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划济州府 济州( 二 )


中国行政区划济州府 济州

文章插图
明代济宁路还有济源(即济水的发源地,今河南济源),济阳(即济水的北面,今山东济阳),济阴(即济水的南面,今山东菏泽),我国古代地名命名有个约定俗成的规律:即山南为阳,水北为阳),这些地名都是以济水而得名的,济南、济宁、济源、济阳、济阴,这些地名,别看仅仅两个字,却凝聚着济水的历史沧桑,是济水的活化石,是对济水最好的纪念 。从上述这些已消失和存在的城市的名称,大体可了解这些城市与济水的关係和方位 。我们的先民选择居住地总喜欢临河高地而居,因为河边高地便于防水,临河便于取水,同时水能行舟,河流的交通运输功能,促使河边的居民地兴旺发达,因此可以说河流孕育了城市 。——位于济水下游的济州就是在济水的哺育下,发展壮大起来的 。历史沿革济州,因其地临汶、泗、沂、洸、济五水而得名,初设于今茌平西南,后置于巨野,自公元423年始建,至元代终废(1348年),其900年间,济州时置时废,竟达8次之多 。说到济州,不能不说到巨野,因为设在巨野的济州的发展变化,除因改朝换代,或受社会发展的因素制约外,与济水、大野泽有密切的关係,大野泽(后名巨野泽、梁山泺,泺是泊的古体)是一个烟波浩淼大水连连的巨大的湖泊,距巨野五里之遥,为黄河沖积济水所汇而成的湖泊,巨野就是因大野泽而得名的 。
中国行政区划济州府 济州

文章插图
京杭运河由于济水与大野泽相通,地处大野泽的巨野就成了水运交通和战略地位至关重要的地区,五代以后,由于黄河屡次溃决,河道南移,大野泽的水域面积不断增大,到了宋元时代,正如施耐庵《水浒传》上所说的已汇成八百里的梁山泊,现存的东平湖是其中的一部分 。北宋以后,济水畅通,漕运大兴,设在巨野的济州,就成了京东西路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施耐庵《水浒传》中所说的济州,港汊纵横、莲苇绵蔓、水天一色、地势险要的大野泽历来是农民起义聚众起事的地方,五代后周的统治者,为了镇压大野泽的农民起义军,始将济州设在巨野,北宋王朝屡次征剿梁山农民起义军都是经济州,然后水陆并进直奔梁山的 。金天德二年,也就是1150年,那是巨野人民的灾难的时刻,汹涌的黄河溃破决口,滔滔黄水如饿虎扑向人间,无情地淹没了巨野,巨野之民啼饥号寒、託儿带女,背井离乡,四处逃难,迁散于嘉祥、金乡、郓城,自然济水也未幸免于难,黄河将济水水道淤浅,航运停止,从此便将济州迁往任城,但是,似乎济州对巨野有些留恋,元朝建都北京后,济水虽成枯河,但大野泽之水,仍可通舟行船,战略地位尚在,于是又恢复巨野,复将济州置巨野,然而好景不长,元末明初,由于黄河多次大决口,济水、大野泽渐为黄水所淤,水上运输宣告停止,自此盛极一时的济州,不得不迁往巨野以东的城市—任城,即如今的济宁了 。
中国行政区划济州府 济州

文章插图
现代的济宁儘管这中间在巨野、任城之间几次进行济州、济宁府、济宁路的设废回迁,但是,由于黄河泛滥的影响,济州在巨野最终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济宁成了济州、任城县两级衙门会同一隅的城市了 。可以说,我市西部地区历史上由于黄河水患的影响,地理地貌变迁波动较大,致使人民生活不安、政区设定变化频繁、行政区划紊乱 。嚮往安宁,企盼稳定,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于是济宁这个吉祥名称的出现也就是必然的了 。大水漂济州,济州移任城,人往高处走,济州变济宁 。济州变迁“济宁”一名的出现是元至元八年,即1271年,升济州为济宁府开始的,济宁一名的由来,是因“济水南会泗,北会汶,州居其中,故以济宁为名” 。又因巨野一带曾被河水淹没,而任城“地势高亢,关津险阻”,“可保全宁”,故名济宁 。济州—济宁名称的变换,是济宁地区历史地理变迁的见证,虽然一字之差,凝聚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嚮往和企盼 。自元代途径济宁的京杭大运河全面贯通,在全长1800公里的大 运河的滔滔碧水的滋养下,从此,济宁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一条大运河,千里碧水流,帆船首尾衔,都过济宁州 。