规定,皇子六岁(虚岁)开始读书,并特派汉、满大学士任总师傅,读书的地点,就在上书房 。那么,皇子、皇孙在上书房都学些什么呢?课程包括:满、蒙、汉(有时也学些藏文与维吾尔文)等语言文字;儒学,主要是“四书”与“五经”以及国史、圣训、策问、诗词歌赋、书画与“禁习时艺”等 。每个皇子都配有汉师傅,人数多少不定,总管教学事务的称“总师傅” 。同时,由于清朝是“马上得天下”,故对皇子、皇孙的骑射武功的训练也十分重视 。因此除汉师傅外,还从满、蒙大员中选出了师傅,名为“谙达”(满语,汉译为“宾友”、“伙伴”等;同时也是某种差使、教习的称号) 。
“谙达”又分为“外谙达”与“内谙达”:教弓箭、骑射的称“外谙达”,每位皇子配有五名,为其管理鞍马、弓箭,并“教演鸟枪”等事;教满、蒙语文的为“内谙达”,一般有三人 。他们轮流值班 。再有,每个皇子还配有几名“哈哈珠塞”(亦称“哈哈珠子”,满语,汉译为“男孩子们”),他们平日主要是服侍皇子与师傅茶食等事,类似书童,从八旗大员子弟中挑选,亦轮流值班,每天二人 。了解了关于上书房的这些基本内容,再看这个历史剧,就容易多了 。
在上书房,皇子读书相当辛苦,据记载,他们每天早晨寅时(3—5时),就要到上书房学习,虽严寒酷暑不辍,先学习满文、蒙古文等,然后学习汉文 。师傅往往在卯时(5—7时)教课,一般要到午时(11—13时)方散,有时要到申时(15—17时),下午往往还有骑射等课程 。元旦免上学一天,除夕及前一日到己时(9—11时)结束,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各放假一日 。皇帝还经常光临上书房,进行检查、督促,其严苛程度可想而知 。
由此可知,清朝对皇子的教育之严格,与前代“皇子出阁讲学片刻即归,徒以为饰观者,真不啻霄壤分也 。”清人赵翼在《檐曝杂记》中曾有生动的描述:“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 。余内直时,届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时都院百官未有至者,惟内府苏拉(满语,汉译为“闲散人员”在内府供役者)往来 。黑暗中残睡未醒,时复依柱假寐,然已隐隐望见有白纱灯一点入隆宗门,则皇子进书房也 。
吾辈穷措大专恃读书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体乃日日如是 。既入书房 。作诗文,每日皆有程课,未刻毕,则有满洲师傅教国书、习国语及骑射等等,薄暮始休 。然者文学安得不深?武事安得不娴熟?宜乎皇子孙不惟诗文书画无不擅其妙,而上下千古成败理乱已了然于胸中 。”
皇帝、皇子对上书房的师傅非常尊重 。例如,雍正帝命皇子们对总师傅张廷玉、鄂尔泰要行拜见礼、作揖,张、鄂二人“立受之” 。乾隆帝对上书房的师傅们也十分尊重 。例如福建漳浦人蔡新入翰林院后,“入直上书房”,任总师傅三十余年,“诸皇子皆敬惮之” 。他退休后乾隆帝对他很照顾,并“每制文,屡以寄新” 。嘉庆帝对他也很尊重,在他90岁生日时特赐匾额,亲笔题书“绿野恒春”四字 。
- 夺门之变的历史背景:为什么会发生夺门之变?
- 历史揭秘:刘邦与父亲保持着怎样的关系?
- 被称为古代五大精英部队之一,成吉思汗手下的神秘神秘部队
- 为什么袁家中的女人大多都穿着红色的裤子?和袁世凯老婆太多有关
- 1941年顿巴斯战役的详细经过?最后双方损失如何
- 历史上的四种奇术,奇门遁甲、占星、茅山道术、蛊术
- 祝融夫人是孟获妻子吗祝融夫人怎么死的
- 击败瓦岗军雄霸洛阳的王世充为何会败给李世民?
- 多尔衮实施的清初六大弊政究竟是哪六大
- 江充制造巫蛊案是为了掩饰与钩弋夫人的私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